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孩子自我價值貶值,家長要跳出代加工教育的思想束縛

2019-10-29     BaBa很忙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在當下的教育體系中似乎正走向不斷融合的過程,但是不可否認的,教育模式和社會現實的融合併不圓潤,一方面應試教育是上好大學的保障,沒有成績一切都是空談。

另一方面家長們對於應試教育的「實用性」也一種抱著質疑,它們可以保證孩子一路順利地度過高中、大學等學業階段,但是再往後對事業和生活的影響似乎在持續減弱,那麼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呢?

兼顧的兩全其美最好的畫面是什麼樣的呢?高中之前的學生時代努力專攻應試教育,到了大學後再開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想法很美好,起步階段先踏踏實實完成「脫穎而出」的目標,之後在做大做強完善自我。

這一點就和我國的代工廠模式很相似,一開始為了接收業務從簡單的代加工開始接活,之後再慢慢發展自己形成個人品牌,這樣既可以完美度過前期也可以為後續發展創造條件,但是大多數「兩全其美」的想法僅僅只是美好的願景,實現的難度可想而知。

富士康和華為,一個是西部代工之王,一個是東部科技領先企業,二者在國內都算龐然大物,但是他們走的路徑確實截然相反的。教育和企業經營角度其實也有不少互通的地方,對應在教育中富士康就是「代工教育」的代表,而華為就是走持續發展路線的「品牌教育」。兩種模式下的教育都有哪些差異呢?

教育的理念差異帶來不同的思想鋼印

應試教育顧名思義就是以考試作為最終標準,在短期學習-考試檢驗的反覆中像極了代加工過程,在此環節學生會形成思想鋼印,這對於長期發展而言是一種阻礙。在思想鋼印概念的提出中,省略計算過程,直接給出結果是直接表現。

當某一信息進入大腦時,我們可以通過對神經網絡的某一部分施加影響,使大腦無需思考就做出判斷,相信該信息是真實的。簡而言之,長久堅持一種觀點會讓人思想固化,當考試成為日常,學生不會去去思考「為什麼要考試」這個問題,就好比毫無目的的學習一樣,這無疑是件可怕的事。

  • 代工式教育的思想鋼印

代工是傳統工業中的重要一環,代工廠利用設備和員工優勢成為自己的競爭力,但是為了持續增強競爭力,在後期的發展中需要減少成本和時間,這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內耗的過程。

為了持續接到訂單甚至不考慮利潤。在此情況下就需要員工們「迸發」出強大的生產積極性,在控制成本/要求服從雙管齊下的管理下企業方可實現盈利。

當然在這一模式下生產和消費是分離的,產品的具體環節上代工廠並沒有自主性,這也是代工中「代」的含義,參與過程不參與結果,最終產品面向市場的紅利和自己沒有半分關係。

代工式的情況和應試教育的思想印記如出一轍,在代理加工中生產商需要提供產品圖紙、目標價格和交貨期限,在生產中還要按照要求給產品印刷LOGO,而應試教育中對應的是頻繁的考試,月考,期中檢測,期末考,再到升學考和高考,二者有著驚人的相似。

代工式教育的思想鋼印在於為了頻繁的考試疲於應對,學霸考生們需要在考試中發揮優異,就要求他們在短期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並熟練掌握,而更為長期的創新等方式對應付考試並不能去到幫助,甚至會被認為是愚蠢的行為,在這一情況下學習-考試的思想鋼印會得到持續強化。

為了考試取得更好的成績,回歸代加工模式該怎麼做呢?最簡單粗暴的就是每天加大學習時間,就好比代工廠打價格戰一樣,誰提供的服務性價比越高越能脫穎而出。

而當勤奮的學生每天多花2小時用於學習,短期的成績提高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月考平均成績高了5分,相比之下,「投入不見效」的其他學習之外的技能培養顯然無法在考試中得到體現,於是也被學生家長們印上了無用的標籤。

  • 品牌式教育的思想鋼印

和富士康式的代工模式相比,華為的做法現在被人們普遍認為是更有前景和發展動力的經營方式,而之所以有現在的局面在於長期的技術投入,雖然海量的投入在早期會增加企業的風險,但是至少從結果來看華為的做法讓它發展壯大,也有了過去付出的價值體現。

在技術研發中,實驗,探索,失敗,試錯是常有的事,失敗意味著風險和不可控,顯然沒有客戶願意為此買單。

但是華為在長久的技術投入下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鋼印,那就是對技術和人才的投資,也正是因為長期的堅持和不計投入才有了現在的技術優勢,要想脫穎而出同樣需要承擔風險。

代工式教育在當下的可行性

分析完兩種模式後,也許有人不禁發問,富士康現在依舊好好的,那麼在教育中一直堅持代工式教育不可行嗎?

其實就目前的製造業而言,對傳統的代加工已經變得十分苛刻,製造業水平因為機械化的原因效率在提高,成本在縮減。

而對於該行業的從業者而言自身的價值也在不斷降低,雖然人人都想賺取更多的工資,但是很遺憾,為了謀求一份工作你不得不自降身價,用低薪來給自己創造就業機會。

人們不得不和機器人展開工作競爭,雖然有些可笑但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現實,而悲哀的是人的工作效率,量產能力和誤差控制都沒法和高度智能的機械比,於是個人的價值在代加工環境下會越來越低,為了擺脫自我價值貶值,就需要跳出代加工教育的思想束縛,至少不要成為制式產物中微不可見的一員。

別讓這一代的思想鋼印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代工式教育的觀念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還是主流,因此現在的父母在教育中多多少少會給孩子灌輸類似的思想,「學生時代學業大於天」這就是上一代人的思想鋼印。

在教育中父母會對孩子的價值觀和行為造成影響,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抱以如何的期待,未來孩子就會朝著這條路前進,比如父母限制孩子的其他興趣,雖然孩子也有憧憬,但是受限於父母的制約無法得到實現,這樣的孩子除了學習之外大多不會有太多的才藝。

當然這樣的情況在逐漸好轉,國內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注重孩子多領域的培養,除了學校的課業學習外讓孩子接觸一兩門課外的學習,教學似乎更加多樣化了,但是在自由度上依舊不見長進,父母更多地還是以自己的意願為主導給孩子出謀劃策,給孩子未來的路定方向。

代工式教育理念雖然充滿了對眼下階段的「理性」,但是卻缺乏了長遠的戰略眼光,就好像企業管理的進程一樣,隨著產業機構的升級,代工會成為弱勢甚至出現被替代的局面,而品牌教育的理念下創新獨特是原動力,有了自己的優勢才能在千篇一律中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教育中,改變過去的代工教育思想才能不被時代拋棄,讓孩子在進步中成長,同時也是給未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就好像《平均的終結》中所說:我們不能再試圖將孩子們培養成"我們自己的更好版本"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Ru4GG4BMH2_cNUgYa2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