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成熟的標誌:喝大窯

2024-08-01     視覺志

本文非廣,請放心食用

有人說,你能根據中年男人平時喝什麼,精準推測出他們中年危機的等級——

喝冰紅茶的男人是早期,單純以為攝入糖分就能填補焦慮;喝東方樹葉的男人是中期,以為自律就能解決一切問題;而心態完全成熟的男人,則在外形酷似大綠棒子的大窯嘉賓中,找到了生活的平衡點。

圖源@泡笑奶糖

大窯嘉賓和可樂雪碧一樣,本質都是汽水,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包裝十分歹毒。「同樣是玻璃瓶裝的汽水,北冰洋也就一個巴掌那麼大,大窯卻堪比你一條小胳膊那麼粗壯,並且瓶身還設計成了曖昧的綠色,讓人一眼難辨它究竟是啤酒還是汽水。」

大窯是中年男人聚會時,餐桌上的仿真酒。「如果你在桌上,拿著瓶可樂敬酒,大家會嘲笑你像個小孩。但如果你拿著的是大窯,則能用它給大家表演一個小旋風,絲毫不失體面和豪氣。」

圖源@nanananana*

原產自內蒙古的流水線老汽水大窯嘉賓,如今橫掃全國街頭巷尾小飯館。

在寧夏,有人把它跟牛肉麵捆綁成了官配CP;在陝西,有人擁護大窯取代冰峰,跟涼皮肉夾饃組成新的三秦套餐;而在東北燒烤攤,號稱無大窯不成席,「喝綠棒老雪,見瀋陽老鐵,炫大窯嘉賓,敬父老鄉親。」

因為包裝太像啤酒,大窯已經成了中年男人聚會時的酒替,「聚會開車了沒法喝酒,喝小瓶的可樂雪碧總覺得丟面,沒法跟哥們融入。但拿大窯一碰杯,不是酒勝似酒,戰鬥力十足。朋友炫你也炫,大夥越喝越上頭,越喝越交心。」

雖然裡面沒有酒精,但中年人喝大窯總能喝出點微醺的感覺,「下班自己整點小燒烤,不想第二天上班醉醺醺的就來瓶大窯,倒在杯里跟啤酒一個色,還會起沫,噸噸兩口下肚冰鎮解膩,撂下瓶子感覺自己在跟吳京碰杯。

圖源@發瘋小趙

有的南方人第一次喝大窯,是去北方時被朋友安利的,「第一眼看到直接驚呆了,心想喝個飲料怎麼跟喝酒一樣」。

結果被朋友告知,「'以窯代酒'是北方獨特的待客之道,在飯局上只有喝大窯,才能既不用受喝醉的罪,又能體會一起碰杯的爽,不但能拉近距離,又不會讓人因太過熱情而產生抗拒。」

圖源@~Z涵

有人說大窯看上去有種直楞楞的糙感,「它的名字直接取自呼市的大窯村,產品名也直楞楞的,橙子味叫大窯橙諾(承諾),荔枝味叫大窯荔想(理想)。至於為什麼原味的叫大窯嘉賓,一直是歷史未解之謎,以至於有人合理猜測,瓶上的吳京就是大窯請來的嘉賓。

喝大窯的人也常被人覺得不修邊幅,「瓶子太大,拎兩瓶叮呤咣啷響,出門根本沒法喝」。殊不知大窯越糙,窯門信徒越愛,「這可能是飲料界包裝最硬核、充氣最頂的飲料了,這個分量在酒局拳打可樂雪碧,腳踢醒目芬達,就連科羅娜,雪花啤酒都得因為瓶身太小敬讓大窯三分。」

「人到中年,對精緻已經祛魅了,現在覺得分量大的就是好的」,甚至有人將「大車、大房子、大窯」並稱為中年男人的摯愛三寶。

什麼樣的中年男人,

會被大窯硬控?

中年人和大窯的第一次相遇,往往是因為萬不得已。出來聚會不是因為等會回家要開車,就是最近中年發福開始戒酒了。結果身邊朋友一聽喝不了酒,就會用一種「實在不行上呼吸機搶救吧」的口吻說,「那實在不行,咱就上大窯吧」

起初,大窯是酒局備胎,但入了窯門之後,中年人就再也離不開了。中年王哥以前下班的標配是啤酒,結果發現「自己一個人喝不但沒意思,還傷身體」。

後來入坑窯門,直接無痛戒酒了,「看著大,入手沉,喝的時候不但有種喝酒的氛圍感,而且裡面的氣比啤酒還猛,喝起來更解壓。

圖源@蜜貢

如今在小飯館裡,中年男人人手一瓶大窯嘉賓,宛若一種不成文的規矩。一些中年男人甚至把大窯嘉賓當成自己的時尚單品,在拍照時偷偷露出,「既能展現出一股野性,又能讓大家知道自己是一個不喝酒的好男人。在展示男性魅力的同時,用大窯沖淡自己的油膩。」

在飲料界,大窯嘉賓長期在頂端和底端橫跳。頂端是因為沒人敢惹,底端是因為實在找不出第二個比大窯更糙的飲料了。「它的產品名字就像摩斯電碼,乍一聽你根本不明白什麼叫荔愛、嘉賓、橙諾。」

但只有窯門信徒明白這是一種不修邊幅的浪漫,「荔愛是永遠愛你(愛荔),橙諾是一生承諾,只有直男才能讀懂大窯嘉賓的花語,什麼是兄弟情誼,什麼是終身唯一。」

別的飲料普通裝都是500毫升,只有大窯玻璃瓶是520毫升,超大瓶是1.314升,合起來就是5201314,「如果一個男人在聚會時對你吹了一瓶啤酒,他可能是把你當哥們。但如果他對著你吹了一瓶520毫升的大窯,那可能是在暗戳戳向你表白。」

圖源@長矛沾.戳誰誰.

