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紅軍進漳路」大型採風活動首站|在龍岩長汀遇見「東征漳州」

2019-10-24   花樣漳州文旅之聲

芝山腳下,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紀念碑,如筆挺的紅纓槍刺破天際,亦如高揚的風帆正待啟航。

漳州革命歷史悠久,曾多次發生過對中國革命進程有重大影響的事件。1932年4月,這裡就奏響了一曲振奮人心的「東征凱歌」:時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這一切,要從當時中央蘇區的腹地——長汀開始溯源。10月22日,「重走紅軍進漳路」採風團從漳州芝山紅樓出發,經過3個多小時車程,抵達龍岩長汀。從1932年的那個春天出發,穿越80餘載歲月,大家共同追尋革命先輩在閩西南大地留下的足跡。

在紅軍攻打漳州聯席會議舊址聆聽講解 閩南日報記者 張旭 攝

序幕:在長汀作出「東征漳州」的決策

臥龍山下,濟川門前,採風團沿著長汀的母親河——汀江前行,陽光溫暖柔和,江水靜靜流淌,仿佛在向大家講述那段紅色歷史。

穿梭在人民巷,採風團來到「中華基督教會」,只見正門上方掛有「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紅色橫幅,十分喜慶。

「這是當年中共福建省委駐地,1932年4月初,毛澤東、周恩來在這裡召開了軍事會議,部署攻打漳州。」長汀縣博物館講解員劉建明介紹。

「啊!東征漳州,東征漳州!」閩南師範大學的學生們驚呼。走進教堂二樓大廳,迎面看到牆上的兩個歷史資料展板,都赫然寫著「東征漳州」四個大字。瞬間,採訪團成員為之一振,在這裡我們找到了閩南漳州芝山紅樓與發生在閩西大地的革命故事的聯接點。展板上有兩幅緊挨著的照片,下方標註「紅軍出發攻打漳州時在長汀、南靖寫下的標語」,其中一幅內容是長汀民宅上的標語,寫著「打到漳州去,鞏固閩西蘇區」,另一幅內容是南靖民宅上的標語,寫著「奪取漳州,創建閩南蘇維埃」。

閩南師範大學的學生們觀看歷史資料展板 閩南日報記者 張旭 攝

環顧四周,正面的牆上掛有馬克思和列寧的畫像。左面的歷史資料展板,則是介紹1932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成立和發展的過程。廳中擺著兩張方桌,望著桌上的煤油燈,似乎看到了1932年春天那充滿希望的火苗照亮會場。

「當時,會議決定由毛澤東、林彪、聶榮臻等人率領東路軍東征攻打漳州,周恩來留在長汀,負責開展攻打漳州的支前工作。」劉建明說。

「東征凱歌」的序幕就此拉開。時間回溯到1932年1月,臨時中央推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政策,指示中央紅軍「首取贛州」,繼而奪取吉安和南昌等。2月4日,各攻城部隊到達贛州城外,迅速集結,將贛州城團團圍住。3月7日,歷時33天、得不償失的贛州戰役以紅軍失利宣告結束。蘇區中央局江口會議做出決定,由紅一軍團和紅五軍團組成中路軍,擔負赤化贛江以東地區的任務。正在這時,紅軍總政治部得到情報,粵軍企圖進攻蘇區。鞏固閩西蘇區當即成為蘇區中央局急需考慮的重要問題。以周恩來為首的蘇區中央局審時度勢,同意毛澤東、林彪、聶榮臻的建議,決定把中路軍改稱東路軍,揮師閩西,以鞏固和擴大閩西蘇維埃區域。周恩來還授命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軍委委員身份,隨軍東征福建。

1932年3月下旬,東路軍紅一軍團翻越巍巍的武夷山,渡過滔滔的汀江水,挺進長汀。進入長汀後,毛澤東綜合分析時局,深感東路軍要執行入閩作戰,鞏固閩西蘇區,打擊入侵粵敵的任務,必須「打出外線」,方能展開時局,同時推動方興未艾的抗日反蔣運動。而閩南漳州、泉州一帶背靠閩西蘇區,面向廈門海口,有著一片廣闊的活動餘地,是最好的發展方向。

