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批評」乾隆被告,洪承疇成了英雄,清朝的粉絲有多厲害?

2023-11-21     千年史館

原標題:易中天「批評」乾隆被告,洪承疇成了英雄,清朝的粉絲有多厲害?

「中華文明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豐富的整體。」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當中唯一存在至今的國家來說,在文化延續當中起到極為重要作用的,就在於其強大的包容能力和同化能力。

在中國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當中,也不乏有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但這些少數民族都無一例外繼承了漢文化。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部分少數民族在中華大地上建立了統一的政權之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但在中華文化強大的包容同化能力之下,這些文化很快便融入到了中華文化當中。

對於中華歷史上的那些朝代,無論是由漢族建立並統治的朝代,還是由少數民族建立並統治的朝代,人們在評判其功過得失的時候,更多的都是站在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全民族發展的角度上。易中天批判乾隆皇帝不作為,更多的也是氣憤其沒能帶領中華人民走向更強。

粉圈文化

「(粉圈)泛指所有追星圈子,也叫飯圈。」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開始變得越來越好。當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人們開始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自我意識的崛起,使得人們開始對信仰有了需求。

在普通生活當中,大多數的人過的都是兩點一線的普通生活,當這一生活無法滿足精神需求的時候,人們就急需在其它地方找到歸屬感和情緒發泄地。和地大物博的中國不同,沒有完整軍事主權的韓國,憑藉韓娛為國家帶來了大量收入。

韓娛的發展,使得韓國粉圈文化盛行。「上世紀九十年代,韓流進入中國。」在韓流的強勢入侵之下,許多國家都沒能抵制住韓國文化入侵。受到這一影響的中國,也隨即陷入到了狂熱的粉絲運動當中。面對一個個被包裝出來的明星,粉絲紛紛將其奉為神祇。

很快從粉圈文化嗅到商機的資本隨即介入到其中。在各方資本的博弈之下,粉圈文化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進行發展。不同的愛好者紛紛進入到不同的粉圈當中,歷史愛好者,就中華歷史上的無數朝代,也逐步形成了各個朝代的朝代粉。

在歷史粉出於對朝代的偏愛熱愛,進行研究的時候,國內外的資本勢力也在悄然行動。部分國家的分裂勢力抓住粉圈心理,開始利用人們的情緒起伏,對人們進行分化,試圖將部分朝代從中華燦爛的文明當中剝離出來。

在這些勢力的影響、以及部分人士的狂熱之下,一些原本正常的論點辯駁,往往會迅速掀起輿論風暴。

事實上,每個朝代都湧現過無數優秀的人,這些人為了國家和人民殫精竭慮死而後已,彰顯自身實力的同時,也為朝代增添了魅力,但除了這些人之外,每個朝代同樣也會出現很多奸臣佞臣。

在人的情緒到達一個頂點的時候,全面的否定或者贊同,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社會,不是非黑即白。人物,也不是非善即惡。」

易中天被告

「我(易中天)個人認為,他沒幹什麼好事。」在談到乾隆皇帝時,易中天憤恨地表示,乾隆沒幹什麼好事。這種憤恨是建立在個人情緒上的,屬於一種個人觀點。本來並不值得人們大肆抨擊,但在部分勢力的引導之下,這件事情卻很快被發酵起來。

在易中天表述完自己的觀點之後,一個八旗子弟的後人隨即認為易中天的言論傷害到了自己的歷史情感、家族榮譽,並因此而去到了北京市海淀區的相關部門,實名對易中天進行投訴。

理智地看,易中天行使自己的言論自由權利,發表個人看法,並沒什麼問題,而該後人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想用法律保護自己,也沒什麼問題,但問題在於,就這件事情之後,掀起的廣大輿論。

輿論之中兩派各執一詞,一派認為清朝極其偉大,向清朝投降的洪承疇是英雄,而另一派自然是紛紛抨擊清朝,並瘋狂攻擊選擇向清朝投降的洪承疇,認為其是漢奸。

然而,事實上洪承疇直到戰敗被俘之前,一直在戰鬥,甚至在始終沒能得到糧食支援的情況下,帶領將士們死守了半年之久。

在「城中糧食殆盡」,且始終沒能等到援兵的情況下,松山副將選擇了投降。在松山副將夏承德的帶領下,清軍勢如破竹地攻下了松山城,並俘虜了洪承疇。在皇太極的幾輪攻勢,加上最後的交心攻勢之下,洪承疇最終選擇了投降。

洪承疇在為明朝效力的時候出生入死,曾有力幫助明朝解決流寇,在投降清朝之後,同樣也認真效力。明朝事實上,並不是亡於清朝,而是亡於農民起義。在明朝之後,是農民軍建立的大順,在這之後才是清朝。

分裂勢力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朝之後無華夏。」日軍當時侵華的藉口之一就是不承認清朝的歷史地位,並以此來分裂東北、蒙古等地。在分裂勢力的影響之下,部分人往往會下意識對清朝排斥,認為其不屬於中華文化當中的一部分,並且對其大肆貶低。

實際上,清朝統治者雖然是少數民族,但中華歷史當中,對於少數民族一直都採取較為包容的政策,這些少數民族在進入到中原地區後,都被不同程度的漢化,其自身的文化,也在被漢化之後,融入到了中華文化當中。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清朝也是組成中華歷史當中重要的一環。人們對於清朝的批判,主要原因在於清朝敗亡之後中華民族遭遇到的巨大摧殘。

然而,作為封建社會當中的王朝,即使不是清朝,也會有其它的王朝。當落後的制度無以為繼的時候,勢必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

封建社會制度的本質,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這一本質就表示了封建社會的階級社會本質。每當學習到中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時候,清朝就勢必成為人們憤恨的對象。

而當學習到清朝歷史的時候,對比四處征伐,統一中國的康熙大帝,努力耕耘,默默將國庫充實起來的雍正,乾隆就會顯得不那麼出色。

康熙的強悍,讓清朝的軍事力量得以穩固,而雍正則讓國家經濟實力得到增長,在前期鋪墊得很好的情況下,乾隆卻沒能讓國家進一步強盛。

聯想到後來八國聯軍侵華、日軍侵華後廣大人民遭受的悲苦,在情緒刺激之下,人們很容易對乾隆生出怒其不爭的憤恨情緒。

事實上,這麼多年以來,國外分裂勢力一直都沒有停下分裂中國的腳步,清朝作為有少數民族所建立起來的朝代,一直是其利用的一點。在相關勢力的引導之下,輿論迅速爆炸開來。

小結:

「國外文明的形勢也很複雜,也存在少數民族文化地位問題。」利用這些民族問題,部分國家使得許多國家長期處於分裂鬥爭的戰亂當中,國家一直無法得到長遠穩定的發展。

作為在歷史當中延續了數百年的清朝,其本身自然有其魅力和發光點所在。人們在了解到清朝之後,部分人可能就此產生興趣,開始研究清朝歷史。

這些對清朝歷史感興趣的人,在部分勢力的引導之下,很容易因為一時情緒波動,而產生較大反應,從而讓人們產生清朝粉絲這麼厲害的感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2b1a9070b60fe3195dcf0564d9d9a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