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的她從未想過,寶寶才3個月,自己卻檢查出乳腺癌晚期。
而查出病來的原因,緣於一次堵奶。這明明是哺乳媽媽經常會遇到的事,如何及早發現可疑?
初為人母卻查出乳癌晚期
剛當媽媽3個月,當劉蓓(化名)還沉浸在小生命帶來的喜悅時,厄運卻降臨了,她被查出患有晚期乳腺癌。
讓她後悔不已的是,其實早在懷孕7個月時,她就曾發現左乳房有個小硬塊。
產檢時,她和醫生提起過,產科醫生建議她接受進一步檢查,當時,她認為即將分娩,上網一查得知孕期乳房有硬塊比較正常,便沒有重視。
今年4月,劉蓓生下了孩子。一次喂奶中出現了乳汁淤積,這次她又以為只是乳汁不暢結塊所致。
直到回單位上班後參加體檢時,醫生髮現其腋窩處有腫大的淋巴結,她這才趕到武漢市第四醫院就診,經超聲、磁共振和穿刺活檢,確診為妊娠期乳腺癌並有多發椎體骨轉移肺部、肝臟轉移。
unsplash.com
孕期為何容易患乳腺癌
在醫學上,這並不是新鮮案例。每10萬例分娩的婦女中有10-40例發生乳腺癌。
武漢市第四醫院腫瘤科費雁主任介紹,激素和年齡是妊娠相關乳腺癌的高發原因。
她解釋,很多人認為懷孕會降低乳腺癌風險,但實際上,懷孕後由於激素水平的上升,孕期和哺乳期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比同齡女性更高:
乳腺癌是對激素反應性的腫瘤,在妊娠期血液循環中,雌激素水平增高,會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
二胎媽媽容易得乳癌嗎?
越是生產多胎的女性,越不容易得乳腺癌,因為懷孕哺乳是乳腺自然生長的過程,就像老話說的「通了」。
「但二胎媽媽也有自身的一些特點,符合乳腺癌高發因素。比如二胎媽媽年齡普遍偏大,基本上都是30歲以上的女性。而我國的乳腺癌患者在30-40歲就有一個小高峰。」
還有,人如果長期處在超負荷的運作中,也會產生炎性因子,導致抵抗力下降,被癌細胞盯上。
此外,妊娠期得乳腺癌不容易發現,因為妊娠哺乳期乳房也會生理性增大,容易被誤診為乳腺炎性腫塊而延誤治療。
「乳腺炎性腫塊」也就是奶積,在哺乳期很常見,有些媽媽喂奶不夠勤,奶液堵在乳腺中,引發炎症,摸起來也有腫塊。
怎麼區別奶積和乳腺癌的腫塊呢?
醫師說,主要手感不一樣,奶積摸起來是整個乳房都脹,瀰漫性的,摸起來有疼痛感;
而乳腺癌的腫塊有邊界,能摸出外形,摸起來沒有疼痛感。
請一定記住咯~
乳腺癌發展過程脈絡
注意乳腺癌變化史1
乳腺癌早期表現為患側乳房出現無痛、單發的小腫塊。腫塊質硬,表面不光滑,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是很清楚,在乳房內不易被推動。隨著腫瘤增大,可引起乳房局部隆起。
2
若累及Cooper韌帶(把乳房固定在胸壁上的一組弓形纖維),可使其縮短而致腫瘤表麵皮膚凹陷,即所謂「酒窩征」。
3
鄰近乳頭或乳暈的癌腫因侵入乳管而使之縮短,可把乳頭牽向癌腫一側,可使乳頭扁平、回縮、凹陷。
4
癌塊繼續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細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礙,會出現真皮水腫,皮膚呈「橘皮樣」改變。
5
乳腺癌發展至晚期,可侵入胸筋膜、胸肌,以致癌塊固定於胸壁而不易推動。如癌細胞侵入大片皮膚,可出現多數小結節。有時皮膚可形成潰瘍,常有惡臭,易出血。
6
乳腺癌淋巴轉移最初多見於腋窩。腫大淋巴結質硬、無痛,可被推動,以後數目增多,並融合成團,甚至與皮膚或深部組織黏著。
7
乳腺癌轉移至肺、骨、肝時,可出現相應的症狀。例如肺轉移可出現胸痛、氣急,骨轉移可出現局部疼痛,肝轉移可出現肝大、黃疸等。
如何進行正確的乳房自檢?
2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定期進行乳房自檢,頻率為每月一次。最佳時間是在月經結束後大約一個星期。
1
對鏡觀察
不要穿衣服和內衣,雙臂上舉,對著鏡子對自己的乳房進行檢查,觀察乳房是否對稱,乳頭有沒有回縮,皮膚有沒有發紅、破潰、凹陷、濕疹等,還要觀察有無異常凸起。
一定不要忘了檢查乳房下方和腋窩。
2
觸摸檢查
自檢時最好躺下,使乳腺組織平鋪於胸部更易檢查。如果先檢查右側,就把右臂舉過頭頂。
用左手中間3個手指的指腹檢查右側乳房,可以按照圖中所示的順序以免遺漏。不要用拇指和食指去捏著乳腺組織進行檢查。
3
檢查乳頭
用拇指和食指擠壓乳頭,觀察是否有液體溢出,如果有,仔細觀察液體形狀。
4
別忘了檢查另一邊
到底怎樣做降低患病風險?
當然,不能把發現病情寄希望於自檢。平時健康體檢時做個胸部B超,就能比較準確地反映乳腺狀況。
懷孕期間,如果發現乳房有異常情況,一定要積極檢查,不要怕檢查傷害胎兒。
「胸部B超篩查,對胎兒沒有影響。B超對囊性、實性的腫塊鑑別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但篩查乳腺癌用的鉬靶、磁共振檢查對妊娠期女性,就要謹慎了。」
堅持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時紓解壓力,早發現,早治療,答應我,別讓病情逼得你無路可退。
好媽手冊是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和武漢醫學會聯辦的母嬰服務平台。無論您是備孕的准媽媽,還是已有大寶或二寶的媽媽,歡迎加入「好媽團」QQ社區:
奔向好媽媽(備孕懷孕)QQ群:742954372;
做個好媽媽(親子交流)QQ群:680053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