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光合」,影視造「氧」

2023-04-11     深度文娛

原標題:人才「光合」,影視造「氧」

短片內容近年來正在國內進入一個上升期。

一方面,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對短片內容的認知也在逐漸建立;另一方面,影迷群體對海外電影節等競賽的關注,讓一些國內短片創作者獲得了被看到的機會。正如曾經的紀錄片、動漫一樣,短片在這個過程中開始逐漸打開市場。

目前短片需要的,是如曾經這些門類一樣,在建立大眾認知之後,用一部或幾部破圈的內容,打開市場需求和消費習慣。對於這種期待,騰訊視頻×正午陽光聯合發布的首屆「光合」影視人才扶持計劃,正試圖給出一種答案。

4月10日中午12點,該計劃首部短片《柜子》已經上線騰訊視頻。這或許會成為一次短片發展的契機,在平台與行業公司聯手打造的「光合效應」中,為影視行業帶來一批充滿發展活力的「氧」原子。

8部短片集結

一次影像藝術的新銳突圍

三個表情,詫異、貪婪、驚恐,在赤紅的燈光下,把中年男人泛油的臉逐漸拉扯變形……這是《柜子》的第一個鏡頭。短片講述一心想靠彩票發大財的宋波,妻離子散之後住進了出租房,卻沒想到出租房裡的一個柜子,竟讓他著了迷,陷入了深淵。

「應該讓所有賭徒都看看這個片子。」在短片的彈幕中,這樣的發言不在少數;短片不乏新銳氣質,有很多意象化、超現實的表達,但從彈幕來看,觀眾是能看懂也會認同這種表達的,他們在誇張化的視聽語言里,看到了紮根於生活的真實力量。

首屆「光合」影視人才扶持計劃累計推出8部短片,除了《柜子》,後續作品包括《神算》《拉黑結界》《松間明月》《島》《掉頭》《綠燈》《失衡》,將於4月10日起陸續在騰訊視頻更新。

而這些作品能夠最終與觀眾見面,無一不是優中選優的結果。

首屆「光合」影視人才扶持計劃由正午陽光獨家發起並出資、騰訊視頻獨播,在三個多月內共收到684個團隊或個人投遞的作品,歷經一年多的篩選與複審,選出了12個團隊進入拍攝階段。正式上線推出的8部短片,應該說能夠看到一些共性要求。

一是影視類型表達的多元性,8部短片涵蓋青春校園、志怪、科幻、文藝、懸疑、親情、倫理、古裝等類型,有《柜子》《失衡》這樣以超現實的視角展開故事的作品,主打懸疑題材的《神算》,也有取材自唐人小說《酉陽雜俎》的志怪題材古裝《松間明月》等。

二是創新藝術手法的多層次匯聚,每部作品都表現出主創在影像藝術上的創新,比如《失衡》就以影像巧妙設計了「歪頭病」的視覺感官形成荒誕感,而《拉黑結界》則是全程只有一位演員出演,極具實驗氣質。

三是來自影像新勢力的新銳解讀,其中不乏這些年輕創作者對世界、對社會的認真觀察與思考,比如《島》和《綠燈》分別探討了中國式家庭關係,以代際溝通與差異展開故事;《掉頭》則在一輛計程車的狹小空間內,以幾個人的群像刻畫了一個現實意味滿滿的故事。

從目前已經發布的預告片來看,後續作品在影像氣質和敘事上,將保持首部短片《柜子》的品質,帶動更多人的關注與觀看。而由劉鈞擔綱主演、專業影視班底坐鎮的《柜子》,也充分證明「光合」計劃充分聚合了來自騰訊視頻與正午陽光的頭部製作資源。

可以認為,這是一次基於騰訊視頻與正午陽光共同認可的製作理念,打造的藝術大賞;對於影視行業,這樣的集體創作大賞是少見的,而基於出色的內容品質,「光合」計劃正在藝術價值之外打開更多可能性。

