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良叔
來源 | 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個人微信號:liangshujiushiwo(不閒聊)
良叔這麼睿智理性的人也會受騙,你信嗎?
不瞞你講,良叔還真被割了韭菜。
前段時間,小區對面新開了一家健身房,開業大酬賓,兩年的家庭卡只需5999元。
愛美的良太,經常苦於附近沒有健身房。
遇到這種好事,自然欣喜若狂。
良叔從事寫作以來,運動變少。
這麼便宜的家庭卡,當然也是最佳選擇。
我並不缺心眼。
以前經常聽說健身房經營不善跑路,我還是分析了一下下,覺得辦這個卡風險不大。
有以下3點理由:
1、良叔小區在深圳中心地段,沒有點實力,還真搞不起來;
2、我在網上查了這家健身房,他們在深圳其它地方,還有個分店。
如果這家不行了,大不了去那家分店;
3、經營一家企業,最起碼總要堅持一年吧。
真不行了,第二年才會考慮要不要倒閉。
所以,我覺得再怎麼樣,這家健身房總能熬1年。
而對於5999元的2年家庭卡,就算用1年,也是划算。
然而,現實卻是猝不及防地打臉,
這家健身房只經營了3個月,老闆便跑路了。
那家分店也一同不見了。
至此我也終於明白,這老闆就沒打算好好「經營」健身房。
也許從一開始,就準備以這種方式,撈一票就跑。
良叔這損失算是小的。
我們小區很多人買了私教、瑜伽、動感單車等課程,花費好幾萬的,都大有人在。
小區住戶,多是高管、企業主。
按說都是精英人士,可那又如何?
在收割者的面前,也不過是洗剝乾淨的精品韭菜......
良叔受騙後,便對健身房這個行當充滿了興趣。
上網一查,發現同命相連的人,還真不少。
但凡有媒體曝光健身房跑路的,就會有大批韭菜來評論區報到,吐槽被收割的經歷。
少則幾千,多則上萬。
每天都有人把白花花的銀子,送進健身房。
看著健身教練的完美體型,沉浸在馬甲線即將煉成的意淫中。
可沒多久,還來不及檢驗自己的意志力,就被健身房坑了。
雖然不至於傾家蕩產,但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為了避免更多人步入被收割的後塵,良叔去挖了一下健身房的黑幕。
寫幾點他們慣用的伎倆,希望你別掉坑裡。
1、低價陷阱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總有便宜的「餡餅」,讓你忍不住想啃上兩口。
在還未開業前,健身房通常會以極低的價格,吸引人們關注、報名。
甚至,為了增加可信度,他們往往會打著「百人團購」、「開業大酬賓」的旗號,忽悠你報名。
河北保定一家健身房,推出3年999元的健身卡。
3年999元什麼概念?
1年365天,3年1095天。
而這張3年的卡,999元,攤到每天不到1塊錢。
買了這張卡,你可以使用健身房裡的所有器械:跑步機、動感單車、坐姿推胸機、坐姿下拉器械,只要你願意,住在這裡都可以。
每天還能沖熱水澡,還能和身材挺拔的私教小哥哥小姐姐共處一室。
而代價每天只需1塊錢。
怎麼樣,聽上去是不是很心動?
不止讓你心動,6000多名會員,都心動了。
他們腦子發熱,一激動,掏錢買了課。
結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健身房突然「人間蒸發」,6000多名會員被騙。
有的上了幾節課,有的高價辦了私教課,有的還推薦給了很多朋友......
會員們叫苦不迭,而健身房利用這每天1塊錢的套路,賺得缽盆滿盈,消失得無影無蹤。
無獨有偶,成都有家健身房曾推出過180元一年卡,280元終身卡。
一時吸引了大把顧客。
初戰告捷後,這家健身房又迅速在貴州如法炮製,僅180元/年的年卡,就賣出3萬張。
這3萬張卡是如何賣出去的呢?
