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這樣的學校我佩服!

2023-11-21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李鎮西:這樣的學校我佩服!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關注守望新教育,一起守望真善美】

這樣的學校我佩服!

原創|李鎮西

新教育研究院院長

來源|鎮西茶館

學校研發卓越課程,加強藝術教育,不但解決了學生厭學、輟學問題,而且學生的習慣變好了,精氣神提升了,綜合素養提高了;不僅沒有影響文化課的學習,相反還有促進作用,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中考成績連創新高。——李鎮西

何 軻:心中有夢想,腳下有遠方

深耕靜寧新教育,共創果鄉好未來——新教育·靜寧縣三年幫扶行動首次公益活動圓滿結束

這次我以新教育人的身份赴甘肅省靜寧縣義務支教。

去靜寧的交通不是太方便,我傍晚著陸蘭州機場,然後是近四個小時的車程,抵達靜寧縣已經是深夜。

雖然在靜寧只待了一天,我卻收穫了許多感動。

在靜寧二中的禮堂,給全縣的學校幹部和骨幹教師講了一天故事。上午圍繞「人是教育的最高價值」並結合目前的熱詞「數字化」「高質量」給老師們講了我理解的好的教育;下午,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為例,通過一個又一個故事,講了「職業認同」的話題,勉勵年輕教師——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潛藏著一個卓越的自己,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發現那個讓自己吃驚的「我」。

上午,老師們還比較拘謹,雖然一雙雙眼睛都那麼專注地凝視著我,可我能感覺到他們的某種可能是出於禮貌的內斂;下午,老師們完全放開了,從頭到尾,笑聲不斷,掌聲不斷,當然,還有老師們淚水不斷。我忍不住問大家:「中午你們吃了什麼啊?下午變化這麼大。」結束後梁局長說,估計老師們有50次掌聲。當然,我心裡很清楚,不是我講得有多好——當然,我講得也不算差,而是我的講述,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對教育,我們有著共同的熱愛和理解,我說出了他們想說而沒有機會說的話。所以,與其說他們為我歡笑、鼓掌和流淚,不如說是在為自己歡笑、鼓掌和流淚。

走出禮堂已經五點過了,在極富書生氣質的梁斌局長的陪同下,我來到寧靜三中參觀。

一走進學生活動中心思齊樓,我就被一陣歡快的民樂演奏吸引了。走進一間大教室,大概上百個穿著校服的孩子,正在在一位老師的指揮下演奏《春節序曲》。這些孩子看上去就是從農村來的,但演奏起來,卻有模有樣,而且都非常投入。

校長告訴我,他們學校94%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的孩子。然而,我眼前這些孩子,雖然模樣上還有些鄉村氣息,但他們正在演奏的《春節序曲》已經很專業了。

來到一個演出廳,我看到的儼然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交響樂團。這是學校的管弦樂隊,孩子們正在演奏世界名曲《躍上新的地平線》,氣勢磅礴,極富感染力。我用手機拍下了孩子們演奏的全過程。演奏完畢,我忍不住給他們鼓掌:「太棒啦!」

我問孩子們:「以前學過樂器嗎?」他們都搖頭。我說:「我剛從日本考察教育回來。日本的中小學也有類似的社團,他們叫『俱樂部』,但是,我看到的日本幾所學校的俱樂部學生的活動,比你們差遠了!」

又經過一間教室,我聽到了《在北京的金山上》的旋律,進去一看,是一位美麗的舞蹈教師正帶著孩子們在練習舞蹈基本功,她婀娜柔美的體態後面跟隨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小姑娘翩翩起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旁邊不遠,是一間聲樂練習的教室,一位女教師正彈奏鋼琴,一排排站著的孩子正在練習發聲。我繼續往走,看到繪畫的孩子,習字的孩子……

靜寧三中地處城郊結合部,目前在學生2749名,其中農村學生占96%;留守兒童248名,低保、特殊救助學生145名,單親、離異家庭學生104名,孤兒、殘疾學生20名。原是一所薄弱學校,備受社會質疑、家長排斥。

是新教育實驗改變了靜寧三中。何軻校長和現在繼任的袁校長結合新教育實驗,通過書香校園、共寫隨筆、理想課堂、卓越課程等行動……走出了一條由弱變強、由強變優的發展路子。他們的主要行動有四項:營造書香校園,開啟師生讀書工程。師生共寫隨筆,開展新教育生命敘事。構建理想課堂,煥發課堂生命活力。研發卓越課程,培養學生藝術素養。

