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星星:一場關於生命的超越之旅

2022-07-17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石星星:一場關於生命的超越之旅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一場關於生命的超越之旅

原創|石星星

來源|玩遊戲學數學

質疑真理,熱愛科學。

何為科學? 科學就是永遠的探索!

延伸你的感官,運用你的理性,像科學家一樣探索未知領域。

每個生命自呱呱墜地起就在通過各種方式認識、理解世界,科學就是其中一種,科學教育自然就是要讓孩子以自我生命為主體,學會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科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科學的語言去表達世界,即科學學科核心素養。

貞元科學課程自小學至初中,一直致力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讓孩子們像科學家一樣去探究自然萬物。於孩子而言,核心素養的習得過程即為用科學的方式觀察世界、思考世界、表達世界的過程,是觀世界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在穿越生命成長的旅程中,作為人的生命的主體性也就在與世界互動的過程中得以挺立、彰顯。其中,寫作是提升兒童思維發展與生命成長最重要的通路之一,而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認知發展不同,寫作訴求與寫作方式自然不同,但無一例外都在表達自我認知、表達生命的點滴成長與超越。

小學低段(1-2年級)

對小學低段兒童而言,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有趣神奇的,他迫切的想要知道「我」以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感官是他們觸摸世界最好的方式:種一株植物、戶外尋寶、遊戲活動、繪本閱讀等都是他與自然互動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孩子們的表達方式也是多樣的:【我手寫我心】畫一幅畫、唱一首歌、圖文寫繪都是他表達自我的方式。

小學中段(3-4年級)

主要以科學寫繪的方式呈現認知發展,隨著孩子的感官越來越敏銳,大腦也會變得越來越「邏輯」,僅僅是豐富浪漫的體驗已不能滿足他的「慾望」,需要用更具象更科學的方式認識世界。此時引入生命科學,讓孩子們去觀察一朵花、一個動物,像科學家一樣聚焦形態學,理性探究生物在危機四伏的自然中何以求生,最後用寫繪呈現形態結構圖及生存策略。此外,鼓勵孩子們進行詩歌創作,與自我生命進行編織。

如:貞元三年級的博學完油菜後,說:「一片片黃綠海洋,昆蟲變成了小魚,我成了一座小島,在海中吹風」。

如:軒學完泡桐後,說:「泡桐萬花開,一陣起香濃,數到35還有97,輕拈幾縷香,一束去他鄉」。就這樣,感性認知與理性之思的整全地浸潤於孩子的生命中。

植物如此,會動的動物更是深刻,四年級的雅學完麻雀後,這樣寫道:它們有的只是自由 在空中穿梭的自由......

四年級的希在期末生物演化鏈寫繪結束後,創作了這樣的詩歌:從原始到現代,從蠻荒到文明,自然更迭、數十億年,生物演變、從未止步。李白、王維為其沉醉;杜甫、孟浩然為其沉醉;我們也為其沉醉。生命樹,這天賜的禮物,因為「變」,我們才能成為「我們」。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當孩子對生命的敏銳度與思考在徐徐展開。

小學高段(5-6年級)

到了小學高段(5年級):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會將視野投向更廣的世界——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此時帶入天文和地理課程,目的:打開孩子們的視野、訓練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思維,激發學科熱情,基於此孩子們的寫作方式必然是邏輯嚴謹的思維腦圖與認知式論文。

由簡至難,依次探究:大氣的垂直分布和大氣運動、地球自轉、地球公轉、二十四節氣和月球的變化。

那麼思維腦圖如何推進與落實呢?

例:通過晝夜現象探究地球自轉的規律。有人說我們都知道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有什麼可學的呢?但這樣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結論」,到底是如何被一步步建構出來的呢?!科學沒有絕對的真理,當下的結論會成為未來的神話,一切結論都只是臨時性共識,發明創造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科學地描述你觀察到的現象,基於此提出問題作出猜想,通過科學建模步步推理、分析/設計實驗去證實或證偽你的猜想,最終達成一個臨時性共識,這就是科學探究思維,思維腦圖就是探究歷程的呈現!要不斷澄清思維腦圖的價值和意義,孩子才願意投入其中!最後應用這個觀念去解釋生活中的時差、單圈環流等問題!觀念只有應用才會更加靈活、更加牢固!

