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復仇爽片,來了。
90分鐘尺度全開,從頭殺到尾。
不摻一點水分。
這部電影早已備受期待,只因女主角全鍾瑞。
五年前,她第一次出演電影,就憑《燃燒》里的暮色裸舞驚艷影壇。
一舉拿遍韓國電影新人獎。
兩年後,憑第二部作品《電話》拿下影后。
隨後又順利走向國際,手握《身價》《紙鈔屋》等大熱作品。
而全鍾瑞除了自帶「天才演員」標籤之外,還有一大特質——
瘋。
她所詮釋的角色,大多都隨性中透著一股癲狂。
這種氣質,讓這部爽片更爽——
《芭蕾復仇曲》
발레리나
電影一開場,就亮明了女主玉珠的性格特點。
人狠話不多,動手不動口。
買東西遇到劫匪,直接替天行道。
還發明了鳳梨罐頭的全新用法——擋刀。
如此身手,玉珠卻並非警察。
她的工作處於「見不得光」的灰色地帶。
任務地點都十分偏遠,保護一些不可說的大人物。
這份工作讓人跟社會隔絕,又時常有生命危險。
在遇到敏熙之前,玉珠都沒有活著的實感。
敏熙曾是玉珠的同學,如今是一名芭蕾舞演員。
二人偶然相逢,溫暖了彼此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
一天,玉珠接到敏熙的電話邀約,前往她家。
但推開門看到的竟是好友的屍體,泡在浴缸中,已經自殺身亡。
以及一封遺書,上面赫然寫著:
「請為我報仇」
向誰復仇?
玉珠不在的時間裡,又發生了什麼?
失去摯友的痛苦與憤怒,讓玉珠開始找尋答案。
沒想到,很快便有一通男人的曖昧電話,打到了敏熙的遺物手機上。
對方語氣親昵,但話語間全是威脅。
稱如不聽話赴約,便會讓敏熙身敗名裂。
玉珠到了約定地點,遠遠瞧見了一個可疑的男人。
緊接著尾隨其後,來到一棟別墅。
四下尋覓,果真發現了線索。
先是在一間柜子里,看到了「作案工具」。
各式手銬、面罩、皮鞭……仿佛《五十度灰》照進現實。
拉開抽屜,又找到一堆U盤。
每一枚都貼有不同女孩的職業標籤。
比如藥劑師、鋼琴家、形體模特......
玉珠找到寫著「芭蕾舞演員」的U盤。
打開,便看到敏熙被迷奸施虐的畫面。
敏熙自殺的原因,呼之欲出。
而主謀正是那名可疑男子。
他名為崔主廚,明面上是一家壽司網店的主廚。
私下,經營著一條針對女性的犯罪鏈。
將迷奸藥「聽話水」偽裝成壽司醬料販賣。
這些「聽話水」被神不知鬼不覺地滴在食物、飲料中。
只需幾秒鐘,就能讓人失去意識。
崔主廚不僅賣迷奸藥給別人。
他自己也會在各種場合尋找「獵物」。
將女性迷暈後,錄下滿足自己特殊癖好的私密視頻。
並以此為要挾,控制她們成為「奴隸」。
甚至囚禁她們,「調教」後再作為性資源出售。
受害者想報警?崔主廚的團伙早已勾結了官員。
想逃跑?一旦視頻流出,網際網路時代人又能逃到哪裡去呢?
玉珠的好友敏熙就是不堪如此欺辱與盤剝,導致精神崩潰。
演出中都不斷出現幻覺,跌在舞台中央。
事業與生活雙雙毀滅,直至被逼著用自殺結束一切。
而每當敏熙曾經的笑容浮現在眼前,玉珠的痛苦就深一分。
如今已經揭開帶血的真相,勢必帶來血的復仇。
暴風雨,即將襲來。
不難發現,電影里玉珠找尋真相的過程十分簡潔。
迅速揭開真相,是為了更快進行反擊。
導演也知道,觀眾想看的就是玉珠重拳反殺。
別急,這就來。
玉珠探查到崔主廚的行蹤後,決定以自己做餌誘敵上鉤。
刻意到酒吧結識崔主廚,緊接著開房。
玉珠裝作飲酒後昏厥。
實則等待時機,趁他不備之時,抽出枕下的短刀撲了過去。
利器不斷地在惡魔身上刺出鮮血。
甚至扎穿了崔主廚的臉頰,撕裂了他半張臉。
眼看大仇得報,誰知犯罪團伙早有準備。
崔主廚的手下聞聲趕來,又是長槍又是電鋸輪番攻向玉珠,打鬥場面不斷升級。
在一個校服女孩的幫助下,玉珠才勉強出逃。
這下,不僅沒徹底殺死崔主廚,還引起了崔主廚背後組織的注意。
可想而知,更大的反撲迅速到來。
幫助玉珠出逃的校服女孩,很快就被抓回了組織。
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為了救人,玉珠孤身闖進犯罪團伙大本營。
