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生前堪稱中國文化的領袖,死後為何連墓地都沒有?

2024-08-15   丹寶星辰

1948年3月,國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組織評選評選該院首批院士,郭沫若受到了邀請,令人沒想到的是郭沫若沒有並沒有出席。雖然郭沫若沒有出席,投票給他的科學家和學者還是投票給他,這足以證明郭沫若在二十世紀的領袖地位。

郭沫若在當時是能和魯迅並駕齊驅的大文豪,一生留下了不少的詩詞文章,後來卻因為一些原因,造成了人們如今對他的評價有些不好。但是,郭沫若對中國文化所作出的貢獻,是我們不能否定的。他在世期間也做過不少事情,其中就包括創辦了中科大、參與挖掘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等等。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大文豪的病逝自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紛紛猜測著郭沫若會葬在哪裡。當時很多人都非常肯定的說郭沫若一定會葬在八寶山,也有少部分人認為他會葬在四川老家,可事實卻出人意料。

其實,郭沫若生前已經決定好了自己的去處,他說要把自己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裡。後來,他的後人也滿足了郭沫若的願望,他的骨灰飄揚在山西昔陽縣大寨人民公社的一片稻田裡,化作了土地的肥料。中國大好河山眾多,郭沫若為什麼會看中如此一個小小的縣城呢?

原來是因為郭沫若生前曾來過這裡考察,看到這裡老百姓的樸實深受感動,為此已經寫了不少詩歌來讚美昔陽縣,後來他就決定長眠於此。不過,至於他為什麼要拒絕葬在八寶山,這恐怕只有郭沫若本人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