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粟裕帶軍準備進行最後一擊,毛主席卻突然急電:撤退!

2024-07-11     文史風雲

1947年7月,粟裕帶軍成功包圍了胡璉所在的軍隊。正當粟裕準備進行最後一擊時,毛主席卻突然急電令其撤退。粟裕雖然不解,但依舊依令行事,事後粟裕得知真相後,對毛主席欽佩不已……

1947年5月,孟良崮大捷,我軍全殲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

國民黨軍隊大大受挫,但他們依舊賊心不死,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整,重新集結軍隊調整戰術。

1947年6月25日,國民黨向沂蒙山區發動進攻,妄圖消滅華東野戰軍主力。

在對方的重壓之下,陳毅、粟裕首長奉中央指示,決心迎擊來敵,策應劉鄧大軍。

因為孟良崮大捷,當時的解放軍鬥志極其昂揚,粟裕也決心藉此機會再殲國民黨軍主力。

國民黨命令胡璉帶領軍隊占領南麻,以此吸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火力,以便後期尋機內外夾擊解放軍。

胡璉依令固守南麻,並趁機在南麻附近修築防禦工事。

自此,南麻方圓5公里無數的碉堡、暗堡拔地而起。

一時之間,南麻得到了「銅牆鐵壁」的保護,這讓解放軍的攻堅難度大大提高。

但即便如此,解放軍也沒有退縮,南麻即便再難啃,解放軍也要死磕到底。

在粟裕的指揮之下,華野的九縱、六縱、二縱,三個縱隊,趁夜分頭向南麻進攻。

1947 年7月17日晚,南麻戰役正式打響。

粟裕本以為南麻是個難啃的骨頭,但出乎意料的是,三個縱隊一開始便打得敵人毫無招架之力,南麻附近的眾多據點一點點被拿下。

解放軍的包圍圈也一點點在縮小,眼看勝利就在眼前,天卻突下大雨。

因大雨連綿不絕,這極大影響了解放軍的攻勢,很多儲備彈藥因為受潮而失效。

雨勢湍急甚至造成了山洪暴發,道路變得泥濘不堪,戰線推進一時受阻。

此時,胡璉一方只靠少量兵力即能夠固守堡壘,解放軍想要攻下一個據點,所付出的代價比以往大了不少。

胡璉意識到機不可失,甚至親自拿著機槍上了戰場,頂著槍林彈雨在前衝鋒。

這樣孤注一擲的打法,讓雙方的戰局陷入了一片焦灼。

但此時解放軍並非沒有勝率,到了戰役後期,南麻城內國民黨軍隊彈藥已經快打光了。

解放軍只要再堅持堅持,拿下南麻城不是問題。

可就在這個時刻,毛主席卻發來急電,令粟裕帶軍撤退。

原來,胡璉早就急電蔣介石,讓其火速派兵救援 11 師。

蔣介石得知消息後,立即令附近的國民黨軍隊前去救援胡璉。

胡璉當初是為爭取時間,才會帶頭衝鋒轉守為攻。

胡璉帶隊反攻,打亂了解放軍的原計劃。

粟裕的軍隊如果咬死不退,那麼即便攻下南麻城,也會被趕來救援的國民黨軍隊「包餃子」。

當然,毛主席讓粟裕撤退,並不代表這次戰役失敗了。

粟裕指揮這次行動的最終目標,並非拿下南麻城,或消滅胡璉帶領的11師,而是為了策應劉鄧大軍,讓其順利挺進大別山。

畢竟,粟裕帶軍圍困胡璉,已經引國民黨大軍攻向麻城。

既然目的已經達到,粟裕自然可以帶軍撤退。

於是,在收到毛主席急電之後,粟裕並沒有冒進,而是選擇1947 年在7月21日撤兵。

自此,歷時4天5夜的南麻戰役,就此落下帷幕。

在這次戰役中,華東野戰軍傷亡4000多人,殲滅了敵方官兵9000多人。

雖然,戰果不如預期一樣理想,但也並非一無所獲。

得知解放軍撤退之後,胡璉卻不免有些得意洋洋:「我的十一師可不是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想吃掉我,得有一副鐵嘴鋼牙好胃口!」

蔣介石得知此消息後,也是興奮不已,甚至說出了:「有胡伯玉(即胡璉)在,我可高枕無憂了。」

之後,國民黨更是將胡璉捧到了「常勝將軍」的位置,將其作為典型進行宣傳。

不過,這更像國民黨的自欺欺人。

粟裕雖然當時撤退了,但更多是出於全局的考慮。

畢竟他們要是撤退晚一些,是真的會被國民黨軍反包圍的。

之後,粟裕在戰場上又與胡璉多次交手。

胡璉雖然打不贏粟裕的大軍,但到了危機時刻,都會因為援軍來得及時,僥倖獲得一縷生機。

在1948年8月的淮海大戰中,國民黨戰局失利,蔣介石又想到了胡璉。

胡璉自信地上了戰場,開始指揮部隊反擊,可他越打越無力。

在粟裕等將領的率領之下,解放軍打得敵方節節敗退,胡璉只能無奈逃亡。

在逃亡路上,胡璉中了流彈,但幸運的是未傷及命脈,再一次死裡逃生。

後來,胡璉隨蔣介石一起逃到了台灣。

參考資料: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粟裕與胡璉的戰場爭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35fb73946a97228437c0527085ff9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