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雪夫的「秘密報告」,全面否定史達林,連毛主席也沒有想到

2023-09-23     文史風雲

原標題:赫魯雪夫的「秘密報告」,全面否定史達林,連毛主席也沒有想到

1956年2月24日,此時距離蘇共二十大閉幕還有一天的時間。

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在所有人都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搞了個突然襲擊,派車把與會人員接到了開會地點。

就在委員們還一臉懵逼之際,主席台上的赫魯雪夫,突然拋出了一個驚天大瓜:《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

赫魯雪夫在發言中,全面否定了史達林的功績。

對於史達林在領導蘇聯人民進行衛國戰爭、建設重工業和農業方面的功績,他整了一些半真半假的證據,一會說衛國戰爭是蘇聯的縱深和寒冬天氣的功勞,一會又說工業化的成績是蘇聯人民用血淚堆出來的虛假景象,反正就是沒史達林什麼事。

對於史達林獨斷專行的作風,赫魯雪夫更是痛心疾首地大加撻伐。

在他的描繪下,史達林這位蘇聯的締造者,變成了一個自私陰毒、獨斷專行、殘暴不仁的魔鬼。

哎,蘇聯可真是太幸運了,在這麼一個魔鬼的帶領下,居然沒有敗亡反而越做越強。

正所謂蒼蠅不盯無縫的蛋,蘇共內部的裂痕,成功吸引來了美國這隻蒼蠅。

西方媒體對赫魯雪夫的秘密報告大書特書,遠在中國的毛主席,雖然對史達林死後的事早就有過預見。

但當他老人家聽到赫魯雪夫,竟然全面否定史達林時,還是不免為這人的政治智商感到擔憂:赫魯雪夫揭了蓋子, 也捅了簍子呀!

那赫魯雪夫這次秘密報告,到底捅了什麼簍子呢?

赫魯雪夫與史達林

赫魯雪夫,本名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赫魯雪夫。

1898年1月2日,赫魯雪夫出生於烏克蘭一個煤礦工人家庭。

長大後,他子承父業繼續在烏克蘭的魯欽科夫煤礦幹活。

因為平時好打抱不平,所以他很快就成了礦區工人的帶頭大哥。

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後,蘇維埃的勢力擴展到了烏克蘭地區。

眾所周知,礦工這一群體向來都是共產黨的彈藥庫呀!

赫魯雪夫在當地共產主義者的發展下,很快就加入烏克蘭社會革命黨,成為了魯欽科夫煤礦的蘇維埃代表。

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俄羅斯共和國被推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他又正式加入了布爾什維克。

此後數年他一直在煤礦摸爬滾打,直到1925年之後,他的人生才像開了掛一樣竄升,先後擔任了史達林諾的組織部副部長,後來又被調任基輔當書記。

可就在這順風順水的時候,赫魯雪夫突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高官厚祿,到莫斯科深造。

組織上再三挽留,最後拗不過,只好把赫魯雪夫安排到莫斯科的史達林工業學院進修。

這裡是蘇聯未來幹部的培養所,算是蘇聯版的翰林院吧。

以一個地方大員的身份到這種地方回爐重造,實在是屈就了。

當時導師列寧已經逝世,然而由於列寧生前並沒有就蘇聯下任領導人,做出明確的安排。

所以前朝老臣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涅夫和後起之秀史達林之間,就蘇聯最高權力寶座的歸屬爭鬥不休。