首先,每天早上9點,銷售人員會在健身房周圍2公里內掃街。
在寫字樓、商業中心,一層層地掃樓。
健身房規定,每個銷售人員,每天必須加上30個微信,越多越好。
如果當天任務沒完成,或用軟體作弊,都是要挨打的。
為什麼健身房,要求銷售賣力加微信呢?
很簡單,加了微信之後,朋友圈馬上就能開工營業。
每天早、中、晚,變著花樣地刷朋友圈。
各種精神洗腦,一點點地蠶食你最後的理智。
你如果質疑為何這麼便宜,他們馬上拋來一段精心製作的話術:
別人賣得貴,因為別人暴利,別人賺得多;
我賣得便宜,因為我不賺錢,我想服務大眾。
真是言辭懇切,正義凜然。
既抨擊了對手,又拔高了自己的形象。
無數韭菜,就此被割。
這些健身房通常打一槍、放一炮。
錢到手了,就在健身房門口,貼一張「門店裝修」或是「經營不善」的通知,攜款而逃。
之後,再找一個場地重新洗白、改頭換面,又繼續下一次的收割......
而那些辦了卡的人,只能一臉錯愕地看著緊閉的健身房大門,心中暗暗的祝福,健身房老闆的先人。
兩三百元的健身卡,你只要稍微算一下,就能知道健身房鐵定賠錢。
這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好的事兒讓你遇到。難道商家都是王多魚,只是為了把錢燒完?
但是,多數人的理性,在低價面前毫無還手之力。我們會找100個理由,來解釋這種低價的合理性。
正如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所說:「老百姓永遠抵擋不住低價的誘惑。」
2、打卡返現
「低價策略」,屬於營銷學。
其實健身房經營者,對心理學也很有研究。
大家都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延遲滿足。
包頭畢豪斯健身房,為了吸引用戶報名,就用上了「延遲滿足」這招。
一張健身年卡899元,只要打夠120次卡,899元全額返還。
於是,李女士在工作人員的勸說下,繳納899元辦理了年卡。
為了拿回899元,李女士風雨無阻地去健身房打卡,前所未有的堅持。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就在她成功打卡120次,來健身房兌現時,迎接她的只是緊鎖的捲簾門,和一紙停業通知書。
同樣的招數,鶴壁一家健身房也在用。
去年,鶴壁淇濱區的一家健身房,推出健身「挑戰卡」,一年健身挑戰保證金1599,兩年保證金2599。
如果能夠完成,每年160次的健身挑戰,健身保證金將全額退還。
不少中年大姐滿心歡喜地交了錢。
可是一年後,健身房挑戰賽約定時間到,老闆已不知所蹤。
有人說,這老闆是提前規劃,按時收割;
有人說,老闆低估了中年大姐們的毅力,兌現不了,才一走了之;
還有人說,老闆還算不錯,硬挺了一年才跑,倒逼大姐們勤奮鍛鍊,也算有功。
我認為,但凡是「返現營銷」,一定要計算「返現機率」,也要有充足的「返現準備金」。
這樣算下來,會員價格一定要高不少。
而這些健身房,給出這麼低廉的價格,很難逃脫詐騙之嫌。
3、教練的圈套
良叔不否認,誠信經營的健身房當然不少。
只是想提醒一句,現在的健身房,勸你開卡的套路越來越多,稍有不慎,你就會成為無良健身房盤裡的韭菜。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分享過自己被割的經歷。
有一次,他跑完步,遇上一位熱情的健身房教練,說是要幫他做免費體測。
網友覺得挺好,就跟著去了。
這一測,不得了。
什麼骨盆前傾、高低肩、一堆毛病都出來了。
教練還信誓旦旦地勸慰,說再這麼沒有科學的瞎跑,搞不好會廢掉……
網友慫了,教練的機會也來了。
他一邊念叨著專業術語,一邊推銷自己的健身卡......