澤說:「通過這個學期的學習,我覺得科學就是探索的過程,結論不是永恆不變的,是不可靠的,發明創造的過程才最重要!通過探索的過程,我感覺這些知識都是被我們發明出來的,非常有成就感」。

腦圖推進自然也會遇到問題,需要進行不斷的課前反饋:持續反饋——榜樣者引領、優秀者激勵、突破者被看見。

是的,當孩子的大腦足夠清晰,他眼前的世界也愈加明亮,心自然而然就愈加敏感起來。

為了課程的順利推進,打開孩子們對自然的好奇,我們在3月的每個晚上一起仰望星空、觀察天象和星座,甚至還躺在草地上非常放鬆的仰望、彈吉他,在音樂的跳動中表達自己的喜悅,還有孩子自己買了專業望遠鏡,拍攝月相。

最後,孩子們為了留住這種感覺自發地創作了3月月相表和月相日曆,除了手繪月相外,每一天都手繪配上一個星座的介紹。

作者雅說「這些星星,每一個都離我們那麼遠、那麼遠,那是一個也許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抵達的地方,但多麼幸運,此刻我站在這裡,能看到它們,賦予它們浪漫的意義。這,何等神奇!「

期末結束,冰說:「這個學期的科學影響我至深的是持續一個月的觀星活動……從前我覺得星星就是石頭而已,但現在我覺得它們都是活的,是有意義的。不單是星星月亮,甚至黎明前發出的一束光都充滿生機,我被深深的吸引,既來自我靈魂深處的渴望,也是一種純粹的對美和未知的追尋!」就這樣一顆顆敏感的心不斷被擦亮,為他們的生命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天文讓孩子對自然好奇、敏感,地理則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

世界地理課程,我們依次探究了亞洲、歐洲、非洲、美洲。每個大洲都會先聚焦地之理:這片大地到底是怎樣的?通過讀圖認識它的邊界線、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接著探究人之文:早期先民會選擇在哪裡生活?在這裡如何生活?他們會誕生怎樣璀璨的文明?這些文明是如發展的?最後結合課堂探究和自我領會以論文的方式呈現,此時結合課前論文點評與鼓勵、論文專項點評課,讓孩子能夠相對清晰的把握論文的結構與對話邏輯即可,激發興趣是最重要的。

就這樣,每個孩子都興致勃勃的參與其中,除前期思維腦圖與挑戰論文外,在世界地理板塊四個大洲人均論文6篇,人均字數1500左右,甚至有的孩子沉浸其中,每篇字數可達到3-5千,滿滿的真誠與思考。

學期結束,宸說:「 ……雖然只是簡單的講了一下除大洋洲以外的其它6個洲,但這6個洲的學習都讓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了:文明早期的發展受制於地理環境,過程中人的創造性也極其重要,最後文明必定是人與周圍世界互動的結果。總之,我覺得這學期我的收穫非常大!我用「上帝視角」重新審視了一遍這個世界。雖然地球在就在我們的腳下,但我從未這麼仔細地看過它,在許多書中聽過的地名,從前我一直不清楚它到底為什麼這樣,但現在我覺得我終於不用「糊裡糊塗」地讀書了,我能更好、更深刻的看世界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從只是對科學有些感興趣,到了對科學非常感興趣,到現在無比熱愛科學。」

浩說:「這個學期,我足足寫了6766字,用了三根筆芯,寫了6篇論文……我的世界觀變了,從動嘴變成了動手,從動手變成了動腦,從用眼去看變成了用心去看,這是一種新體驗」。

是的,為孩子們的未來生活打開一扇又一扇新的大門,讓他看到房屋之外的另一種天空。

到了六年級,孩子們會更加渴望衝破現象之謎霧探究世界運行的規律,寫作依然以思維腦圖和科學論文為主,只是此時論文從觀點式論述成為探究式論文,呈現自己對於某個問題的探究歷程進而發明創造,例:探究【光的反射】從現象-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最後達成結果與結論,繼而應用這個結論去創造發明,思維訓練越加精確化。

當小學畢業時孩子們即充滿興奮渴望踏入新領域,又具備了基礎的學科素養,自然而然的就進入到了寫作的新高度,經由寫作一次次超越自我之生命。以初中生物寫作為例:

