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研究生怎麼寫出高質量SCI論文

2019-11-08     達晉醫學

SCI論文的發表已經成為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時間、精力和基礎研究上均不占優勢,撰寫SCI論文更是力不從心。但實際上,只要掌握了臨床科研方法,用心觀察,認真總結,發揮臨床工作中容易獲得一手數據的優勢,亦能夠發表高質量的SCI論文。下面,達晉編譯就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怎麼寫出高質量SCI論文的幾個相關方面進行探討。

一、早期涉足臨床科研活動,加強臨床實踐的規範性。就臨床研究而言,不論是病例報告、病例分析、診斷試驗,還是臨床實驗方案設計,詳盡完善的病史、體徵、輔助檢查結果等臨床資料都是撰寫SCI論文的基礎。因此,提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應建立有關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科研製度,逐漸形成標準化、規範化的採集病史、體徵和輔助檢查記錄,隨訪資料保存和各種標本庫的管理體系。同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應當嚴格按照程序進行各種資料的採集和如實記載,定期開展規範化培訓、科研討論和彙報。

二、指導研究生設計課題,掌握SCI論文選題技巧。要想發表一篇高質量的SCI論文,課題的選擇直接影響研究的價值。一方面,可以讓研究生努力接觸國際發展前沿的信息,追根溯源查閱相關文獻,深度思考問題後提出課題的初步設想。在此過程中,我們往往發現研究生最容易出現的錯誤就是設計的課題宏大而寬泛,大而不細,多而不精,這也是初涉科研工作時最容易出現的錯誤。我們建議,研究生應當多看一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標書,獲得課題設計的感性認識。

另一方面,可以讓研究生儘可能多地接觸實驗技術。如果實驗技術不紮實,好的課題也可能做不出預期的結果,或者結果不穩定、重複性差,這樣的結論很難讓人信服,更不用說發表高水平的SCI論文。實驗技術種類繁多,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實驗技術。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各專業之間的橫向聯繫,安排研究生經常討論實驗技術問題,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其不但可以通過自己的實驗,還可以通過參與同學的實驗來掌握實驗技術。同時,導師還應當為研究生舉辦實驗技術講座,邀請某項技術的專家、甚至廠家的技術人員來進行講解。

三、加強導師隊伍建設,促進學科建設與研究生培養的良性互動。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創新型導師才能實施創新性教育,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研究生,也才能產出高質量的SCI論文,因為SCI論文的核心就是創新。也就是說,導師只有具備高水平的研究項目和充足的研究經費,才能為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堅實的研究基礎,才能為研究生積極創造海外學習的機會,建立起以科學研究為主的導師責任制和與科學研究緊密聯繫的導師資助制;才能為研究生提供直接參與科研實踐的機會,促使他們掌握先進的實驗技術,體驗更為活躍的科研氛圍,形成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良性互動;才能使研究生在課題研究中儘快了解學科前沿進展,學到科學的研究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開發創新能力,產出創新性成果。

四、正確認識SCI在我國醫學科研成果中的評價作用。雖然強制性地要求研究生髮表SCI論文才能獲得學位會給研究生帶來壓力,但大多數研究生為了保證論文的順利發表將會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科學研究上,盡力選擇創新性的課題並進行嚴格的實驗設計。這樣,在撰寫SCI論文以及投稿的過程中,不僅有助於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更能夠促進創新性科研成果的產生;同時,無形中鍛鍊了研究生的英文寫作水平和能力。因此,在利用SCI評價體系,鼓勵研究生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加強與國外同行交流的同時,也要打破醫學界對SCI的盲目崇拜,不能夠僅以SCI論文數量評價科研水平,更應當注重科研質量及科研創新。

事實表明,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只要樹立正確的SCI論文觀,集中精力做好臨床工作,勤于思考,善於總結,加上導師親力親為的指導,就能夠撰寫和發表高質量的SCI論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G9ZSW4BMH2_cNUgTFY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