最終,網友感激涕零地辦了張兩年卡。
沒幾天,這網友緩過勁來,去醫院檢查了一下,什麼問題都沒有,他這才知道中了套。
去健身房想把卡退了,可是沒門,
「一經售出,概不退換。」
這網友在知乎上感慨:
自己挺理智的一個人,當時不知道中了什麼邪,一下就把卡刷了。
其實這沒什麼好奇怪的。
良叔曾寫過一篇《消費主義》的文章,說過「恐懼」是人的第一支配力。
讓人產生恐懼感,再去兜售產品,這已經是商家的慣用伎倆。
只不過在健身行業比較扯的是:
那些所謂的專業健身教練,未必真的專業。
有資深教練曾在網上爆料,他們健身房的前台小姐姐,看到教練的工資很眼紅,想申請做教練,培訓了兩周就上崗了。
那主要培訓什麼呢?
1、器材的基本使用方法,別讓會員練出毛病;
2、銷售技巧。
這種情況,你可別以為是個案。
2015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2015中國健身教練職業發展報告》稱:
在私教行業,入職1年至3年的「新人」中,48%的人沒有專業背景。
說來也是,健身房找這些人來,並不是為了「授課」,而是為了「售課」,哪裡需要專業?
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只要你能把課賣出去,你就是專業的。
在這種環境下,健身行業被攪得烏煙瘴氣,私教一職也越來越魚龍混雜。
前段時間,網上曝光了一名女陪練的求職過程,讓人嘆為觀止。
不知你發現沒,健身房在做免費客戶體驗時,往往會安排男性教練給女性客戶講解,安排女性教練為男性客戶講解。
這種男女混搭的模式,其實就是健身房刻意營造的。
身材火辣的異性教練,飄散的荷爾蒙,再加上必然的身體接觸,一切都籠罩在曖昧的氣氛之中。
這自然生成一種很特殊的降服力,讓成交變得簡單。
如果說教練用體測來嚇唬顧客,源之人性中的恐懼,那麼這種異性相吸式的營銷,則來自人性中的希望。
收割韭菜,其實就是收割人性。
人有千種萬種,人性卻幾乎一致,黑心商家深諳此道,屢試不爽。
4、黑色產業鏈
如果前面的爆料,你覺得小兒科,那麼下面這段內容,你可能前所未聞。
「健身房跑路」,已經是個非常成熟的產業鏈。
幾乎所有的跑路、關門,都是有預謀的。
而且每個節點,都有專業團隊在運作。
一位朋友給我講過,廣州有家專業健身房拆卸公司,幫助健身房在半夜拆卸設備,2個小時內完畢,拉到指定地點。
據說,這家公司的人員,配有專業工具,擁有極高的職業素養,都是一身黑色的連體工作服,可以遁形於夜色之中。
干起活來,也是悄無聲息。
就算屋內有人睡覺,也不會把人吵醒。
因為這種「專業能力」,在業內極受歡迎,檔期竟然排得滿滿的,要提前很久預約......
除了專業拆卸公司,還有專業洗白團隊。
洗白團隊,會針對準備跑路的健身房,進行專業諮詢和指導,行話叫「安全閉店」:
包括閉店前的準備工作、最後一波資金的有效回籠,閉店後的財務轉接等。
首先,「洗白團隊」會找一個人來當「接盤俠」,和健身房簽訂公司轉讓合同;
其次,把原來的法人,變更成這位「接盤俠」;
接著,團隊收尾,原健身房經營者召集所有員工開會,向員工說明情況。
整個過程,5天就能搞定。
如果公司存在拖欠員工工資的情況,原經營者和洗白團隊則唱起雙簧,承諾一個發工資的時間穩住大家。
接下來,這家健身房就直接跑路嗎?
不行,行話這叫「粗暴閉店」。
接到員工或會員報警後,警方會按詐騙罪來立案。
而洗白團隊的介入,就是要避免這種情況 。
他們要把閉店行為,拉入民事責任的範疇,而不能牽扯到刑事責任。
由此一來,警方就不會以詐騙罪立案。
洗白團隊接手健身房後,繼續經營半個月,然後會向法院申請破產,並張貼告示。
如果有會員或員工來鬧,怎麼辦?
