曾經駕駛思域「戰鬥」的少年們,現在也開始成家立業,低油耗的混動系統成為了他們的考慮目標。這輛第十一代混動思域,將成為被我們拆的第五輛本田思域。不得不感嘆,本田的更迭速度真的快啊!我們買的這輛是2023款 2.0L e:HEV 勁速版,官方指導價18.79萬。廢話不多說,直接來看車。
外觀設計
見仁見智
因為都是十一代思域,所以即便是混動版,外觀與汽油版並沒有什麼差別。不像以往那麼張揚,顯得有些復古。
全系標配LED大燈及自動大燈功能。除了最低配之外,其餘都標配自適應遠近光,頂配還支持轉向輔助功能。
噴水口集成在雨刮臂上,是一些高級車才會用的「濕臂雨刮」,噴水更均勻,也不會濺到別人身上。
整車尺寸和汽油版沒區別,都是4674x1802x1420(中低配車型匹配17寸輪轂,所以高度為1415毫米)毫米,軸距為2735毫米。側面造型依舊流線,黑色車門把手得到了繼承,後視鏡換成了大眾奧迪運動風格的銀色。
後備箱蓋上配有這代思域標誌性的黑色尾翼。
後備箱空間不錯,高度和深度都不小。
後備箱內設計了後排座椅放倒開關,這樣的設計相當美國化。
雖然是混動車型,但電池並沒有擠占後備箱空間,甚至連備胎位置都沒侵占。
內飾設計
復古
內飾與汽油版一致,沒有老款那麼」戰鬥「,看上去很復古。雖然皮質包裹的部位不多,但大部分都是搪塑工藝,還算精緻。不過,某些塑料裝飾件和四個門板都是鬆鬆垮垮,質感一般。
空調出風口是蜂窩狀,相當復古,很像老式收錄機。
混動版是卡片鑰匙(藍牙鑰匙),沒有任何按鈕。之前我們拆過的那輛汽油版是普通的本田鑰匙。
方向盤除了高配是真皮包裹,其餘都是塑膠,全系標配方向盤四向調節及多功能按鍵。
高配車型在燈光控制杆頂端,有一個右側盲區影像按鍵。按一下或者在行車過程中打轉向燈,右側盲區影像就會開啟。
全系標配液晶儀錶盤,但低配僅有7英寸,其餘中高配是10.2英寸。顯示字體非常大,有點像「老人機」模式,不過在行車過程中觀察儀表,不會因為字號過小,而影響安全。
車機與汽油版一樣,能用的功能非常少,所以操作並不複雜,而且僅支持CarLife,不支持蘋果CarPlay和華為HiCar,實在令人費解,用起來很不方便。
空調按鍵比較復古,很像老式錄音機的旋鈕,小螢幕上還是段碼液晶顯示。
空調下方有兩個USB接口及一個12V電源接口。
高配支持手機無線充電,並配有開關。
本田的混動版本沒有使用傳統換擋杆,而是統一使用電子按鍵換擋。
化妝鏡竟然沒有配補光燈,也是節約成本的高手。
座椅空間
不錯
低配是織物座椅,中配是織物皮質混搭,高配是皮質包裹。雖然座椅依舊比較硬,但支撐效果好,包裹性不錯。
後排腿部空間對於這種尺寸的緊湊級轎車來說,還算可以。後排有兩個USB接口、獨立空調出風口、可開啟的全景天窗。
後排座椅舒適度與前排相當,雖然坐墊有點兒硬,但支撐效果比較好,頭部空間一般,有點壓抑。
後排座椅下方能看到一個散熱口,這是電池的通風散熱口。如果安裝腳墊或其他裝飾品,切勿阻擋這個通風口。
總結
販賣情懷
這輛十一代混動版本田思域,外觀內飾更為收斂,更為復古,也更有「情懷」。內飾做工依舊普遍偏軟,各種徒手晃動。與汽油版相比,換擋杆變成了電子按鍵,其餘整體設計沒有太大變化。
這輛混動思域的駕駛表現如何,內部做工用料又如何?還請繼續關注後續的試駕和拆車內容。(本文及視頻中的測量數據結論觀點僅對此輛車負責,測量數據對公示的實驗方法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