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關注守望新教育,一起守望真善美】
閱讀的六種方法
作者|朱永新
來源|喚醒閱讀力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在不斷推進全民閱讀的今天,閱讀什麼、怎樣閱讀受到人們普遍關注。
朱永新教授的新書《造就中國人》出版,書中著重回答了閱讀為什麼很重要、今天我們應該讀什麼、我們應該怎麼讀書等重要問題,並詳細介紹了新教育研製的幼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教師、父母、公務員、企業家等9個群體的100種基礎閱讀書目,為全民閱讀的繼續推進奉獻了一份豐厚的閱讀盛宴。
本期主要選取了朱永新教授總結的閱讀六種方法,希望給老師和家長以啟迪。
如何營造書香校園?——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朱永新:讓書籍成為我們的靈魂伴侶——讀克里夫頓·費迪曼等《一生的讀書計劃》
讀書需要方法。宋代理學家朱熹曾提出讀書六法,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在此基礎上,我也總結了閱讀的6個重要方法。
一是目標導向,制定一個系統的讀書計劃。
為自己制定一個系統的讀書計劃,是讀書的第一步。分析自己的閱讀史,審視自己讀過的書籍,研究自己的閱讀結構是否合理。可根據中國人基礎閱讀書目和自己的知識結構,根據「浪漫—精確—綜合」的閱讀規律,制定一個針對自身的相對完整的閱讀計劃,可以利用計劃讀一些基礎經典,彌補一些缺少的知識結構,計劃可以具體到月或周,定期檢查計劃執行的情況,每年總結調整一次。
讀書計劃是很重要的,比如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父母可選擇幼兒閱讀100種的書目帶著孩子一本本地讀,這就是一個計劃。如果孩子上小學,同樣可以做個讀書計劃。如果是一位成年人,也可以為自己做一個閱讀計劃。一個月有一個月的計劃,一年有一年的計劃。就拿我來說,我每天讀一本兒童文學,並寫下我的心得體會,發表在我的微博和頭條上,主題叫「朱永新童書過眼錄」,最近還有出版社想出版我的童書過眼錄,要把我的閱讀經驗分享給大家。近些年來,我還通讀了杜威、蘇霍姆林斯基、蒙台梭利、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們的著作,一邊讀一邊寫讀書筆記,正如與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們在一起對話。同時,每年針對我自己的工作,包括作為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都會選擇一些書,有計劃地去讀,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針對問題,結合實際需要讀書。
閱讀雖然不可能「立竿見影」,但是可以結合實際需要適當的「急用先學」。
我在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期間,全國人大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討論通過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規。一般在接到會議通知後,我都要用較多的時間去閱讀相應的專業文獻,熟悉該項法律的背景與重點,從而能夠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切中要害。
後來我寫了一本130萬字的書,叫《我在人大這五年》,把我在人大會議上每次的講話、每次的觀察、每一天的會議原生態記錄下來,收錄進去。我發起的新教育實驗,每年要圍繞一個教育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每年圍繞這個教育問題進行相關閱讀,也是我的閱讀必修課之一。比如今年我們研究道德教育問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性。為此,我們需要閱讀大量這方面的書籍,結合實際進行研究,結合實際來閱讀。我就系統閱讀塗爾乾的《道德教育》、平克的《白板》等著作。
三是學思結合,不動筆墨不讀書。
讀書是需要思考的。《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是怎麼結合起來的?很重要的一個方法,我覺得就是寫作。如果說閱讀是一種學習,是汲取;那麼寫作是一種思考,是表達。學習與思考結合,閱讀才能夠更有成效。
我曾經講過,閱讀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寫作在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真正的思考是從寫作開始的,而寫作對於鞏固閱讀的成果非常有益。
古人強調不動筆墨不看書,就是認為閱讀時進行認真的圈點、批註、記錄,對於提高閱讀效果具有特別的意義。所以,在讀書的時候,應該儘可能採取知性閱讀的方法,與書中的觀點深度對話,把握其要義精髓。可以通過摘抄、思維導圖等方法。
四是有詳有略,瀏覽和精讀相結合。
的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同的書也有不同的讀法。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書都精讀,所以結合工作的需要,結合自身研究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書來讀,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讀。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內容,要採取瀏覽與精讀的不同方法。比如我有時候一天看完三本書,而且這三本書並不全是粗讀的,有些讀得是比較深入的,也並不是一本書里所有的篇章都精讀,就是根據我的研究、寫作需要來進行閱讀。
