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3個月騎行3000多公里:倔強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愛

2019-12-20     家學寶

關注「家學寶」,成為更好的父母



家學寶主筆團 | 心海一隅


1


海南三亞到安徽滁州有多遠?我特意搜了一下地圖,直線距離是2175公里,開車需要近30個小時,如果一個孩子騎自行車從三亞出發呢?

前幾天,滁州境內就有好心司機發現這樣一個男孩,居然在寒冷的冬夜裡騎車逆行,被交警攔下後,幾經詢問才說他是三亞人,今年12歲。



原來開學初,因為入校軍訓跟家人鬧矛盾後,一氣之下通過瓊州海峽來到內陸,計劃騎行到北京,歷經3個多月的時間,行程約3000公里,一路上的吃穿全靠乞討。


在交警表示送他回家時,男孩卻毫不猶豫地拒絕說:


「不用了,我懂回家。」


即使第二天爸爸趕到時,他也很淡定,看上去氣還沒有消的樣子。



男孩寧願乞討,寧願風餐露宿,也不肯給父母打個電話,難怪有網友在評論說:


「這孩子必成大器」


有人反駁說:


「器不大,氣很大。」


的確是這樣,男孩的氣性大到3個月了還沒有消,大到交警要送他回家都被拒絕,更是大到見到爸爸還不肯原諒。

很多人說肯定是父母的溝通方式有問題,要不然孩子怎麼會這麼生氣呢?但其實真的有些孩子就是脾氣倔,氣性大,稍不如意就甩臉子甚至離家出走。

那是不是任由這些倔強的孩子胡作非為呢?當然不行,父母在養育倔強孩子的過程中,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耐心,陪他們慢慢長大。

《養育女兒》的作者珍妮•艾里姆說,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

其實倔強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加倍的愛,才能讓他們那顆倔強的心柔軟下來,更懂得如何與世界相處,與自己相處。


2


倔強的孩子到底有多倔?


看到一個好玩的視頻,一個大概2歲左右的男孩,吃著飯卻困意來襲,困到眼睛都睜不開了,嘴裡還在嚼著飯,手裡還端著飯碗不撒手。

直到困得實在支撐不住,倒在床上了,雙手依然緊緊捧著飯碗,就連評論都說:


「這大概是吃貨熊孩子最後的倔強了。」



小一點的孩子的倔強,在父母眼裡會覺得可愛,可是大孩子的倔強,很多時候會讓父母崩潰,好話賴話都不聽,軟硬兼施更不管用。

上個周末碰到兒子的同學晨晨的媽媽,看她一臉憔悴的樣子,就關心她怎麼了,她長嘆一口氣說:


「兩個兒子都是我生的,為什么弟弟那麼懂事,哥哥那麼費神呢?」

原來晨晨的哥哥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媽媽就跟他商量找老師補習,哥哥堅決不同意,媽媽想了想也就算了,結果哥哥反過來說父母不關心他。

媽媽氣得抓狂,批評他不同意補習的是你,憑什麼這樣說父母?哥哥卻梗著脖子說:


「你們就是不關心我,沒有為什麼!」

哥哥把自己陷入父母不關心他的情緒里,再也不肯上學,整天抱著手機玩,父母跟老師苦口婆心的勸導,在他眼裡都是「不安好心」。

倔強的孩子但凡犟起來,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一門心思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分分鐘氣死父母的節奏,而他們卻還覺得自己理直氣壯。

雖然英特爾創始人安迪·格羅夫曾說過:「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但是過於倔強的孩子,他們的人生軌跡真的有可能因為偏執而遠離正常軌道。

父母面對如此倔強的孩子,打肯定是打不服的,批評指責也不會有多大的效果,那麼父母到底應該如何把倔強孩子的毛「捋順」呢?