初中生物(7-8年級)

初中生物研究整個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課程始終:A以進化原理為暗線聚焦生態學,基於生物體結構層次揭示生物生存詭道;B同時培養科學探究思維,激發學科熱情;C幫助孩子建立生命內在動力系統,讓他去找尋自我生命的方向與意義。落實方式包括:1課堂實驗報告單;2單元思維腦圖;3論文寫作。

實驗報告單:科學課實施以對話與實驗探究為主,嚴格按照【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猜想-設計實驗-得到結果與結論-提出新問題】的方式呈現,不僅是實驗過程的記錄,更是思維清晰化的梳理;

單元思維腦圖:一個單元結束後會製作單元腦圖,旨在梳理本單元各節觀念間的內在邏輯,形成一個系統化的思維網;

論文寫作:周末不定期的論文挑戰,既是觀念建構的梳理,又是激發潛能的新創作,更是與自我生命的連結與打通。

例:七(下)人體—消化系統的寫作,「雞蛋灌餅先生奇遇記」以詼諧幽默的案件還原形式揭示消化系統內部的運行機制,【沉默的臟器-肝膽胰】以實驗探究式呈現各個臟器的機構與功能,【乾飯人的重要武器-胃】以饅頭糰子的歷險記的方式徐徐呈現胃的結構與功能,還有【小腸的獨白】等,這些文章孩子們並不是天生就會,教師可以在課下閒聊與孩子進行討論,給他建議和思路,孩子就如同找到了方向一樣,朝著那裡努力。

其中,關於【生殖系統】的寫作涉及青春期的話題,通過對話要引導孩子一方面意識到:青春期是生命進化無與倫比的贈予;另一方面更要意識到,站在生物性層面青春期仍然是偏本能、情感這個層面的問題。如果我們忘掉了人之為人的自我超越,那麼就會出問題。所以解決之道是什麼?——就是要超越到更高的理性層或德性層,在超越的過程當中,以更智慧的方式來處理青春期的問題,帶著孩子們層層追問,他就明白了青春期於他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他又能去做些什麼,這其實已經關乎到人之為人存在的意義或價值問題。

生命的超越

到了八(下)綜合階段的寫作,聚焦【生殖與發育】【遺傳與變異】【生物技術】【生態系統】這些於人類而言既重要又充滿爭議的板塊,涉及前期觀念的應用,更是進一步拓展視野、思考生命之存在意義的重要台階。這時的寫作不僅是課堂探究的梳理,更在於與孩子當下生命發展的每個困惑產生深度連結,對於生命哲學的發問與思考。

如:洋同學期末慶典的生物論文【一隻裸蟲的生命超越之旅】,從本能層到情感層到理性層,最後上升德性層,通過層層推理明確人之為人的獨特與光輝,去追思自我生命存在之意義。

八年級鎂說:直到現在,我才意識到生物學科並非是某種純粹的理科與硬性的記憶,而是引向一種哲學思維。生物,討論的是對於人類而言最最基礎的事物——人類自己本身。哲學永遠是關於人類本身的學科,其本身就是一種引領,是需要擁有推動時代推動精神的力量的。

總之,論文寫作既是孩子與科學學科的對話,是邏輯理性的層層訓練與遞進,但並不僅限於此,更重要的的藉由這門學科帶給孩子怎樣的生命啟迪與引領,它更是生命科學,關乎生命成長、關乎人之為人的獨特性彰顯,在每一個獨特的成長階段去幫助孩子們澄清某些問題,幫助他們去尋找生命的方向感、意義感,幫助他們完成自我生命的超越之旅。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旺蒼宣言》——寫作創造美好生活

朱永新:真實美好的旺蒼新教育;殷才昌:紅城綠谷飄書香,師生共寫話成長

李鎮西:教育寫作是為什麼?——兼談三類教育教師的寫作(您是哪一類)

李慶明:為全民寫作探路——寫作的四大「法寶」

遇見美好,向美而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特別推薦 收藏共讀|朱永新:新教育實驗二十年:回顧、總結與展望(上)

特別推薦 收藏共讀|朱永新:新教育實驗二十年:回顧、總結與展望(下)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0e6918dfee59b66d9db69560ee1bb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