有些有難度的書,一開始選擇精讀,可能很難進行下去,那就先粗讀一遍,過後有了合適的時機再精讀,效果就會好很多,也不會妨礙自己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五是注重積累,成為某個領域的小專家。
這點也很重要。它說的是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閱讀領域、閱讀特點,這對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是非常有好處的。
其實,我一直認為,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堅持關注一兩個重點領域,在廣博的基礎上兼顧精專,長期對某一領域進行聚焦性閱讀,就能夠成為「小專家」。我原來的專業是中國心理學史研究,後因工作需要,我一直堅持閱讀教育專業的書籍,思考教育領域的重要問題,漸漸在教育領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從而也為自己的本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專業支撐。我也要求民進中央參政議政部的年輕人堅持圍繞某個領域系統讀書,成為某個領域的小專家。
六是共同閱讀,帶動大家一起讀書。
新教育實驗特別倡導共讀一本書。生活在不同的語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讀一本書,就是創造並擁有共同的語言與密碼。共讀,就是和讀同一本書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
前面我提到的寫《知識匱乏:縮小美國兒童令人震驚的教育差距》的作者,也寫過另外一本書叫《造就美國人》。為什麼把我的這本書命名為《造就中國人》?就是想告訴大家,其實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都有各自的文化基因,有自己共同生活的文化傳統,造就中國人,就是要把那些契合中國人價值觀、契合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結合中國人氣質的那些最偉大的書,讓中國人來共同分享,共讀一本書,才能有共同的語言和密碼。
我記得很清楚,2012年,我們在山東淄博臨淄區召開新教育實驗大會。會議上有一位父親跟我講述了他和女兒共讀的故事:他說自己是一名企業家,每天應酬較多,沒有時間與女兒一起讀書,但是老師要求爸爸要帶著孩子讀書,他只好抽出時間陪女兒一起讀。一個月以後他發現,讀書比應酬有意思得多,而且跟女兒有共同語言了,現在他儘可能跟女兒一起讀書。有一次,在家庭聚會上,女兒突然說「爸爸,誰是你的夏洛?」其他在座的父親面面相覷,但他一聽很得意,因為他們剛剛讀完一本《夏洛的網》,明白女兒說的是什麼。這就是女兒和父親共同的語言密碼。這種共同閱讀的過程,也往往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有效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文化,避免成為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的尷尬。
總而言之,閱讀是造就每個人最重要的路徑,更是造就我們中國人的基本路徑。閱讀幫助我們更加強大,幫助我們擁有共同的價值、共同的語言,幫助我們擁有凝聚力;閱讀能夠激發國民的創造性,推進社會公平。因此,全民閱讀的確是一條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最廉價的提升國民素質的路徑。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便更正或刪除。
全民閱讀:面貌、經驗和期盼——訪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
朱永新:關於閱讀,這裡有許多名家巨匠的獨家「秘方」
朱永新:閱讀照亮人生路
作者|記者 武鳳珠
來源|人民周刊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作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為全民閱讀代言,迄今已有11個年頭。
在第28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他分享自己的閱讀經歷,著重提出閱讀傳記對人生的作用。「在我人生的關鍵階段,在我所致力的新教育發展的重要時刻,人物傳記都給予了我非常大的影響。」他將傳記中的人物視為榜樣,「人們會追隨榜樣改變自己的行為,進而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
閱讀傳記,樹立人生榜樣
朱永新命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1978年進入大學讀書。他在大學時,幾乎將學校圖書館中的人物傳記全部讀完。無論《毛澤東傳》《鄧小平傳》等中國知名人物傳記,還是《馬克思傳》《羅斯福傳》《海倫·凱勒傳》等國外各界名人傳記,閱讀人物傳記,被他稱為青年時期「心靈充電的必修課」。
