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森
購得中華書局的《唐詩全集》,我算是給自己的閱讀史挽了一個結,且不說它的浩瀚精深,就每首詩詞而言,我是如入山中,忽而聞得蟬聲振林,忽而聽到百靈婉轉;又溪水在側,如婦思湲,瀑流當前,一瀉千里;又苔痕上獨行,曲徑通幽山重水複,蒲柳楊花處抬望眼,春意闌珊……
而開讀便如走碎石路,步履艱難。於是像「罍」「搴」「爨」「醽」等等在字典中「冬眠」的字被我翻出來一一辨認,它們莫名其妙地看著我,我也似曾相識地看著它們,直到我在筆記本上一筆一畫寫下它們,才算是握手交個朋友。
當我查到「綺疏」一詞時,不禁美從中來。此句詩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帝京篇》第一首全詩如下: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餘。連甍遙接漢,飛觀迥凌虛。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整首詩歌的翻譯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只說最後一句:「寫高峻的闕樓竟能遮雲蔽日,高空的風煙可以在窗戶中自由流動。」「綺疏」指雕刻成空心花紋的窗戶。多麼美妙的雅稱,像一個淑雅文靜的女子,倚靠窗前,風鈴噹噹,或望向雲端遐想,或目光里空無一物的恍惚。而在當下,我們居住的樓宇中,窗戶的材質多為塑鋼窗、鋁合金、斷橋鋁,雖是隨著時代不斷更新疊代,但在製作時,那切割金屬時刺耳的聲音穿行猶如絕望者的尖叫,我是萬萬不會有如此美好的聯想。
古時對於窗戶的別稱雅稱還有軒榥、戶牖等,也有人依據形式將窗戶稱為雕窗、珠窗或紙窗、草窗等。在《洛陽伽藍記》中,寫道「房五百餘間,堂廡周環,曲房連接,輕條拂戶,花蕊被庭,綺疏連亘,戶牖相通。」在宋代詹玉《長亭怨慢·重過中庵故園》中則寫道「天涯夢短。想忘了,綺疏雕檻。望不盡,冉冉斜陽,撫喬木、年華將晚。」都將我帶入那空靈毓秀的詩境之中,不能自拔。古時的窗戶當然是木製的。而在此詩中,富庶的八百里秦川與長安城宏偉的城市規模,在唐太宗的筆下一派歌舞昇平,氣象壯闊。他不僅開啟了貞觀之治的盛唐一朝,還用這10篇證明了自己創建的絕代風華。而就在這富麗的景象中,一縷風煙出綺疏。
細節描寫的足夠到位。我想這一縷「風煙」,便是唐詩了。
唐詩是打開唐朝的一扇窗子,一個美麗的詞就是那個把手,我幸運地握住了它,也將翻開一段歷史。我將在歷史的塵煙中集聚那些美妙的石頭、草木和泥沙,構築起我的唐詩小木屋,推窗而望,日落星起。我將看見春天的風緩緩拂過田間鋤頭下生長的莊稼苗;也將看見夏雨流過青磚黛瓦,弄濕了檐下螞蟻的窩;也將品味到瑟瑟秋風裡候鳥的眷戀與惋惜;也將看見那紛紛揚揚飄飛的雪花閃爍著微光。
詩就是從一個詞開始譁變,螺旋上升,漸入妙境。我想用筆記錄下這些曼妙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