這場王位之爭波及甚廣,朝野民間,各派的支持者,都被捲入了無休止的政治鬥爭中。

而學院作為文化人的集中地,自然難以置身事外。

史達林

當時史達林工業學院,主要被布哈林的支持者所把控。

可赫魯雪夫卻是史達林的狂熱支持者,他憑藉自己常年在地方上摸爬滾打學來的本事,很快就拉起了一支支持史達林的隊伍。

學院裡那些只會空喊口號的書生,哪裡是他的對手,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

本來像這種勝利在當時的環境下,只是大戰役下的一場小勝仗而已,根本不會被上頭領導看重。

可赫魯雪夫的運氣很好,當時史達林的妻子阿利盧耶娃,正隱姓埋名在莫斯科工業學院進修。

赫魯雪夫的英勇事跡,被她一絲不落地傳到了史達林耳中,赫魯雪夫也因此簡在帝心。

史達林掌權之後,赫魯雪夫得到大力提拔,一躍而成為莫斯科的區黨委書記,後來又被提拔為莫斯科黨委的第二書記。

當時的黨委第一書記,是史達林的心腹卡岡諾維奇,這人同時也是赫魯雪夫的伯樂。

赫魯雪夫當初之所以能在烏克蘭步步高升,背後就是卡岡諾維奇的提攜。

卡岡諾維奇

史達林掌權後,列寧時期的新經濟政策被放棄,取而代之的是史達林模式。

當時蘇聯內憂外患群狼環伺,史達林必須要在短時間內,把蘇聯打造成一個世界工業強國。

為此各種項目就難免要大幹快上,只爭朝夕。

而赫魯雪夫跟卡岡諾維奇這對臥龍鳳雛,就是史達林的堅定支持者。

1934年,他們所主持的莫斯科地鐵,為了響應史達林號召急於求成,導致塌方事件。

更令人不齒的是,卡岡諾維奇和赫魯雪夫在地鐵事件中,逼迫工人24小時連軸轉的風格,就連西方資本家看了也要自愧不如 。

可史達林卻對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酷吏風格甚為讚賞。

事後非但沒有追究責任,還給赫魯雪夫賞了一枚列寧勳章。

政見分歧

1934年是兩人在政治上最後的蜜月期,不久之後兩個人在政見上的分歧,就慢慢顯露出來了,自此之後赫魯雪夫開始跟史達林貌合神離。

因為就在那一年,史達林發動了駭人聽聞的大清洗事件。

在此之前,赫魯雪夫本來覺得自己已經夠狠的了。

可史達林在大清洗中,卻用行動明明白白給他上了一課,沒有最狠,只有更狠 。

大清洗的緣由,還得追溯到兩年前的烏克蘭大饑荒中去。

當時史達林為了搞工業化,把蘇聯境內所有分散的農戶,都集中起來辦起了集體農莊。

明面上的原因是為了公平,可實際上就是想用這種官辦農莊,來薅農民的羊毛,用他們的糧食來換取工業化所需的資金。

前面說過,當時的氛圍就是大幹快上,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就會把農民給薅出血來。

1932年的時候,號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爆發了大饑荒,餓死人數高達700餘萬。

這就給政敵們攻擊史達林留下了把柄,比如奪嫡失敗的布哈林,就公開指責史達林的農業集體化政策不對。

不僅僅是政敵,就連原先一些比較中立的官員,都看不慣這種慘絕人寰的做法。

可國際局勢留給史達林是時間不多了,隔壁的德國那邊希特勒已經上台了,現在正在野心勃勃地擴軍備戰呢!

希特勒

史達林沒有時間一一說服這些反對者了,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肉體消滅!

但史達林並沒有一上來就殺,畢竟這可不是小事呀!

然而1934年蘇聯內部鬥爭愈發激烈,當年12月史達林的接班人基洛夫遇刺,而兇手在押送途中莫名其妙死亡。

這件事情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史達林看來,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雙方已經沒有緩和的餘地了,於是就悍然發動了大清洗。

可笑的是,赫魯雪夫後來在秘密報告中,竟然把這件事歸咎到史達林身上,話里話外的意思是基洛夫之死,乃是史達林自導自演。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試問古往今來有哪個君主,會把自己的繼承人當導火索來用啊?知道培養一個繼承人的代價有多大嗎?

說回大清洗,筆者有必要給大家明確如下一個道理。

大清洗雖是最高領導人帶有明確目的,發起的一場政治運動。

但參與者並不清楚這場運動的本質,這就導致了他們對這場運動的認知不足,他們不知道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只能按照錯誤的宣傳來。