有人說,喜歡喝東方樹葉的男人愛講大道理,喜歡喝冰紅茶的男人愛暢想詩和遠方。

而悶頭喝大窯的男人,「雖然話不多,卻是那種在外抗風抗雨,回家工資卡全部上交,平時跟朋友吆五喝六,但遇上事能為你兩肋插刀的男人。你以為喝大窯的人直楞楞的不懂感情,其實他們只是把責任和義氣寫在了行動里。」

大窯嘉賓,

為啥這麼特別?

很多人對大窯的第一印象是不好惹,結果嘗一口發現,「前調是西瓜味泡泡糖的清香,後調是老冰棍的舒爽,有種霸道總裁的反差萌。哪怕是第一次喝,嘴裡也全是小時候的味道,平時喝可樂三口就膩了,但喝大窯灌一瓶都不膩,從此步入窯門。」

圖源@幼稚完

因為冰鎮的大窯從冷櫃里拎出來堪比冰塊,不少人也把它當做物理降溫神器,「喝之前先冰脖子再冰胳膊,最後定神了才開始喝。」甚至有人把冰鎮大窯當成醫療冰袋,「平時磕了碰了也習慣拿大窯冰敷一下。」

對中年男人而言,大窯嘉賓不光是行走的工具箱,還是美食風向標,「你可以根據一家餐廳的大窯囤貨,猜測哪裡是直男最愛聚餐的地方,一家店只有特別出眾才會被直男吃成死忠」,以至於有人說除了大眾點評之外,你還可以相信大窯點評。

囤大窯的館子,其貌不揚但牆上掛著優秀獎

圖源:@SUNSHINE CY

很多男人從小把大窯嘉賓當成男性魅力模擬器,呼市人劉哥說,「小時候斷了母乳喝牛奶,牛奶喝到12歲就開始喝大窯,一直喝到現在奔4了。當年我們管這叫香檳,同學之間瓶子一碰稱兄道弟的,是唯一一個在不挨揍的情況下可以體驗社會人感覺的東西。

「小時候可樂雪碧還是高端飲料,而大窯只要1塊錢1瓶,是內蒙家長唯一允許小孩喝的飲料,拿一提舊瓶加幾塊錢去換一提,拎著大窯上樓叮呤咣啷的就像拎著一件啤酒。夏天的家屬院裡男人喝啤酒,老人小孩喝大窯,是每個內蒙孩子的童年的記憶。」

中年男人的幸福感

是大窯嘉賓給的

有人說大窯嘉賓就像中年男人幸福指數自測表,「你能從一個夏天喝了多少瓶大窯,推測他吃了多少頓燒烤。因為這是一個很難在家裡喝爽的飲料,只有在飯店裡和朋友碰杯暢飲才能對味。」

而且一個能喝大窯的局,通常都是比較輕鬆的局。能『以窯代酒』說明沒有人使勁勸你喝酒,也就沒有人非得拉著你談事,大家湊在一起只是單純為了敘舊。」

圖源@木兒木兒

年輕時大家喜歡踩著箱喝啤酒火拚,人到中年後,大窯變成了中年男人生活里的最後一道防線。

中年東哥說:「如今跟朋友吃飯已經離不開大窯了,跟知心的朋友喝,一瓶啤酒兌一瓶大窯就是最養生的喝法,喝完了既能交心也不傷肝。跟不熟的朋友喝,會往酒杯里偷偷混點大窯,反正一個顏色也分不清楚,喝的是成年人的人情世故,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圖源@愛吃螺螄粉的小李子

有人說,喝大窯的中年男人,其實是生活里最懂小確幸的一幫中年男人,「他們不像喝東方樹葉的人那麼佛系,總是享受獨來獨往的孤僻,也不像喝冰紅茶的人那麼血脈噴張,人到中年還在原神啟動。」

「當一個中年男人還在喝大窯,只能說明他到了這個歲數身邊還有朋友關心,能一邊擼串一邊碰杯嘮嗑,下班了之後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婚姻大機率也經營得不錯。畢竟一個會用大窯代酒的男人,心裡通常都想著回家還得陪老婆孩子,所以會自我管理不至於在外喝得太多,這怎麼不算一個中年男人最幸福的生活狀態呢?

圖源@枯木逢春

對中年男人來說,年輕時,大窯是他們最初的酒精啟蒙,「掄起瓶子感覺自己飽經風霜,喝到嘴裡發現不曾經歷滄桑」。在最嚮往刺激的年紀,大窯既承載了他們內心野性的衝動,又用工業小甜水作為最安穩的兜底。

人到中年,厭倦了酒精的麻痹,渴望眾人皆醉我獨醒,於是又重新拾起大窯,把它當社交時最給力的酒替,完成從青年到中年的平穩滑落。

但無論在什麼年紀,「一嘗到大窯的味就會覺得特別舒心」,因為它貫穿了男人前半生最暢快的時候,「學生時代跟哥們喝大窯稱兄道弟,中年時一邊擼串一邊跟好友敘舊,人生中最純粹的快樂,莫過於永遠有朋友在身邊,永遠有人陪你一起乾杯。」

1 / Aug / 2024

監製:視覺志

轉載:三聯生活實驗室

微博:視覺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060dd0dbf682da5ccf13b4c4d5db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