在朱永新看來,閱讀人物傳記,在很大程度上是尋找自我鏡像的構建。「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奧地利傳記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名人傳》的評價,被朱永新引用,以形容閱讀傳記對心靈的陶染。回憶閱讀過的傳記作品,朱永新表示,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改變日本醫學史的醫學改革家德田虎雄等人的傳記,都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如今年過六旬的朱永新,視「閱讀」與「教育」為自己人生的兩個關鍵詞。站在教育者視角,他依然認為,閱讀人物傳記有著其他閱讀類型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他以達爾文等科學巨匠的故事為例闡釋:達爾文從小對傳統課業學習興味索然,對蛇蟲、水蛙等大自然中的生物卻興趣濃厚,這種學生往往被學校教師視作「差生」,然而達爾文卻寫出《物種起源》,成為進化論的奠基人。
對閱讀到的類似傳記故事,朱永新有自己的理解。他說,能夠在各個領域散發光芒的人,往往是那些為了理想而全身心投入的人。「閱讀人物傳記,能夠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老師也可以用人物傳記影響教育學生。」
在朱永新看來,閱讀傳記「認識」到的榜樣人物,就像照亮人生前行道路的光源,而能夠活學活用,則是閱讀人物傳記的最大價值。「人是很容易懈怠、滿足和停滯的。」他說,「但是,當通過閱讀傳記,一個人在心目中樹立起崇拜的形象,他就可以找到與榜樣之間的差距,讓傳記中的人物帶給自己前進的力量、克服困難的勇氣,為自己增添激情和活力。」
推廣閱讀,奠定教育基石
每年世界讀書日前後,朱永新總是格外忙碌。他從未辜負自己「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常年飛赴全國各地所做的演講中,有大量內容與閱讀相關。
「閱讀確實是終身之事」「珍惜你所獲得的閱讀能力」「閱讀會讓我們遇到一個更大的世界、看到一個更好的自己」……關於閱讀,朱永新有著形象代言人獨有的思考與感悟。從倡導建立國家閱讀節,到推動設立全民閱讀基金,再到推進國家閱讀工程建設,他認為,每個人的閱讀行為雖然是個體的事情,但是個體的閱讀行為匯聚,就會成為國家行為、民族行為,從而塑造起整個國家的精神世界。
2022年,他的新書《朱永新談讀書》面世。這本書是他關於閱讀多年思索的結晶。《如何讓校園閱讀活動有趣有效》《為什麼需要跨學科閱讀》《怎樣讀得更明白》……書中的內容具體又實用,他將自己的閱讀經驗和閱讀智慧傾囊奉獻。
「閱讀的高度,直接影響到精神的高度。」出版新書,意在影響更多人的閱讀理念。致力於推廣全民閱讀的朱永新,心中有著書香瀰漫的「烏托邦」。這個「烏托邦」的世界,他延伸到了自己發起的民間教育改革行動——新教育實驗中。「學校要成為真正讀書的天堂,孩子們在這裡,能夠和最偉大的書相遇、對話。」他發起的新教育實驗,依然以閱讀為基底。
談及教育與閱讀之間的關係,朱永新說:「無閱讀不教學。如果把閱讀的事情做好了,教育就成功了。如果教育把閱讀的事情做好了,那麼閱讀推廣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他致力的新教育實驗,從2006年起就專門成立研究所,用10年時間為國內的幼兒、小學生、中學生,以及他們的老師和父母都列出一個基礎閱讀書單。「閱讀是教育最關鍵、最基礎的部分,也是提升國民素質最廉價、有效、便捷的方式。」朱永新期待,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成年人,都能夠真正拿起書,和世界上最偉大的智慧對話,通過閱讀實現精神世界的升華。
終身閱讀,開創美好未來
遨遊於書籍的海洋,與古往今來的偉大人物隔空對話,早已是朱永新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每天凌晨早起閱讀的習慣,他堅持了數十年。
回想習慣的養成,他說,從小學一年級起,父親就會每天凌晨五點半準時喊他起床,練字學習。時至今日,早起的習慣延續下來,他的許多著作都是在凌晨完成的,許多書籍也是在早起的時光中讀完的。
朱永新幼時家庭並不富裕,父親是鄉村教師,母親在鎮政府招待所工作。在他的童年與少年時代,書籍相對匱乏。他回憶,家裡找不到太多書籍,就從母親工作的招待所中入住的顧客那裡借書讀,由於客人們多數來去匆匆,許多書籍他不得不連夜讀完,快速閱讀的能力就此養成。
「作為個體的我,是被閱讀造就的。」朱永新認為,從1977年恢復高考後,順利考入江蘇師範學院,步入大學校園,一直到今天,他走過的每一步都由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石。
閱讀推動了他的命運改變,朱永新深刻感受經年不輟的閱讀為他的人生施加的「魔法」。「閱讀就是站在人類文明和智慧的基礎上,創造個人、學校、城市和國家更美好的未來!」付出最大熱忱推進全民閱讀,朱永新希望,未來有更多人的命運軌跡因閱讀而改變,更高素質的國民造就一個更有創造力的民族、更加強大的國家。
作者,本刊記者 武鳳珠《人民周刊》2023年第8期。編輯|守望新教育、新教育麥田裡的守望者。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中國教育報:「新教育實驗」給教師帶來了什麼?——給教師有跡可循的成長路徑,讓教師的成長清晰可見!
程介明:從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創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的「長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點個「贊」+「在看」,並「分享」給更多人看!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