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率兵回國,金日成派20萬人送行,周總理:我們也要20萬人迎接

2024-10-09     千年史館

1953年4月18日,毛主席簽署命令,任命楊勇為志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入朝參戰。

這樣,周總理所希望把「三楊」都拉到朝鮮,實現「三楊開泰」的願望。楊勇是最後的一「楊」。

最先入朝的是19兵團的楊得志,其次是20兵團的楊成武。楊勇入朝後,楊成武已因病回國,其職務由楊勇接任。

5月16日,楊勇與20兵團政委王平來到了志願軍總部報到。當時,代司令員鄧華、副司令員楊得志、政治部主任李志民等出門迎接。

在人群中,楊勇一眼就看到了他的「老楊哥」楊得志,還未走近就招手招呼上了。

楊得志比楊勇大2歲,楊勇總是叫他「老楊哥」。二人早在1936年就相識,在多年的戰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有一回戰鬥,由於深入敵後,楊得志部被日寇包圍,形勢危急。在此危急關頭,楊勇挺身而出,說:「我們一塊打,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

兩楊合力,直到破敵。

由於楊得志在聶榮臻的華北野戰軍工作,倆人已有近5年沒有見面。這次碰面,「兄弟倆」緊緊地抱在了一起。

6月21日,20兵團與60軍、54軍和21軍一起打響了金城反擊戰役。這場戰役殲敵52783人,其中俘敵2836人,給敵以沉重的打擊。

雖說指揮金城反擊戰取得重大勝利,但楊勇從來不願提及自己的名字。

1954年2月,楊勇任志願軍第3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55年4月29日,楊勇被任命為志願軍司令員兼黨委第一書記。

這樣,楊勇成為繼彭德懷、鄧華、楊得志之後的第4任志願軍司令員,也是最後一任司令員。

在朝鮮主持志願軍工作期間,楊勇和金日成首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金首相到北京訪問期間,曾向毛主席誇獎楊勇:「楊勇是個難得的好同志。」

1958年10月2日,楊勇回國。離開朝鮮時,金日成親自送行,朝鮮方面組織了20萬人歡送。周總理高興地說:「我們歡迎也不能少於20萬人。」

10月29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見志願軍代表團,見到楊勇的第一句話就是「都回來了嗎?」

楊勇激動地回答:「我們全部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1958年10月,志願軍全部撤回,楊勇被任命為北京軍區司令員。次年10月,出任副總參謀長兼北京軍區司令員。

期間,楊勇組織部隊開展群眾性練兵活動,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並受到了毛主席的讚揚。

毛主席對楊勇是很欣賞的,曾經當眾表揚說:「楊勇上將,上將楊勇!」

在那個特殊年代,毛主席提到楊勇:「北京的楊勇是怎麼回事?這些人總還是有功勞的吧!」

毛主席後來批示道:「我看廖漢生和楊勇一樣是無罪的,都是未經中央討論……」

1982年,《回顧貴州解放》一書的出版方向楊勇徵稿,楊勇對此是很支持的。

但是,他又說:「解放大西南是黨中央、毛主席的英明決策,是劉、鄧、賀首長的正確指揮,是全體指戰員英勇奮鬥和各族人民群眾大力支持的結果,我楊勇沒做什麼,就是做了點事,也是應該的,沒什麼值得寫的。」

這篇回憶錄是楊勇最後寫的一篇文章,1983年1月,楊勇在北京病逝,享年70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d2e22fa48052dcc8d458f477b36e0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