面無表情,化身殺神。
誓要找到女孩,讓崔主廚償命。
新仇舊恨,這次要一起算。
接下來,便是一爽到底。
先是反套路,讓最大Boss因廢話太多,被玉珠一槍爆頭。
接著雙方對壘,玉珠上演百人斬。
「聽話水」的製作倉庫,被砸得稀巴爛。
問問題如果不回答,那就讓你永遠閉嘴。
玉珠似乎已經失去理智,徹底瘋狂。
腦子裡只剩下復仇。
不僅是為敏熙復仇,也是為了避免下一個悲劇。
但令人心痛的是,當玉珠找到校服女孩時,只看到了她凌亂不堪的身體。
憤怒演變成絕望,擊碎了所有道德束縛。
玉珠冷鷙地舉起槍,對準了下一個加害者……
整部電影節奏飛快。
情節粗糙,結構上的鋪排也較為單薄。
但仍有不少觀眾熱衷於此,背後另有原因。
比起呈現精密的電影質感,女性集體情緒的共同宣洩才是這類爽片真正的內在驅動力。
畢竟現實中,針對女性的性犯罪比比皆是。
像片中敏熙的遭遇就讓人聯想到前年震驚韓國的「N號房」事件。
但往往,受害女孩們沒有電影里的硬拳頭。
甚至連經常在網上獲悉各種女性犯罪慘劇的你我,也只能留存憤懣與無奈。
而要對這類性犯罪維權,太過艱難。
片中,就有人好意提醒玉珠選擇報警。
但不知,這條路早已被犯罪勢力壓制甚至切斷。
哪怕最後,玉珠以暴制暴讓崔主廚認錯。
這種懺悔也顯得分外孱弱虛偽,只是為了保命的權宜之計罷了。
崔主廚從心底里就不覺得自己所做作為是足以毀滅女性的惡行。
一切不過是敏熙的咎由自取,去夜店喝酒便是默認放蕩。
自殺也只是受害者太過懦弱。
說到底他後悔的不是做了這些,而是後悔被抓到,被逼著認錯。
不信你看。
當得知自己沒有生還的可能,極端的真實就會再次暴露。
崔主廚在看懂玉珠眼中無法熄滅的恨意後,求饒不成轉而威脅:
「如果你現在殺了我,我會在地獄一遍又一遍對那賤人做同樣的事。」
他從不曾從心底里真正懺悔。
令人髮指的禽獸言論,在電影內外都能激起觀眾殺之而後快的憤怒。
而這一憤怒又會被真實事件的無奈激化,被無數倍放大。
讓人與校服女孩一樣,極端地渴求正義降臨,不論形式。
「你知道嗎,我祈禱過會有人出現把他們全殺了。
儘管我已經在腦海里殺過他們很多次了。」
這種「祈禱」自然無法在現實中實現,所以便投向電影「圓夢」。
而《芭蕾復仇曲》並不是第一部利用這種情緒的電影。
前有經典之作《水果硬糖》。
十四歲的女孩海莉,為了替受害好友復仇。
設計與三十二歲的戀童癖傑夫網上相識,又在他家中見面。
不僅揭穿了犯罪者的假面,搜集到了他的犯罪證據。
還對傑夫進行了閹割手術,最後逼其自殺。
還有前年的口碑之作《前程似錦的女孩》。
凱西的朋友被同校男生輪姦並拍下視頻,求助無門最後因此殞命。
為了替好友復仇,凱西總是出現在夜店裝醉。
等待居心叵測的男人上鉤,再對其進行懲罰。
除此之外,凱西還化身審判者。
向所有致好友死亡的共謀者,以牙還牙討還公道。
區別於總是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女性的超級英雄想拯救的,只是女性本身而已。
甚至,僅僅只是討還本該屬於她們的公道。
換言之,女性復仇爽片越爽,對應的現實反而越悲哀。
真實的痛苦沒有回聲,才會化作電影里一次次竭力的揮拳。
無可奈何的委屈與絕望,也傾瀉成藉由角色咬牙說出口的誓言。
現實矛盾激化,女性憤怒源源不竭,此類型電影的受歡迎程度便會拾階而上。
但爽完之後,我總是會想到這類電影里容易被忽略掉的安靜瞬間。
比如凱西失控地教訓完挑釁自己的男性司機後,略顯疲憊的站立姿態。
比如《芭蕾復仇曲》里,玉珠復仇之後低低的抽泣聲。
以及昏暗暴烈的打鬥場面縫隙間,穿插的兩位女性友人的回憶。
那時玉珠與敏熙一起走在布滿陽光的沙灘上。
敏熙說,她想成為一條魚。
有趣的是,電影里的「快樂水」是魚的形狀。
犯罪者對女性的稱呼也是「上鉤的魚」。
這大概是帶著痛意的無聲控訴與反諷。
畢竟現實若是能足夠公平,讓銳利的鉤子不復存在,魚兒便能暢遊大海。
就像女性若是生來自由,又何須遍體鱗傷地復仇。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