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當時是暮年的白起,對上暮年的親昭襄王。我感覺白起肯定是不想死的,因為沒人願意輕易地結束自己的生命,即使他已經行將就木了,他仍舊想求一個壽終正寢。但是親昭襄王賜給他御賜寶劍讓他自殺的時候,他還是自殺了。如果是我的話,我想跑,但是好像我跑不掉,我估計還得死。相比較之下,自殺反而成了最好的選擇了。
為何要白起自刎
這個事得從長平之戰說起。當時秦國攻占韓國的野王,韓國的上黨郡變成了一塊飛地,於是韓國國君準備割讓上黨郡向秦國求和。但是上黨郡郡守馮亭卻將上黨郡獻給趙國,以期望秦趙開戰,以謀求利益最大化。趙孝成王在見到這到口肥肉時有點禁不住誘惑,在向平原君趙勝徵求意見,君臣統一想吃下這口肥肉。於是趙國理所當然地接受了韓國的上黨郡。
親昭襄王哪受過這氣,於是紛紛中派遣王齕率領大軍進攻趙國。趙國派遣大將廉頗率軍抵擋,在長平雙方展開較量。面對來勢洶洶的秦軍,趙軍初戰不利,於是廉頗立馬調整戰略部署,開始進入防禦陣地。
兩軍在長平這裡一耗就是三年,期間耗的雙方都是人困馬乏。但是秦國的求勝意志更加的堅定,趙孝成王率先感受到了消耗戰的壓力,年輕的趙孝成王開始沉不住氣,於是昏招頻出。在求勝心切的情況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年輕的趙括換上老將廉頗,以期望能速戰速決。
秦國在反間計得逞之後,隱秘將武安君白起送達前線,替換下將軍王齕。白起首戰巧妙地抓住了趙括求戰心切的心理,佯裝敗退。趙括乘勝追擊,率領大軍傾巢而出,想和秦軍決一死戰,結果被秦軍包圍在山谷之中。趙括堅守數月之後,求援不得的情況下,發起自殺式突圍,最終戰死。
趙軍慘敗,武安君白起坑殺趙卒四十五萬,一舉摧毀了趙國的有生力量。
白起請求率軍攻打邯鄲
長平之戰勝利之後,白起提出一鼓作氣對趙國邯鄲城發動進攻的建議,被親昭襄王回絕。親昭襄王認為此戰秦國也損失慘重,貿然出擊怕被其他諸侯鑽了空子,加上范雎也怕白起屢立戰功壓自己一頭,也向親昭襄王建議修整之後再戰。
一年後親昭襄王命令白起率軍攻打邯鄲,白起不從。認為此刻趙國軍民一心,出戰必敗。親昭襄王直接派王陵率軍前往。邯鄲之戰果然進行的不順利,趙國向魏國、楚國等積極斡旋,請求援助。並且趙國軍民一心,秦軍在前方連連失敗。
親昭襄王再三請求白起怪帥出征,白起均闡明利害,表示誰去都不行。後來就慢慢地演化為,王讓你去,你竟然不去。你心裡還我這個王沒有的問題。白起最後也是騎虎難下,他去了打勝了,講不過去,秦王會說,早讓你去你不去,也證明白起自己錯了。如果打敗了,秦王就認為他沒有竭盡全力,依舊是個死。白起將自己處於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
秦王最終對白起失去了耐心,一封遷徙令將他趕出咸陽,但是後續又擔心白起率軍反叛於是又追贈一柄寶劍,讓他自殺。白起最終自殺身亡。
我是白起我怎麼辦
如果我是白起的話,我貌似面對自殺的最後一步也只能如此了。因為那時候既沒有軍權也沒有幫手。雖然我也不想死,但是為了自己的家人,還是自殺,以保留最後與君主的那一層面子不至於被撕破,撕破了臉弄個誅殺九族就不好了。
如果在一開始親昭襄王提出去打邯鄲之時,我覺得那時候還好操作,可以先答應秦王以求得好感,之後根據戰爭的進程再進行調整,畢竟戰爭誰也沒辦法保證次次勝利。該去還是要去的,萬一能打贏呢。
結果白起直接拒絕讓自己處於一個尷尬的處境之上,白起要面子,秦王也要面子。所以最終白起只能以死亡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