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民日報點名的快遞小哥,解決了上千名醫護人員的難題,點贊

2020-02-25     湯小小

【1】

汪勇,武漢市一名普通的快遞員。在還沒有過這個春節之前,他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的送快遞、打包、發貨,和所有快遞小哥一樣為了生計努力拚搏著。

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成為了被人民日報點名的新聞人物,因為他以一己之力,解決了金銀潭醫院上千名醫護人員的難題。



起初他只是因為看到了一名來自武漢金銀潭醫院護士的求助信息,由於限行,很多醫護人員輪休時沒有辦法回家,於是他瞞著家人承接了接送醫務人員往返的任務。

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為了讓更多醫務人員及時回家休息,他發起了志願者招募,召集了二三十個人跟他一起輪流跑。

隨著汪勇跟醫護人員的接觸增多,他發現不光是出行問題,醫護人員的餐食也得不到保障,還有日常生活的一些需求也不能滿足。

於是,他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開始做組局人,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只要是醫護人員有需要,他都想方設法去辦。

從一日三餐到日用品,從防護物資到生活上的支援,他每天不停地籌募錢款、對接商家和企業,不停地為醫護人員們解決各種難題。

到目前為止,他和志願者們一共對接了1000名醫護人員,接下來還準備為3000名馳援武漢的醫療隊繼續服務。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快遞小哥,如果不是這場疫情,他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新聞人物,他說:從小到大我都是個不讓父母省心的人,還好,這次辦的事沒給他們丟臉。

在這個特殊時期,總是有那些平凡的人給我們最深的感動,他們傾儘自己的熱情和力量,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默默耕耘著。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讓在疫情中的城市不再那麼孤立無助,也讓在疫情中的人們不再焦慮恐慌。


【2】

我們一家三口,從外省返回後就過上了自行隔離的生活。

每天一日三餐,收拾屋子,陪孩子上網課,我倒覺著被隔離的日子挺好,畢竟自參加工作以來還沒有休過這麼長的假期,可以藉此機會好好享受一下居家生活。

但安逸的生活沒過幾天,就開始出狀況了,先是熱水器出水異常,後來又遭遇燃氣故障。好在當我們撥打客服時,客服都是像往常一樣正常在線,而且問題都得到了積極的解決。

維修熱水器的師傅是在復工第一天聯繫的我們,但考慮到家裡有孩子就推遲了維修時間。其實當時心裡挺過意不去的,不過對方態度非常好,還主動讓我在疫情結束後重新打電話預約。

接完那個電話心裡暖暖的,因為彼此的理解和體諒,是我們久違的感覺。

燃氣出問題的那天晚上,都已經8點多了,維修師傅依然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為了避免直接接觸,在維修好外部管道後,他通過電話指導我們查看室內設備是否正常。

我們在電話里表達了心中的感謝,東北這麼冷的天,又是在春節期間,還趕上疫情,他們依舊挨家挨戶去檢修,而且毫無怨言,讓人有點心疼。

的確是那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我們能在家安心做好隔離,是因為有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堅守崗位的人。

人工客服、維修工人,這些都是平時不被我們注意到的人,他們一直默默地做著自己並不偉大的工作,但是卻保證了城市在這場危機中的正常運轉。


【3】

最近在網上還有一名武漢市的90後小伙火了,他是一名健身教練,名字叫辛野。

在武漢封城之後 , 他發現很多外賣平台上沒有騎手接單 , 這就意味著有很多被隔離在家的人必須自己出來購買生活所需。



他想如果他能接一些單,就可以減少這些家庭的人口流動,抱著這個初衷,他註冊了一個外賣平台,做起了臨時騎手。

騎手平台上的訂單爆滿,能不能有人接單全靠運氣,他會優先接那些看起來比較著急的單接,有的一單物品就要幾十斤重。

在這個特殊時期當騎手送外賣並不容易,想買到一些肉、蛋、青菜,就要早早去超市排隊,常常買齊了客戶所需要的東西時,已經是下午4、5點鐘。



他竭盡全力購買到客戶需要的物品,每天都把電動車騎到沒電才回家,如果有急單還會掃共享單車往返幾公里,這樣平均一天也就能送上5至7單。

他的客戶中寶媽和體弱的老年人居多,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有的小區不讓外來人員進,他就叮囑保安儘量給送到家門口,有些客戶會加他的微信,只為說一聲感謝。

一單二十幾元的收入可能連辛苦錢都談不上,但是他說一想到每天能替代7、8個家庭的人口流動,就很開心。

城雖然封了,但是人還要生活,家家戶戶都要一日三餐,也免不了頭疼腦熱,平時那些在街上隨處可見的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如今成了我們的英雄。

職業不分貴賤,每個行業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尤其是在這樣特殊的時候,能夠堅守崗位就是職業道德的體現,因為有了他們,才讓我們感到這個城市還是充滿力量的。

我和兒子每天晚上都會透過窗戶,看看樓下的便利店和生鮮超市,只要他們的燈還亮著,我們心裡就是踏實的,我會對兒子說:想吃什麼,等明天媽媽給你買。

那一點點黑暗中的光,不再只是一個店鋪,而是我們的定心丸,讓人們在面對疫情時,少一份恐慌,多一份希望。


【4】

除了這些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還有給我們更多感動的醫務人員、公務人員、共產黨員,他們是最先返回崗位,沖在疫情一線的人。

我的朋友圈裡有很多醫務工作者,每天都會被他們的消息刷屏,內容無一例外的都是誰又去一線支援湖北武漢了。

據統計全國29個省已派出3萬餘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每每看到這些新聞,總是熱血沸騰,真希望自己也能像一名戰士一樣奔赴前線。

但即便不能身赴武漢,依然有很多基層工作人員每日像打響戰役一樣在工作,因為後方的工作同樣不輕鬆。

那天下午,接到了社區的電話,是社區負責黨務工作的小賽打來的,她說社區正在給每戶打電話,要求晚上8點前必須上報數據,問我有沒有空可以分擔一部分任務。

我一口答應了下來,拿到名單和聯繫方式後就開始挨家打電話,50多戶一口氣打下來,也用了2個多小時,然後趕緊把整理好的反饋表發給了社區工作人員。

我問她這得幾點才能下班,她說已經連續好幾天工作到凌晨了,每天只吃方便麵,都要吐了,多虧有社區的黨員同志幫忙,要不真的干不完。

疫情還在繼續,武漢已經封城二十幾天,這場仗還要打多久,我們誰都不知道,但是我們相信我們一定會贏,因為有他們在為這場戰役堅守著。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正在經歷一場劫難,同樣也是考驗。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場災難中,讓我們重新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理解、包容。

感謝那些用生命在守護我們家園的人,每一個平凡的崗位都值得被尊重,因為有你們的堅守與付出,才換來家家戶戶的安定生活。

相信春暖花開時,我們走出家門,那將是不一樣的春天!


作者:淳子,湯小小寫作班學員,職場寶媽,用文字留下生活的痕跡,拉近彼此的距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fPZfHABgx9BqZZIlg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