1932年3月30日,毛澤東致電在瑞金的周恩來時提出,東路軍「必須直下漳泉,方能調動敵人,求得戰爭,展開時局……」周恩來覺得毛澤東的建議很好,立刻啟程前往長汀了解情況,批准東路軍直下漳州的計劃。

因此,才有了後來教堂里那一幕——召開重要會議作出「東征漳州」的重要決策。

支前:閩西人民「支援紅軍打漳州」

走出中華基督教堂(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紅軍攻打漳州聯席會議舊址), 採風團一行踏上泰安橋。只見橋上插著多面五星紅旗,旗幟迎風招展,歡欣鼓舞。過了橋,漫步烏石巷,參觀雲驤閣革命舊址。緊接著,大家踏上兆征路,前往長汀縣博物館(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參觀。

採風團成員參觀雲驤閣革命舊址 閩南日報記者 張旭 攝

在長汀縣博物館各大展廳,採風團成員看到了不少「漳州元素」和與「東征凱歌」相關的珍貴歷史照片。

在「中央蘇區紅色小上海陳列展廳」,一張照片記錄了《為打破廣東軍閥和消滅張貞宣言》全文。那是1932年4月5日,為配合支持紅軍攻打漳州,福建省蘇維埃政府發出的宣言,號召閩西勞苦大眾,積極支前,鞏固蘇區,發展革命戰爭。宣言中所指的「張貞」,就是當時漳州的國民黨守軍陸軍第49師師長。

除了照片,展廳中還有一幅「周恩來與支前群眾在一起」的圖畫引起了採風團成員的關注。畫面體現的是周恩來正與群眾親切交談的場景,畫的背景是一些民居建築,牆上標語「支援紅軍打漳州」的字眼看著十分親切。「當時,周恩來深入長汀城鄉,動員徵收糧食、組織運輸隊伍,保證了漳州戰役的後勤供應。」長汀博物館館長范春森介紹,「為動員長汀群眾踴躍支前,周恩來等人還倡導組織了一場別具一格的篝火動員會。」

在長汀縣博物館各大展廳,採風團成員被眼前的珍貴史料吸引。閩南日報記者 張旭 攝

聽著介紹,採風團成員的思緒似乎穿越到1932年4月6日篝火動員會的那個晚上。當時,長汀南寨廣場上燃起了一堆堆篝火,熊熊的火光映紅了天空。長汀群眾從未見過篝火晚會,許多人不約而同地來到南寨廣場見識一下這個新鮮事。篝火晚會上,周恩來和長汀縣委女書記李堅貞號召長汀群眾立即動員起來,投入到攻打漳州的支前工作中來。李堅貞還在晚會上唱起了支持紅軍東征打漳州的山歌。

在周恩來等人的領導下,長汀成了紅軍攻打漳州的堅強後盾。當時,長汀群眾響應號召,每人節省3升米,低價賣給紅軍設立的糧站,成千上萬的群眾參加運輸隊,幫助紅軍戰前運輸。僅3天時間,長汀蘇維埃政府就組織了2000餘人的運輸隊、擔架隊,隨軍出發到前線配合作戰,並在通往漳州的交通要道新橋、河田、塗坊、三洲、畲心等地設立糧站,保障東征紅軍的糧食供給。

勝利:漳州為蘇區貢獻「金山銀山」

「快看!漳州戰役勝利後,蘇區的少年先鋒隊員曾在長汀列寧公園集合,出發前往漳州參觀……」透過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採風團成員發現了不少長汀與漳州之間的故事。

此時,採風團成員的耳邊似乎響起了捷報傳到長汀的聲音。1932年4月19日,紅軍攻克漳州,蘇區人民奔走相告。連續一個月,紅軍源源不斷把在漳繳獲的大批武器彈藥、軍用物資和籌措的大量金銀,車運肩挑,運回蘇區的長汀和瑞金。

