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肖相如頻道 ,作者肖相如
肖相如頻道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出生於中醫世家。我國中醫腎病學科創始人時振聲教授的首位博士,全國重點腎病專科學術帶頭人,獲「白求恩式的好醫生」稱號。
編輯:小藥童
今天咱們一起跟肖相如老師學習豬苓湯
▍全文共2333字,閱讀時間大約需要6分鐘
豬苓湯的解析應用
作者/肖相如老師
—1—
豬苓湯證原文講解
【原文一】
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223)
【豬苓湯方】
豬苓(去皮)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碎)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講解】
本條承接原文第221條、第222條,三條文合參, 可見陽明熱證誤下後有熱擾胸膈證(第221條);有熱盛傷津證(第222條);也有本條所述的津傷水熱互結證。
陽明病誤下後,熱不能除,而津液受傷,又熱與水結,蓄於下焦,因而出現津傷水熱互結之證。
陽明餘熱猶存,故脈浮發熱為陽明熱盛之外在反映;津液損傷,加之水熱互結,氣不化津,故渴欲飲水;水蓄下焦而不行,則小便不利。
其病機為里熱傷陰,水熱互結,故用豬苓湯以育陰潤燥,清熱利水。方中茯苓、豬苓、澤瀉淡滲利水,阿膠甘平育陰潤燥,滑石清熱利水,甘寒生津。
本證與五苓散證都是有水飲內停,相同的有水腫,小便不利,小腹脹滿或疼痛,口渴,發熱,脈浮等。
但二者病機治法大有不同: 五苓散證是陽郁,氣化不利,證偏寒,所以舌質是淡的,苔是白的,雖然口渴,但一般飲水不多,或水入則吐,脈浮是兼有表證;
豬苓湯證是陰虛水熱互結,證偏熱,所以舌質是紅的,舌苔少而干,口渴飲水較多,還可見到咽干口燥,心煩失眠等,甚至可以見到血淋,小便澀痛難出等,其脈浮為熱。
【原文二】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319)
【講解】
豬苓湯證在陽明病篇與少陰病篇的病機是相同的,但兩者病因有別。 陽明為熱盛傷陰,少陰為素體陰虛,最終都可導致陰虛而水熱互結,故治法相同。
—2—
豬苓湯在腎病中的運用
第一、主證
小便不利(尿頻、尿急、尿痛、尿失禁、尿不盡)、口渴、心煩失眠、發熱。
豬苓湯的小便不利,主要是排尿不通暢、不舒服,與五苓散的小便不利的尿少不完全相同。
原文中還有下利。
後來補充的證有腰酸痛,說明與腎虛有關。
第二、治療病種
尿路結石、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乳糜尿、腎盂積水等。
第三、在臨床上的兩種適應證
一種是陰虛與水濕並見,即在水腫,小便不利的同時,有口渴,心煩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多見於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徵的水腫。
如果,用溫陽或激素治療後,水濕未盡而又化熱傷陰者,此時也可用六味地黃湯加淮牛膝、車前子等。
另一種是陰虛與濕熱並見,即在尿路刺激征、結石、血尿、小便不利的同時,有口渴,發熱,心煩失眠,舌質紅,苔根黃膩,脈細數等。
這些多見於尿路感染或尿路結石,此時也可用知柏地黃湯加通草、滑石等利尿通淋之品。
第四、方證的區別運用
1、失眠
陰虛內熱的同時,有咽干口燥,舌紅苔黃,脈細數者,用黃連阿膠湯;舌紅苔少,脈細數者,用青蒿鱉甲湯;舌紅苔少,脈細數,有小便不利者,就是豬苓湯證。
2、下利
下利,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水滑者,是五苓散證;陽虛明顯者,是真武湯證;舌紅苔少,心煩失眠,脈細數者,就是豬苓湯證。
3、尿感
急性尿路感染,尿路刺激征明顯,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有力者,用八正散(車前子、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木通、大黃);
慢性尿感急性發作的時候,舌紅苔少,脈細數的,用豬苓湯;有發燒的,小柴胡湯合導赤散,然後用知柏地黃湯加清利的藥,如扁蓄、瞿麥、山梔、通草等善後。
4、結石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者,用五金石韋湯;舌紅苔少,脈細數的,用豬苓湯。
—3—
名家經驗
岳美中
對於泌尿系統結石,屬於下焦濕熱者,常用石韋散、八正散、豬苓湯等方劑,雖均主在清利,但其用法各不相同。
如濕熱蘊蓄膀胱不甚,出現小便短赤,尿道灼熱者,以石韋散為宜;
若濕熱較甚,不僅小便短赤或不通,大便亦秘者,當用八正散兼瀉二陰;
若濕熱踞於下焦,灼傷陰絡,尿血者,苦寒清利之品非所宜,若勉為其用,必更損陰液,此時應以豬苓湯治之。
二苓甘平,澤瀉、滑石甘寒,清利濕熱而不傷陰,阿膠養血止血,而不礙清利。
胡希恕
豬苓為一寒性有力的利尿藥,而有消炎解渴作用,與茯苓、澤瀉、滑石為伍,協力利尿,復用阿膠止血潤燥,故治小便不利、或淋瀝、或出血而渴欲飲水者。
又本方解熱消炎,故用於泌尿系炎症多效。 加大量薏苡仁治腎盂腎炎、膀胱、淋疾、泌尿系感染等均有驗。痛甚者可加甘草,灼熱甚者可更加少量大黃。
辨證要點是小便不利、或淋痛尿血而渴欲飲水者。
黃煌
豬苓湯為滲利方劑之唯一兼有滋潤作用的方劑。《傷寒論》中主治渴欲飲水,小便不利的病證。
綜合前輩們的經驗,大致可以治療以下病證:
陰分素虧,而患水熱互結,有諸陰虛之證,而小便不利者。
濕熱泄瀉而口渴者。
陰液不足,復因熱邪侵及血分而致尿血或血淋者。
另據東洞翁氏對本方定義:「治小便不利淋瀝,渴欲飲水者;小便淋瀝,便膿血者(便,指小便)」。
湯本求真氏對此條之按語:「上說能補仲景之不足,故余也從之。以本方用於膀胱尿道之疾患,尤於淋病有奇效也。」
如上所述,豬苓湯對以上病證確有明顯的效果。
除此以外,尚可治療因熱傷膀胱之津,造成膀胱氣燥,致使氣化失常所引起的一切疾患,諸如小便不利,小便失禁淋秘等病證,效果也頗顯著。
心煩舌紅加梔子;小便赤澀疼痛加生甘草;有腳癬、黃帶加黃柏、梔子、甘草;腹痛窘迫合四逆散。
豬苓湯為養陰清熱利水之劑,其中有止血的阿膠和清熱利尿的滑石,所以用來治療由實熱之邪侵入下焦血分引起的尿血、血淋等證效果甚好。
此類病證為熱邪侵入下焦,最易傷耗膀胱與腎之陰液,津枯氣燥,失去制約小便功能。
用本方治療此類病證,加清下焦之火和養腎陰的黃柏、知母,效果更優於原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9hwl3IBfGB4SiUwyRH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