再加上正規的官僚體系,是不可能支持領導人發動這種運動的,所以他只能用一些品行不端的牛鬼蛇神和投機者。

這就決定了運動,不可能只打擊最高領導所希望打擊的敵人,有時候往往會搞出冤假錯案,誤殺己方戰友。

而最高領導人只是一個人,他不可能樁樁件件案子都明析秋毫,有時候就算知道是冤假錯案也只能裝糊塗。因為他必須要掩蓋真正的目的,不能把它拿到檯面上來為冤屈者翻案。

正因這種不分敵我的無差別打擊,導致大多數人在回顧這種運動的時候往往不得要領。

他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場運動是領導人年邁糊塗或性格殘暴所致。

而赫魯雪夫就是這樣認為的,大清洗的恐怖超出了他的想像,在這股時代浪潮面前這個以粗暴著稱的烏克蘭大漢,慫了。

他屈服了,他為自保成了大清洗的劊子手,把無數同事送進了地獄。

他把這段屈辱,簡單地歸咎於史達林的性格殘暴和喜歡搞個人崇拜上面。

他為了活命偽裝成了史達林的追隨者,但當史達林去世 ,頭上的烏雲消散之後,他又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那段歷史決裂。

仿佛只有把史達林打入萬劫不復之地,只有把史達林批黑斗臭,才能掩飾他曾經的軟弱一般。

秘密報告的危害

那份所謂的秘密報告,本質上就是這種心態下的產物。

它並不是一份經過深思熟慮的政治文件,這裡頭包含著太多私人感情在裡面了,這導致這份文件在客觀性上嚴重失真。

需要說清楚的是,這裡面包含的不僅是赫魯雪夫一個人的怨憤,而是整個蘇共高層數十年情感大爆發。

因為這是所有蘇聯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和監察委員的「集體智慧」結晶,可不是赫魯雪夫一個人弄出來的。

拿著這麼一份充滿情緒化的文件,當成共產世界的會議總結來發,可想而知會造成什麼後果。

共產主義陣營就是以意識形態凝結起來的,你突然說那個領導社會主義運動三十年的英雄,是個卑鄙無恥的人,你這是置社會主義於何地?又置你蘇聯自身於何地?

史達林如果是惡魔,那蘇聯又是什麼?

就算對史達林心懷不滿,自家人關起門來怎麼批評都行!可把這事拿到大庭廣眾之下,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要讓大家同情你們嗎?

好歹都是當官做宰的人物,怎麼能這麼感情用事呢?

果不其然,這個秘密報告一出,馬上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雖然毛主席連出兩篇雄文,為史達林辯白,可依舊無法阻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

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是波蘭第一書記貝魯特。

貝魯特當時正在蘇聯療養,看到赫魯雪夫的傑作之後,直接給活活氣死了。

貝魯特一死,波蘭共產黨群龍無首,牛鬼蛇神開始跳出來奪權:你們老大都說自己不是東西了,你們還堅持什麼呢,趕緊下課吧!

波蘭的共產黨員被赫魯雪夫搞得懷疑人生,在反對勢力的緊逼下一步步淪喪。

赫魯雪夫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連夜飛到波蘭去軟硬兼施,在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之後,才換來了反對派的妥協 。

貝魯特

當時東歐各國為了重蹈覆轍,都對這件事三緘其口。

可赫魯雪夫居然在廣播上,把這件事當成一件政績大書特書。

其他國家的牛鬼蛇神一看,會鬧的孩子有奶吃啊,匈牙利的反對派有樣學樣,發起了奪權鬥爭,直接把當地的共產黨給弄得解體了。

赫魯雪夫一看事態嚴重 ,又出了一記昏招,他居然直接派兵到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鎮壓了。

匈牙利雖是蘇聯一員,但終究是個獨立主權國家呀!

你這樣搞跟侵略有何區別?你到底是人類救星還是霸權主義?

波匈事件之後,世界各國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反蘇高潮,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遭到了各國群眾的普遍質疑。

比如說美國共產黨吧,當時美國麥卡錫主義橫行,共產黨員那時正轉入地下艱苦抵抗,可蘇聯人這幾記昏招一出直接震碎三觀,美共在絕望之下乾脆繳槍投降了。

其實當年蘇聯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史達林三七開,就說領袖晚年糊塗了,受小人蒙蔽才犯下大錯,但史達林同志出發點是好的,功績也是不容抹滅的。

這樣一來既可以翻案,又不會造成思想動盪,豈不是兩全其美?

像赫魯雪夫那樣一竿子打死,實在是意氣用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b3e507b4942e57fbb9bd56fadc7ee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