「為歡慶勝利,擴大蘇區銀行在群眾中的影響,紅軍還在長汀南寨廣場舉辦了『金山銀山』展覽會,展出了堆積如山的金磚、金條、金鍊、銀錠、銀圓等,並把在漳州籌到的銀圓重新熔化製成蘇區貨幣,不僅鼓舞了群眾,更重要的是穩定了蘇區金融秩序,打破了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蘇區的經濟封鎖。」長汀縣委原黨史研究室主任黃啟元介紹。

當時,福建省委、省蘇維埃政府還組織大批幹部和赤衛隊、少先隊員前往漳州參觀學習。漳州也組織工人參觀團到汀州蘇區參觀,受到周恩來等人的熱烈歡迎。「蘇區政權一枝花,花根扎在窮人家。貧苦農民有了黨,紅色政權遍天下」,許多漳州工人來到這裡,聽到了蘇區民歌,目睹蘇區工農當家做主的情形後深受感動,紛紛要求參加紅軍,跟著共產黨幹革命,紅軍隊伍得到迅速發展壯大。

「此次溯源之旅非常有意義。我們從中了解到不少漳州與長汀之間的革命歷史淵源。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和紅軍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進一步傳承弘揚。」採風團成員、漳州電視台記者王東乞表示。

閩南日報記者 陳惠貞 劉長樂 邱丹燕 閆鍇

採風特寫

毛主席最牽掛的一口井

「這口井為何如此出名?」在長汀博物館,一張「毛主席最牽掛的一口井」的珍貴照片吸引採訪團成員的目光。

「1932年深秋,東路軍攻打漳州戰役勝利後,時任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澤東,來到長汀福音醫院休養所治病療養兩個多月。期間,經常與前來古井挑水洗衣的群眾親切交談,了解當地民俗風情,傾聽群眾對地方蘇維埃政府工作的意見,為起草撰寫《關心群眾生活,注重工作方法》這篇光輝著作,增添了許多珍貴的第一手材料。」長汀縣博物館館長范春森介紹道。

「聽了不少毛主席深入基層做調研的故事,讓我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工作方法有了更深的認識。」採風團成員、漳州市文旅局黨組成員、副調研員曹達湘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一理念值得我們機關幹部學習踐行。」

紅軍首次有了統一軍裝

長汀縣博物館內,一件件充滿革命歷史感的實物讓採風團成員增長了不少見識。

「紅軍曾在長汀趕製了四千套灰色軍裝。這是紅軍第一次有了統一的軍裝。」長汀縣博物館講解員劉建明一邊解說一邊問採風團成員,「大家仔細看,軍裝領口的紅領章還加了黑邊,這是紅軍唯一一次在軍裝做了這樣的設計,有誰知道這是為什麼呢?」

紅軍軍裝內涵豐富 閩南日報記者 張旭 攝

採風團成員搖搖頭,沒人知道其中奧秘。

「當時正是列寧同志逝世五周年,這是為了紀念列寧同志而設計的。」劉建明說。

「原來是這樣!」採風團成員看得仔細、聽得入迷。

「此次長汀之行,不僅加深了對『東征凱歌』這段紅色歷史的了解,還聽了不少與紅軍有關的小故事,受益匪淺。」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工作人員楊容珠說。

「上了一堂生動黨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參觀完中華基督教會(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紅軍攻打漳州聯席會議舊址),一群來自閩南師範大學的學生有感而發,站在教堂門前朗誦起了毛澤東詩詞《七律·長征》,學生們用那飽含情感的語調、深情並茂的演繹,將採風團成員帶回那段崢嶸歲月。

閩南師範大學學生深情朗誦《長征組歌》 閩南日報記者 張旭 攝

「參加『重走紅軍進漳路』採風活動,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使我們進一步感受了紅軍革命精神。」閩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洪涵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今後,我們將繼續傳承弘揚革命精神,肩負起新時代青年應有的擔當。」

閩南日報記者 邱丹燕 閆鍇

來源:閩南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