為了讓農村孩子將來和城市的孩子一樣自信從容有尊嚴地生活,2015年開始,何軻校長決定加強藝術教育和社團活動,開齊開足上好國家藝術課程。學校每天中午安排10分鐘音樂伴寫字,全校學生在古典音樂伴奏下共寫中華詩文,七年級每周還開設一節書法課,做好藝術教育普及工作。

但這在當時卻遭到很大的阻力。因為在許多人看來,分數才是「硬道理」,追求應試教育才是「正道」,讓娃娃學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沒用!況且農村孩子,一點音樂基礎都沒有,從零基礎開始培養,談何容易!

但何校長沒有動搖,更沒有退縮,繼續探索符合農村孩子特點的藝術教育。學校根據學生興趣,研發校本課程45門,先後開辦樂團17個,讓學生人人有特長,個個有才藝,生活更有趣,生命更精彩,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學校在2013年組建教師樂團之後,於2015年創建學生管樂團,2016年又創建學生民樂團。幾年來,學校的藝術教育成就斐然——

2017年以來年年舉辦新春音樂會。2015年以來,學校先後組建17個學生樂團,有1700名學生加入樂團學習。學生樂團多次參加國家、省市中小學藝術展演,均獲大獎。2017年8月,靜寧三中晨曦管樂一團參加大連首屆國際管樂藝術節,得到了專家和大連市民的一致好評。2018年5月,晨曦管樂二團赴上海參加「中華杯」中國第十二屆優秀管樂團隊展演,榮獲優秀樂團(二等獎)。2019年5月,晨曦管樂三團赴上海參加 「中華杯」中國第十三屆優秀管樂團隊展演,榮獲示範樂團。截至目前,學校有10個樂團1000多名學生順利畢業,全部考入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在學校樂團的基礎上組建了各自的樂團。已有5個樂團400名學生參加高考,幾乎全部升入高等院校,進入高校樂團,其中考入音樂學院的有10名學生。

令人信服的是,新教育實驗全面提升了整個學校的教育品質。學校研發卓越課程,加強藝術教育,不但解決了學生厭學、輟學問題,而且學生的習慣變好了,精氣神提升了,綜合素養提高了;不僅沒有影響文化課的學習,相反還有促進作用,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中考成績連創新高。學生由要求轉出變為要求轉進。學校榮獲「全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和「甘肅省文明校園」稱號。2023年10月20日接受全國文明校園專家組測評,分數名列平涼市第一。

其實,幾十年來,我見過太多大城市名校的管弦樂團,學生們高水平的演奏我見多了,按說我不應該有什麼驚訝的。但從沒像靜寧三中孩子們的演奏令我震撼!因為這都是農村孩子,之前從沒學過樂器。如今卻能演奏中外名曲。

說實話,那些大都市名校管弦樂團的孩子,大多出生於條件比較優越的家庭,父母從小就帶孩子去學習管弦樂。學校不過是按藝術特長生招收這些孩子而已,然後集中起來訓練演出。因此,孩子的音樂特長是其父母培養的,基本上和學校無關。當然,我說的是孩子的「藝術特長」與學校沒多大關係, 並不是否認學校的提升作用。藝術特長生進校後,學校進一步培養,提供更好的條件和機會,比如在許多平台展示,這都是學校的作用。但靜寧三中94%的孩子都是標準的農家子弟,父母都是農民。他們的藝術特長,全是進了學校從零開始培養起來的。而且人人都會一門藝術特長,這樣的學校,我佩服!

我想,每一位孩子,一輩子都會感謝母校的。

【新教育•聆聽窗外聲音】蘇州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蒞臨靜寧開展專題講座

https://mp.weixin.qq.com/s/ldsP-vMCWXhAvakp9L54FQ

抓住關鍵的人,做好關鍵的事——紀實與回眸:「新教育·新管理」靜寧研習營活動

「蘋果谷」課程向未來——鄉村學校教育鄉土化的探索

甘肅靜寧:牽手新教育,逐夢幸福路

2023年11月16日

從蘭州飛往上海的航班上

來源|鎮西茶館。編輯:守望新教育。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中國教育報:「新教育實驗」給教師帶來了什麼?——給教師有跡可循的成長路徑,讓教師的成長清晰可見!

如何營造書香校園?——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程介明:從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創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的「長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6ea9a915722b4bd1ec6e6207b928d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