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共鳴新視聽,《好事成雙》示範「新女性劇」與「新滬劇」兩套解法

2023-09-23     娛樂資本論

原標題:新共鳴新視聽,《好事成雙》示範「新女性劇」與「新滬劇」兩套解法

作者|阿Po

《好事成雙》開播幾日,越看越有點意思。

金雞獎影后張小斐第一次正經主演電視劇,《好事成雙》在開播前就備受期待,再加上原著小說《雙喜》本就出自都市女性題材IP富礦的豆瓣閱讀,影視化的底子很是不錯。出品方西嘻影業成立三年多,快速成為影視市場高質量頭部劇供應方,強勁的製作能力自然不言而喻。

從故事來看,高知女性林雙(張小斐 飾)產後選擇成為全職媽媽照顧家庭,卻遭遇丈夫衛明(李澤鋒 飾)出軌下屬江喜(張嘉倪 飾)的背叛,為了扭轉被動局面為主動,林雙提出與江喜聯手斗渣男,各取所需……

對很多觀眾來說是有些「三年不見許幻山,歸來仍然是渣男」的熟悉感,不過渣男還是一樣的渣男,而受害女性翻身復仇的玩法,在「2020女性劇元年」之後的三年,已經經歷了各種變化嘗試而變得不太一樣了。

《好事成雙》作為一部登陸央視八套、具國民性的都市女性情感勵志劇,少不了女性逆風翻盤的酣暢基底,不過這就更加需要凸顯女性的主體性,成熟的,情緒穩定的,靠頭腦的,甚至有些運籌帷幄……總之「婦仇者聯盟斗渣男」的主動性升級了,行為模式也不僅停留在片刻的爽感,而是有別於先前女性劇給人的刻板印象,帶來了更多的個體表達和複雜考慮。

開播3天收視率峰值高達1.6573%以及獨播平台騰訊視頻熱度突破26000,可以很好地證明《好事成雙》的新女性劇玩法頗有觀眾緣。或許再細品一二,可以體會更多都市女性劇的真正的魅力。

都市成年人圖鑑,如何鮮活不沉悶的

影視劇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是人物的描述,結構敘事與創新方法的前提都必須是人物先「立」起來,而女性題材劇即以女性為主,所以無論是以幾名女性展開故事線,每一個人的動機與行為軌跡能否被理解尤為重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做出與以往作品的差異化、同劇角色之間的反差對比,則是在「精彩」的維度上又進了一步。

《好事成雙》的開局玩兒了個小小的插敘,將兩位核心女性角色林雙與江喜第一次溝通結盟的戲眼提到了最前端,玩了一出「既可以是敵對關係也可以是合作關係」的反套路,場面暗潮洶湧但盡在林雙掌控之下,她沉穩的性格與主動性清晰可見。

再回到劇情的正篇,一場全職太太的獨角戲,林雙分別應對家庭聚會、丈夫商場應酬、女兒課外興趣班三件事,都是生活碎片,但她沉著冷靜、遊刃有餘,和開局狀態有著連貫性,再度加深了觀眾對人物性格的印象。

比較有意思的是,林雙不是一個被堆疊了很多被動元素的角色,她沒有因為做全職太太而失去主動性,她克制但不壓抑,能夠照顧好家庭也沒有失去自我,安排好家裡事之後,就去探望了剛剛生產的閨蜜,這件事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開心。

林雙有條不紊地處理了一連串事務,她的神態言語間充滿了自信,她在學生時代就是常常考第一的優等生,承包了家庭責任後,在生活中也是優等生,有carry全場的陽光與自信。

開局「談判桌」上坐在林雙對面的女人江喜,有著和林雙不一樣的沉著。江喜的人生沒有拿到過「好牌」,但沒想過放棄,所以即使是在健身房裡遇見了林雙,她也習慣性地好強不躲避,而面對林雙提出的合作邀請,她站在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慮是否接受。

衛明竟然也有一份渣男的自信,第一集就被發現出軌,往後已經是在與林雙、江喜的三人鬥法中打「明牌」了,居然可以每每都冠冕堂皇地說著「這個家需要我來掙錢養活」的話,習慣性地在婚姻中想要壓低全職太太的地位,習慣性地PUA女性,對江喜也是一副「孩子學會跟我耍心眼了」的藐視,在他高度自洽的渣男邏輯里,本質就像林雙早已看穿的那樣極度自私:誰也不愛,最愛自己。

看似是林雙救星的顧許也打破了常規的套路,因為林雙是頗具主動性的人,她能夠自救所以不需要「被救」。顧許做的是在林雙需要重回職場時幫助她找到自己的路,而不是巴巴地奉上女主角想要的東西,更像是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也是高手之間智慧溝通。

「有良心但不多」的廢柴弟弟江海、口頭禪「公號文章說得好」的中產閨蜜璇子、真正有能力的職場女性米雪……每個人都有鮮明的特徵,真實的,易共鳴的。

能動嘴儘量不動手,講邏輯、講道理,才是真正「成年人」應對生活變故時成熟的處理方式,基於人物塑造時的個體性與主動性。

用複雜性探索擺脫刻板套路

「丈夫出軌按《婚姻法》走流程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搞得這麼複雜?」難免會有網友對劇情有所疑惑。

