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過花甲仍遠赴廣州任廣東省委書記,身經多次戰爭,享年92歲

2023-12-26     康康歷史

原標題:他年過花甲仍遠赴廣州任廣東省委書記,身經多次戰爭,享年92歲

生在中國這片和平富饒的土地上,我們總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生存得更為有意義,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面發光發熱,為國家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先輩們已經替我們做出了回答,那究竟是什麼呢?

身卑不敢忘本,立志為國貢獻

1914年,在河北威縣梨園屯鄉的一處偏遠山村中,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中誕生了一名男嬰,他們的父母給他取名叫做任甲蘭,他便是後來的中共廣東省第一書記、廣州軍區第一政委任仲夷,在當時貧瘠的生活讓各家各戶難以解決溫飽問題,經濟收入十分有限,按常理來說,孩子的長大只能中規中矩按照父輩的老路進行下去了,但是任仲夷的父母卻沒有這麼做,而是堅信唯有讀書才能改變孩子的命運,因此條件再差,任父任母依舊咬著牙供孩子讀書上學。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對於父母的恩情,任仲夷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讀書,命運也沒有虧待努力的孩子,最終不出意料地考上了河北省立第一中學,也是在學校讀書期間,他遇到了改變他命運的恩人,時任一中校長的馬千里先生,在他的教導下,培養過許多的人才和愛國人士,其中就包括周恩來夫婦,也是在這個時期,他開始慢慢接觸了先進思想,對愛國有了新的認識和觸動。

時光不負有心人,在他20歲的那年,成績優異的他順利考入了中國大學的政治經濟學,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在校內他接觸到了更為先進的知識,也遇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在周圍的環境影響,更堅定了他投身革命的念頭,在1936年,經過層層考驗,終於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

在後續的工作開展中,任仲夷表現出了遠超常人的冷靜和堅定,高昂的革命鬥志更是被組織認可和重用,成為了北平西北地區書記。參與過多次營救同志的活動中,避免了更多的黨員遭受敵人迫害,而抗日戰爭的打響,也讓他轉移到翼南地區開展游擊活動,抵抗著日本侵略者,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日戰爭結束後,任仲夷也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在組織的安排下,先後擔任了大連市市長,旅大市常委等要職,用親身行動詮釋了何為共產黨員何為新中國的建設者,在他的領導下,地區的繁榮穩定得到了充足的保障。

新中國成立後,任仲夷被組織安排到哈爾濱市、黑龍江省等地擔任書記等職務,為地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以為一生將跟隨新中國的建設度過的任仲夷,特殊時期被冠上了莫須有的罪名,這時候的他並沒有被打趴而是默默等待著光明的到來。

1972年,終於沉冤得雪的任仲夷重返政壇,此時的他已經年過半百,但是他依舊沒有忘記自己肩上的使命,關心著各地的建設,在1980年,鄧小平同志欽點任仲夷為廣東省委書記,遠赴廣東的任仲夷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實地考察,積極聯繫群眾關心人民的需要,經過他的努力,短短几年下來,廣東的面貌就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為廣東的開放和經濟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時至今日,廣東人民對於任仲夷的口碑依舊是讚不絕口,十分感謝他做出的貢獻。

作為領導者他成功踐行了人民公僕的定義,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生活中,作為父親,他的兒女同樣從他的身上學習到了很多,作為子女的榜樣,任仲夷一直激勵著孩子們的成長,四個子女,二兒子和小兒子都順利考上名牌大學,也在後續的工作中繼續為國家做著貢獻。

結語

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的建設越發健全,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中國才能變得越來越強大,如果感覺自身現在面臨困境,那就不如學學這些老前輩們,只要努力和堅持,終究能收到你想要的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53aee755b2d25fa2d8790b06cf9be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