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虹公司募集210億存銀行背後,毛利率下挫,業績或難維持高增長

2023-08-25     全球財說

原標題:華虹公司募集210億存銀行背後,毛利率下挫,業績或難維持高增長

作者:林洛栩

出品:全球財說

作為2023年開年至今A股最大規模IPO、科創板史上第三大IPO,華虹公司(688347. SH)回A不足半個月便引發頗多爭議。

產能告急,募集210億存銀行?

8月23日晚間,華虹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使用最高餘額不超過人民幣210億元的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

何為「現金管理」?華虹公司表示,將按照相關規定嚴格控制風險,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低風險現金管理產品,包括但不限協定存款、通知存款等存款產品,且該等現金管理產品不得用於質押,不用於以證券投資為目的的投資行為。

簡而言之便是,華虹公司計劃將210億元存銀行,忙裡偷閒賺點小錢。

雖然,華虹公司表示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需要一定周期,根據項目進度,現階段募集資金短期內處於閒置狀態。但是,部分投資者仍表示難以接受。

回看華虹公司科創板IPO,本計劃募集資金約180億元,最終以52元/股的發行價格,34.71倍發行市盈率,實際募集資金合計212.03億元,超募32億元,募集資金凈額為209.21億元。

也就是說,華虹公司將所募集的209億元,一次性全部投入進行「理財」。

此次科創板IPO,共有30家戰略投資者參與認購發行,其中便包括國家大基金二期、國調基金二期、國新投資,以及滬矽產業、盛美上海、中微公司、安集科技、聚辰股份、瀾起科技等同業上市公司。

彼時招股說明書顯示,華虹公司原計劃募集的180億元中,125億元將用於華虹製造(無錫)項目,20億元用於8英寸優化升級項目,25億元用於特色工藝技術創新研發項目,1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對於使用募集資金最多的華虹製造(無錫)項目,華虹公司表示計劃建設一條投產後月產能達到8.3萬片的12英寸特色工藝生產線,預計總投資為67億美元。

其中,項目新建生產廠房預計2023年初開工,2024年四季度基本完成廠房建設並開始安裝設備,2025年開始投產。

此前,國家大基金二期便已向華虹製造(無錫)項目實施主體華虹製造投入11.70億美元,並持有華虹製造29.1%股權。

此外,IPO募資20億元的8英寸優化升級項目,同樣預計2025年底前實施完畢。

華虹科技表示,募投項目主要源於公司現有產能已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即將成為公司發展的制約瓶頸。

2020年-2022年,華虹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2.70%、107.50%、107.40%。由此來看,修建新的工廠、生產線確實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但既然產能亟待擴充,又將募集資金全部存入銀行,雖然合規,但著實有些匪夷所思。

截至8月25日,華虹公司報收43.83元/股,上市15個交易日後,便較52元/股的發行價格已跌超15%,最新市值為752.16億元人民幣,上市首日其A股市值曾一度超過千億元。

對比港股市場,華虹半導體(01347. HK)的最新收盤價為18.94港元/股,港股最新市值為325.03億港元,A/H股比價達到2.47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11日華金證券為A股華虹公司喊出了65.15元/股的目標股價。

業績增速放緩,毛利率重挫

那麼,華虹公司的業績表現如何?

資料顯示,華虹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特色工藝晶圓代工企業,也是行業內特色工藝平台覆蓋最全面的晶圓代工企業。根據IC Insights發布的2021年度全球晶圓代工企業排名中,華虹半導體位居第六位,中國大陸第二位。

以2022年為例,功率器件實現收入52.56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為31.36%;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實現收入52.05億元,占總營收比例31.23%;模擬與電源管理實現收入30.13億元,占總營收比例18.08%。

2020年-2022年,華虹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37億元、106.30億元、167.86億元,同比增長3.29%、57.78%、57.91%;實現歸屬凈利潤5.05億元、16.60億元、30.09億元,同比增長-51.38%、228.41%、81.24%。

其中,同期所獲得的扣稅後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達到4.00億元、6.91億元、7.28億元,占當期凈利潤比例分別為855.53%、47.25%、26.69%。

在消費電子領域整體走弱的情況下,華虹公司反而交出高速增長的三年業績,也是獲得資本市場關注和認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華虹公司尚未公布2023年半年報,但其在招股書中表示,預計2023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85.00億至87.20億元,同比增長7.19%至9.96%;預計實現歸屬凈利潤12.50億至17.50億元,同比增長3.91%至45.47%。

可以說,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華虹公司已經出現增速放緩趨勢。

並且,從華虹半導體於港股披露的2023年第二季度業績顯示,銷售收入為6.314億美元,僅同比上升1.7%。期內溢利780萬美元,2022年同期高達5320億美元,2023年第一季度為1.409億美元。

凈利潤率由2023年第一季度的22.3%下滑至1.2%,形勢不容樂觀。

2023年第二季度電子消費品是華虹半導體的第一大終端市場,貢獻收入3.478億美元,占銷售收入總額55.1%,較2022年第二季度的4.047億美元同比下降14.1%。

2020年-2022年,華虹半導體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收入分別約為41.01億元、67.06億元、107.5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1.77%、63.73%、64.52%。對於消費電子領域依賴明顯,華虹公司則也表示未來重點將向新能源汽車領域延伸發展。

毛利率方面,2023年第二季度毛利率為27.7%,同比下降5.9個百分點,環比下降4.4個百分點。並且,華虹半導體預計,第三季度毛利率將在16%至18%之間,進一步大幅下挫。華虹半導體表示,毛利率下降主要受折舊和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平均銷售價格下調的影響。

要知道,華虹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曾披露,2020年-2022年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17.60%、27.59%、35.59%,處於逐年上升且較高水平。

作為半導體領域的國內龍頭公司,截至2022年末,華虹公司共有研發人員1195人,占員工總數的17.68%。2020年-2022年研發費用分別為7.39億元、5.16億元、10.78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0.97%、4.86%、6.41%,與行業龍頭相比處於中等規模。

市場上不免有人調侃稱,辛辛苦苦賺錢,遠沒有IPO募資來得輕鬆,將210億存入銀行賺取利息所獲得收益更為可觀。

在晶圓晶片供需趨於平衡甚至供大於求的背景下,華虹公司能否繼續維持業績高增長,在產能飽和下完成擴產後,又能否實現質的飛躍,《全球財說》將持續關注。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068eabcb8b6e9be7865a996fc6901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