短片精品化

為行業新品類製造「敲門磚」

推動短片發展,一直是國內影視行業的願望。這並不難理解,從全球行業普遍發展過程來看,短片是成熟影視工業下的重要品類。從行業角度看,短片的價值不僅在於本身能夠創造內容消費,更是為行業人士創造機遇,其本身也是搭建人才培養梯隊的關鍵組成。

目前國內短片發展仍處於一個初級階段。雖然近年來在海外獲獎的華語短片在增加,也出現過一些出圈作品,比如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包寶寶》。

但問題在於,一是市場仍然缺乏需求,消費習慣也無從談起;二是供給側並沒有批量打造多元化內容的機制,行業內製造的通常是參賽類的藝術作品;三是也缺乏對接供給側與需求側的渠道,未能建立大眾集中觀看短片的良好平台。

而目前,騰訊視頻與正午陽光通過「光合」計劃試圖搭建的,正是這樣一條從供給側改革和平台化搭建,從上游開始創造市場需求的路徑。

如前文所言,「光合」計劃遴選出了行業優秀的人才,並形成一種輸出優質內容的機制,或將成為短片內容專業化、精品化發展的契機。而伴隨著更多好內容的輸出,以及得益於騰訊視頻和正午陽光的大力扶持,短片行業或將逐漸推動市場建立認知,而「光合」計劃可以成為打開短片發展大門極具分量的一塊「敲門磚」。

首支短片上線後,包括胡歌、王凱、白百何、宋祖兒、張新成等演員分別錄製視頻為「光合」計劃打call,讓#光合計劃打call陣容#登上熱搜;而在騰訊視頻,「光合」計劃短片不但登上了首頁推薦,在APP端還在緊鄰「精選」的位置留出上端入口,打造了專門的「光合」頁面。在騰訊視頻×正午陽光共同的保駕護航下,「光合」計劃正在為短片行業的發展提供一種解題思路。

打造影視人才培養新生態

如何建立影視人才的培養機制,是近十年來行業始終在探索的,從各大影展的創投到行業機構、公司的扶持計劃層出不窮。而相比以往的計劃,「光合」計劃有兩點明顯的不同。

一是過往計劃大多著眼於培養長片人才,無論是創投還是行業計劃,都需要報名者有能力做出完整的長片計劃及相關文本,也意味著這些人才基本已經是行業「熟手」,僅僅欠缺自己整體操盤的機會,但行業也需要有培養計劃,去補足更下沉的人才空間,搭建有效的階梯化機制,目前的現狀很難發掘更廣泛的潛在從業者。

二是過往的扶持大部分是平台側發力,或者行業公司、機構的扶持,但如「光合」計劃一樣獲得騰訊視頻×正午陽光攜手扶持,應該說算是一種創新,雙方在不同環節的經驗和優勢資源,扭合成了更具效率和能量的內容開發-製作-推廣-觀看鏈條。

而在這兩個層面上,「光合」計劃正在實現補足或增強,為行業搭建基礎設施。一方面,整個選拔機制更加開放,可以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並通過與影視愛好者和從業者建立聯繫,為行業創建人才庫;另一方面,為新銳創作人搭建多元、開放的創作平台,鼓勵更具活力和多元性的內容創作。

正如《柜子》的演員劉鈞在幕後採訪中分享的,這部短片是導演劉崢的處女作,短片文本也是出自他手,而劉崢此前是廣告出身,如果要參加類似長片創投,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在短片單元,他憑藉自己的影像功底、文案能力和思考,就能在專業團隊的幫助下拿出一部成熟的作品,這也是短片培養機制的特點,更看重創作者的內容理念和審美能力,這恰恰是對藝術工作者最寶貴的。

劉崢也提到,「光合」計劃在創作過程中給了他們充分的自由度和有效的指導:「對於一個新人導演來說,機會很重要,平台很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光合」計劃並不局限於能夠實現的短期利益,而是旨在選拔出一批有熱愛、有內容能力和行業理想的人才,進一步完善影視行業運行生態,更好地滿足大眾的文化內容需求。在行業普遍發力內容升級的當下,需要更多「光合」計劃,為影視行業的未來發展造「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593f698825fb259f8fed4d36bcf3e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