3


父母專屬的愛,讓倔強孩子不再倔


我兒子脾氣也很倔,但凡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任我說破嘴皮也沒有用,有時候我氣得抓狂,只想打他一頓,但是我更明白他的倔強需要我更多的愛來呵護。

父母想要讓他們倔強的內心柔軟下來,倔強的行為放鬆下來,需要這樣做:

首先,理解孩子倔強背後的心理。

倔強的孩子一般個性較強,獨立有主見,堅毅有魄力,自我管理能力突出,這就導致他們經常會跟父母的意見產生衝突。

當父母發現孩子經常跟你對著乾的時候,需要反省是否過於包辦孩子的事情,因為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和空間,才導致孩子倔脾氣發作。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父母可以給孩子兩個選擇,比如逛超市只能買一樣零食,是買奶片還是小麵包?讓孩子來決定,讓他體會選擇的自主感。

對於學齡期的孩子,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事先說明每一種選擇的結果,讓孩子選擇並且承擔相應的責任。

父母只有在懂得孩子倔強是在為自己爭取自主權的心理動因,才能在日常小事上給孩子選擇權,才能逐漸磨平孩子倔強的稜角。

其次,父母少說多聽,更尊重孩子。

有媽媽吐槽她女兒說,大冬天早上非要穿愛莎公主裙,還不肯穿打底褲,她沒有逼女兒穿,而是耐心問她為什麼不穿打底褲?

女兒這才說穿了打底褲,在幼兒園裡不好脫下來小便,媽媽很自責,讓女兒穿打底褲是為了保暖,卻忽略了打底褲比較緊身,孩子不容易穿脫,難怪孩子這麼倔強!

孩子倔強一方面是性格因素,一方面或者真的有其它原因,父母應該先聽聽孩子的想法,是否真的有父母忽略的地方。

只要孩子說得在理,父母就不應該再強逼孩子,而是應該提出更妥善的解決方法,相信孩子一定不會再倔強地反對了。

如果你家孩子也是個倔強的主兒,父母需要用更多的愛澆灌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懂得該倔強的時候要堅持,不該倔強的時候要妥協。


4


辨證地看待倔強孩子的個性


據英國研究表明,性格倔強的孩子在學業上的表現更加出色,長大後在工作方面也更加成功,能取得更高的薪酬。

為什麼說倔強孩子未來更出色呢?就是因為他們的意志不會輕易受到他人的影響而改變,能夠更堅定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

也就是說只要父母會引導,完全可以把倔強孩子的「倔脾氣」發揮到學習和做事上,他們成功的可能性比一般孩子會大很多。

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的科學家屠呦呦,她把一生都奉獻給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的研究上,但研究過程非常困難曲折。

在對100多種中藥水煎煮提物和200餘個乙醇提取物樣品進行各種試驗後,屠呦呦和課題組發現結果都令人沮喪,對瘧原蟲抑制率最高的只有40%左右。


「重新埋下頭去,看醫書!」


倔強的屠呦呦沒有放棄,終於因為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的一句「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而醍醐灌頂。

屠呦呦倔強的個性從小就有,出生於1930年代的她,在面對裹小腳的封建禮教,她堅決不肯妥協,倔強得誰都勸說不了。

後來在父母的支持下,屠呦呦勇敢地到近代中國第一所中西結合的小學求學,直到後來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奠定了她一生的研究方向。

孩子性格倔強本不是壞事,只是有些孩子不懂得哪些事情可以倔強,哪些時候不能倔強,這就需要父母的引導,才能讓孩子少走彎路。

正如有人說,命運總是垂青那些在風雨中,依然能倔強而執著的靈魂。

父母的引領會讓倔強的孩子性格更加堅毅,做事更加有耐力,那麼他們的未來之路必定會更加光彩奪目。




集科學與實用於一身的家庭教育軟體

中華家教APP 已正式上架

歡迎下載

收穫更多家庭教育課程及內容


歡迎留下評論與我們交流~

看完文章有收穫的話,也請分享到朋友圈噢!

搜索關注「家學寶」,您的轉發、評論、點贊是我們分享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cK7I28BMH2_cNUghd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