但人生不是紙上談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不只有二元對立,作為高國民覆蓋度的題材,這部劇之所以能在大部分觀眾里引起共鳴,正是因為對女性、對生活的刻畫做到了有細節和複雜性,才能延展出不同的可能性。

林雙在決定離婚並找到律師諮詢時給到了清晰的訴求——孩子的撫養權以及作為妻子應得的財產,律師在闡述時將這兩個問題的可能性掰開了說,婚前財產、婚後財產、無形資產分別應該如何分配,林雙因為房子裝修費貶值、衛明轉移資產需要時間舉證、家庭勞動價值具體金額判定不高而處於劣勢,這些問題都是從法律上有明確規定,但實際執行存在困難的複雜情況。

問題被分解拆開,解決方式也就可以分解開,層層擊破各個問題,林雙的沉穩與全局觀派上用場,她選擇一邊與江喜談結盟、一邊重新找工作增加社會價值、一邊找尋衛明出軌證據、一邊儘量回收被衛明轉移的資產……

從林雙的角度來說是多面出擊,不斷為自己提高勝算;從劇情的角度來說是給觀眾示範一種正確的可行的爭取婚姻問題中女性權益的方式。

再從江喜的角度來看,雖然是女性聯手懲治渣男的爽劇,但也沒有墮入快速聯盟的開掛套路,江喜在決定是否與林雙聯手前,二人幾乎在每一集都有一次重要的交鋒時刻,這不是為了給兩個女性角色製造衝突,而是讓江喜在林雙的軟硬兼施下慢慢卸下敵意,進而理解到聯手才是為自己獲取更大利益的機會。

這些情節的推進過程或許是有些複雜的,但結果是為了真正解決女性問題的。當然前提還是《好事成雙》在女性題材方面的探索,進入了去標籤化、擺脫「婚後女性貶值」以及「婚姻問題否定女性人生」的刻板印象階段。

「新情緒」與「新滬劇」

女性題材自2020年的元年開始,做出了很多圍繞女性婚姻、育兒、事業等不同方向的內容,其中不乏以一些能夠激起大規模網絡爭議、社會探討的「話題劇」,這確實是引燃觀眾情緒的方法之一,卻未必是最佳方式之一。

隨著近年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人們需要從影視劇中獲得的情緒價值越來越趨向於正面,壓抑的、吵鬧的、仇恨的負面情緒被逐漸摒棄,積極的、向上的、有能量的正面情緒更加被需要。是以狗血扇巴掌的舊套路即便再能夠刺激視覺爽感,觀眾也越來越膩味。

「最沒本事的人才去鬧呢,除了泄泄怨氣,得不到任何好處,白費力氣。」林雙開局的嘲諷是和江喜談判的策略,也是一種大眾「嘴替」,為該劇奠定了「智斗」的創新基調,滿足的則是觀眾高層次的智性審美。

比如林雙發現丈夫衛明出軌,首先選擇的是主動出擊,一枚女性美甲成為了物證,再從丈夫身邊最有可能的工作場所下手尋找人證,每一個搜證過程都充滿了程式設計師縝密的邏輯思維,劇情隨之快速有節奏地推進,甚至帶有了一絲懸疑破案的味道,也成為了前期劇情中獨特的風味。

「明牌暗打、高手過招」,充滿邏輯性的情節敘事是都市女性題材契合觀眾智性審美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更加抓住共鳴的價值觀樹立。

「你既然都不在乎和你老婆的感情了,那她和你談錢有問題嗎?」「她不是和你要錢,她是拿回本就屬於自己的錢。」該劇台詞開啟女性反PUA之路。受氣小媳婦兒形象漸漸淡出大眾視野,正是因為當代女性「與其內耗自己,不如外耗渣男」的意識已經甦醒,影視劇承擔起示範更多獨立女性形象的責任。

獨立如林雙,不止是一個人的獨立,價值觀與個體性的傳承更見於其家庭教育之中。林雙的父母對女兒的期待是可以在社會中有所成就、獲得更高的個人價值,林雙的女兒果果反對爸爸給自己穿繁複的裙子也是喊著「我不是小公主,我是花木蘭」。

上海這座時尚之都是展現這些經濟與精神雙重獨立的都市女子的最佳舞台,導演滕華濤對「滬劇」不斷地創新也為女性題材賦予了更「新」的氣質。

既然要新,場景也不要是觀眾刻板想像的地方,藝術總監、總製片人楊曉培就看中他對生活的獨到觀察和對潮流的敏銳把控,很多諸如咖啡廳、健身房、辦公樓所在的街道外景都較為少見,是精心製作的布景與鏡頭調度。

有了情緒共鳴上的即時感與製作上的新鮮感,最終觀眾得到了一部「新滬劇」。

如今該劇劇情約播至1/3,雖然還不知最終劇情走向將去往何處,但就前11集的情節來看,是對三年都市女性題材發展的路徑邁出了創新性的一步。

用成年人的邏輯去思考婚姻的問題與走向,用獨立女性的主動性為自己爭取合法合理的權益,用正確的價值觀打破狗血套路,用認真打磨的創作態度擺脫同質化製作,不玩雌競、不炒爭議,《好事成雙》的創新思路應該是真正示範了智性審美下都市女性劇的新爽感和新魅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5662f82db7a98bb0be59780585c41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