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牡丹之都菏澤的首家國家4A級景區,孫臏旅遊城景區的全名應該叫做孫臏旅遊城·億城寺景區,這處景區由孫臏旅遊城和億城寺兩部分組成,如今已被納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並且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孫臏旅遊城就是在菏澤的千年古剎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
菏澤首家國家4A級景區——孫臏旅遊城·億城寺景區入口
古億城寺簡介
如今景區內重建的古剎取名圓融禪寺,事實上它在古代的名字叫億城寺,也叫驛城寺,在成為一座佛教聖地之前,它還有一個名字羊角城。根據明朝嘉靖六年的《濮州志》記載,(羊角城)在范縣義東保。古有列士羊角哀、左伯桃,為死友。聞楚王賢,往事之。道雨雪,計不能俱全,乃棄衣食與哀,而死。人號曰:「義城」。《左傳》:「齊烏余襲羊角。」即其地也。在明朝時,億城寺所在的鄄城縣吉山鎮一帶屬於濮州范縣管轄。
孫臏旅遊城·億城寺景區中的一葦渡江雕塑
一葦渡江簡介
而根據億城寺留下的資料記載,這座千年古剎始建於南北朝北齊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孫臏在故里孫花園著書,齊王特在附近建了一座驛城,孫臏死後,葬於驛城前,並改驛城為儀城。魏晉時期佛教傳入鄄城,北齊皇建元年在儀城舊址建寺,取「億」安靜之意,名為「億城寺」,後因黃河水患被毀。因億城寺旁有戰國時期的義士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以及荊軻墓,取其義士之意,所以又名「義城寺」,在清乾隆年間《曹州府志》上記載的就是「義城寺」一名。大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重修億城寺石碑記」上有「刻釋伽諸像萬餘尊於碑之陽,鐫主持僧眾五百餘名於碑之陰」及「皇明宮殿遍天下,而無減於大齊之盛 的記載,由此可見當時億城寺的規模多麼宏大。後來億城寺在一場大火之後成為一片廢墟,曾經擁有千人僧眾的名寺從此消失在世人面前。
《曹州府志》中關於羊角城的記載
圓融禪寺
圓融禪寺
圓融禪寺
在孫臏旅遊城的圓融廣場中有一尊一葦渡江的雕塑,講的就是關於一葦渡江的孤山。一葦渡江的故事來源於佛教的達摩祖師。據傳,達摩祖師和梁武帝對話後,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達摩離去的消息後,馬上派人騎騾追趕。追到幕府山中段時,兩邊山峰突然閉合,一行人被夾在兩峰之間。達摩正走到江邊,看見有人趕來,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化作一葉扁舟,飄然過江。這就是有名的「一葦渡江」的的典故。達摩過了長江後,手持禪仗,信步而行,見山朝拜,遇寺坐禪,有一天來到了儀城,這裡是戰國時代的名將孫臏的故里和葬身之處,達摩看到儀城遺址處頗有傳播佛法的環境,於是在此地建寺弘揚佛法,這座寺廟就是億城寺。後來達摩又輾轉各地傳播佛學,最後到了河南嵩山建立寺院,就是現在的少林寺。
圓融禪寺中的藥師殿
圓融禪寺中的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簡介
大雄寶殿
五百羅漢像
五百羅漢像
圓融廣場的東部就是圓融禪寺,是在古老的億城寺的遺址上建起來的佛家寺院,圓融禪寺的興建者是台灣法師,據說1994年台灣一位法名天機的法師準備到大陸還願,然而始終沒有找到還願之地,當她乘坐飛機途經香港準備離開大陸時,無意間在中國的地圖上看到了鄄城縣這個地名,這讓她眼前一亮,鄄城的鄄字正是西方樂土大耳佛,這正是佛祖的故里,後來經過考察天機法師發現這裡曾經是禪宗的發源地,而且還是著名軍事家孫臏的故里,她認為這裡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風水寶地,於是不惜花費重金在此建造寺院,也就是現在的圓融禪寺。
至此,在孫臏旅遊城內又恢復了曾經的千年古剎億城寺,只不過換了一個名字而已。在修建圓融禪寺時,因為圓融禪寺的創建規模比較大,為了安定下來,於是先在鄄城縣城內建了一座規模較小的寺院,這就是鄄城縣城北關的東山禪寺,下期頭條文章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東山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