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做人三不讓,無災不欠帳」,說的是哪些事?

2022-10-15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俗話說「做人三不讓,無災不欠帳」,說的是哪些事?

人類在歷史洪流中,顯得非常渺小,老百姓平凡的生活,隨時面臨毀滅的可能,比如災難,比如戰爭,面對這些人力無法阻擋的事情,生命真的就如螻蟻般脆弱。

在和平時代,雖然沒有生命之憂,但卻也有貧窮之慮,老百姓最害怕的大概就是「欠帳」,對普通人而言,幸福就是沒有災難,沒有負債!所以過去有句俗話叫「做人三不讓,無災不欠帳」!

俗語

具體是不讓哪三件事呢?有人說我知道,是不讓土地、不讓錢財、不讓老婆!我覺得您說得真沒錯,土地錢財和老婆,那肯定不能讓呀!但前提是你得先做個土財主才行,否則還不一定能擁有這三樣呢!

人這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真正能供人作為的時間卻一定是有限度的,哪怕你能活夠一百歲,也只能靠上半輩子抓緊努力奮鬥,所以李白曾寫下千古名句「光景不待人,須叟發成絲」,等到老了以後,即算是時光大把,又有什麼用呢?

俗語

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年輕時,不要認為往後的日子還長得很,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天回頭一看,就發現自己已經老了,而過去的時光都被虛度,再也不能倒流。

所以人生最不該讓的就是:時間!任何時候您都不能客氣,千萬不要將寶貴的時光讓出去,一定要珍惜當下,莫讓時間虛度。

「做人三不讓,無災不欠帳」,時間不能讓的同時,還有人生的機遇不能讓。為什麼時間不能讓?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和時間同樣轉瞬即逝的,還有機遇,所以人生機遇也不能讓。

俗語

很多時候,機遇一旦錯過,就有可能悔恨終身,八十年代有一對大學生關係很好,在分配的時候有一個去農村的名額,有一個去大城市的名額,其中有一個發揚了兄弟感情至上的精神,將本來是自己去的大城市名額讓給了兄弟。

後來,他一輩子都待在農村一家人過著艱難的生活,而那個在大城市發展的同學早已功成名就,而兩人的感情也並沒有因為他的謙讓而更深,反而因為兩人身份地位的差距不斷加大而早早斷了聯繫,當年他把人生的機遇讓出去,真的值嗎?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答案。

俗語

俗話說「做人三不讓,無災不欠帳」,第一不讓時間,第二不讓機遇,一個人如果能抓住時間和機遇,他一定是個富裕的人,至少可以做到不欠帳,但是富有的人,不一定沒有災禍,那要如何做到「無災」呢?

我想任何人都無法做到一生無災無難,因為很多事情你並能掌控,但是有一樣卻可以做到,那就是讓自己在面對災禍時具備更強的抵禦能力!如果你能抓住時間和機遇,你就能擁有財富,這是抵禦災禍的物質保障,還有一樣更重要的,那就是身體!

俗語

身體很重要,有健康和強壯的體魄,才是抵禦災禍的根本,因為身體差的人,根本扛不住外部的打擊和壓力,只有身強體壯、意志堅定的人才能撐到最後,所以「做人三不讓」第三個不讓的就是健康不能讓!

錢財可以沒有,但健康一定要有,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個人如果懂得珍惜時光,善於抓住機遇,又有健康的身體,自然可以做到「無災不欠帳」,我想我們都應該如此,才能過好這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b2e624358c290b266e87d3f5266f0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