「可以啊,請走正常的法律途徑維權,我奉陪。」
且不說時間一長,為這點錢死磕到底的人沒幾個,就算有人真打贏了官司,也拿不到什麼賠償,因為公司帳目,已經沒錢了。
「洗白團隊」唯一可能的代價就是:
犧牲一個接盤俠,他會變成「失信人員」。
不過這無所謂,你可以想像能當接盤俠的,都是什麼樣的人。
況且他們也都拿了錢,這種損失本是承擔範圍之內的。
就這樣,前後半個月的時間,洗白團隊幫助健身房跑路,自己也「功成名就」,小賺了一筆。
他們有一套自己的收費標準:
負債百萬元的健身房收費10.8萬;
負債70萬元的健身房收費8.8萬;
負債不超過70萬元的健身房為6.8萬元;
僅變更法人收費4.5萬元。
這些洗白團隊,借用自己的資源,把健身行業攪得一團亂,降低市場信任度。
而那些健身房經營者,卻只要花幾萬塊錢的成本,就能把幾十、上百萬的負債抹去。
如此一來,誰還願意頂著經營不善的健身房,苦苦支撐下去?
近年來,健身房跑路的新聞越來越多,受害者越來越多,卻無處維權。
那些跑路的經營者,固然可恨,但其背後的黑色產業鏈,卻提供了溫床。
讓這些收割者,毫無忌憚的狂舞,一次又一次的重生。
所以,僅僅抓幾個健身房跑路的老闆,根本沒什麼用處。
必須搗毀這套暗網中的系統,才能讓跑路者失去土壤,防止更多的受騙者入局。
5、寫在最後:
快過年了,又是長膘的時節,看著漸起的小肚腩,你肯定迫不及待想要燃燒自己的卡路里,辦健身卡的衝動,也隨時來襲。
但是,健身房的水太深,勸你小心。
良叔也以此文,提供幾條建議給你:
1、太便宜的卡,千萬別辦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沒有誰開健身房是用來做慈善的。
那種白菜價的健身,卡一定有貓膩,千萬別輕易上套。
2、多方了解,慎重選擇
一、 對比健身房的設施、設備齊全,器材種類多的,又比較全面的健身房會好一些;
二、 看看健身房的氛圍,如果8-9點鐘的高峰期,健身客還寥寥無幾,就別考慮了;
三、 和健身房的工作人員聊聊,有拖欠工資的,或者教練流動頻繁的,要慎重選擇;
四、向物業確認健身房的租憑時間,以及租金繳納情況,側面印證健身房的資信。
3、警惕逃跑跡象
一、裝修、整頓、歇業,尤其是在年前發生,跑路的可能性很大;
二、當動感單車、瑜伽之類的課程減少時,也要注意;
三、健身房設備損壞變多,沒人修理,衛生也疏於打掃,要特別警惕。
4、儘量辦次卡,然後季卡
據2018年健身行業報告數據顯示,近84%的健身俱樂部,熬不過12個月。
資料來源:練多堡
從機率的角度,卡的周期越長,你承受的風險就越大,所以:
能辦次卡,就別辦季卡;
能辦季卡,就別辦年卡;
能辦年卡,就別辦兩年卡、三年卡。
5、想清楚你到底是想健身,還是想健美?
很多人並沒想清楚,為什麼要進健身房。
他們本想用運動換來健康,可是還夾雜奢望,幻想擁有海報上曼妙的人魚線,以及抵抗地球引力的翹臀。
他們期待著在某月某日,可以在朋友圈來幾張自拍,狂秀一番。
恕我直言,且不說多數人那捉襟見肘的意志力,根本降服不了誘人的馬甲線。
單說作為一名上班狗,你根本沒那麼多時間泡在健身房。
因此,你腦中那些美妙的未來圖景,只不過是商家給你製造的夢幻泡影。
我勸你還是醒醒,如果你只是為了健身,根本不需要花錢。
樓下小區跑跑步,家裡地板上伏地挺身,公共健身器械耍一耍,不也行麼?
這年頭,錢賺不了多少,鐮刀卻越來越多。
能守好錢袋,也是一種勝利。
共勉。
本文作者:良叔,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LBzl28BxtCz63RL1R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