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蔓延,在德國應該如何看病?

2020-03-02   歐熠諮詢

近日來,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令人痛心。截至北京時間3月2日中午12點,歐洲累計2202例確診病例,累計死亡36人,治癒123人。其中,德國是歐洲目前累計確診數量第三多的國家,累計確診130例,治癒14例,暫無死亡病例。

新冠疫情的蔓延引發了人們對於醫療體制的關注。德國是世界聞名的醫療大國。在德國,看病就醫、醫療保險等都有較為完善的體制和較為優質的服務。


歐洲新冠疫情發病情況(圖源:丁香醫生)

在德國,看病就醫的第一步就是要註冊醫療保險。德國法律規定,在德國居住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擁有德國國籍,都必須擁有醫療保險。在申請德國簽證的時候,也需要提供保險證明。

德國採取雙軌制醫保,即「法定醫療保險」(GKV)和「私人醫療保險」(PKV)兩套保險體制並行。既可以投保法定醫保,也可以投保私立醫保,還可以相互轉換。相比之下,法定醫保收費低廉,涵蓋了免費體檢、洗牙、戒煙、心理諮詢等基本服務,對於在校學生、老年群體等而言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而私人醫保收費較高,服務更為全面優質,可以幫助病患自由選擇醫院,為病患提供單人病房。法定醫保通常是由保險公司直接和醫療機構對接費用結算問題,受保人無需介入。(牙科檢查等個別特殊項目需要受保人先墊付費用等待保險,具體可以參考保險公司的報銷要求)私人醫保則是先自己付款,然後將帳單交給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結算報銷或由醫療機構找到保險公司結算。

受保人需要在首次投保後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到保險公司登記相關信息,登記審核通過的可以獲得專屬的醫保卡。保險公司會對申請醫療保險者的銀行帳戶進行每月的扣費,醫保費用根據保險公司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保險公司會定期向受保人在德國的固定住址寄送紙質帳單。有了醫保卡之後,就可以預約看病啦!

不同公司的醫保卡(圖源:網絡)

和中國醫院的挂號接診不同,德國的醫生一般採用預約制度。德國人看病往往都是先去離家較近的私人診所(Praxis)。一方面,這樣方便了患者和醫生保持聯絡,為長期、定期的全科檢查提供便利;另一方面,私人診所完成了小毛小病的診治,也就自然地分擔了大型醫院(Klinikum/Krankenhaus)的診療壓力,節約了醫療成本和醫護資源。診所的開門時間不定,通常周三下午和周末都不營業。患者可以根據診所的開門時間、地理位置、治療範圍等進行選擇,提前預約私人診所的全科醫生(Allgemeinmediziner或Hausarzt)或專科醫生(Facharzt),並在私人診所獲得初步的治療。全科醫生不能提供相應治療的,則會轉診到專科醫生。如果仍需要進一步治療的,也會轉診到大型醫院。

緊急呼叫網站(圖源:116117.de)

如果病情非常緊急,來不及預約怎麼辦呢?在德國,患者如遇危重病情,可以直接撥打112專線。接線員會派出救護車送病人到附近的醫院搶救。目前,116和117緊急醫療服務專線已經並列於112專線,全天候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如果診所沒有開門,或者患病程度沒有緊急到需要通過派遣救護車將病患送往診所或急救中心,患者可以通過電話獲得專業建議。

德國病假單(圖源:網絡)

2020年起,德國衛生部將展開數字化攻勢。《數字供應法》(DVG)允許醫生在線對患者通過視頻諮詢問診,為患者在手機應用程式上記錄處方。該法案預計將於2021年全面鋪開。屆時,擁有法定健康保險的人將可以從其健康保險提供者那裡收到他們的電子病歷(ePA)。同時,傳統的「三聯病假條」(一聯交給僱主,一聯交給保險公司,一聯由雇員本人保留)也將成為歷史。從2021年起,病假條只能以電子方式開具,公司應向病假員工要求出具電子病假證明。當然,這一改革舉措受到了不小的爭議。除了高昂的改革成本之外,如何幫助不能熟練使用電子產品的老年群體經受住這次改革也是重要的討論話題。

在德國,完善的醫保制度和優質的醫護服務幫助患者解決了因病致貧等諸多問題。除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之外,德國還擁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巨大的投資潛力和宜人的居住環境,快來德國居住和工作吧!

想了解更多德國移民諮詢,歡迎關注WX相約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