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為何始終將俄羅斯視為宿敵?是歷史的原因還是利益的博弈?

2023-12-22     郭哥文化

原標題:西方為何始終將俄羅斯視為宿敵?是歷史的原因還是利益的博弈?

導讀:西方對俄羅斯的態度說不共戴天有點誇張了,但是不太友好確實屬實。俄羅斯與西方不和的因素是由來已久,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原來的歐洲也因為利益、版圖與沙俄有矛盾,到俄國十月革命以後西方曾經發起武裝干涉;二戰後隨著美蘇爭霸以及北約、華約的對峙,冷戰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俄羅斯試圖融入西方但失敗了,北約持續的東擴以及俄羅斯併入克里米亞都讓西方和俄羅斯之間關係日趨緊張。不但持續的經濟制裁讓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沒有緩和,好容易迎來緩和機會的北溪二號又被美國橫加阻攔。西方和俄羅斯關係的緩和依舊任重而道遠。

沙俄崛起後與歐洲是彼此勉強包容

從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滅亡後,以伊斯蘭為國教的鄂圖曼就與歐洲成為了不可調和的死敵。歐洲為了拉沙俄加入抵抗鄂圖曼帝國入侵的站隊,把東羅馬帝國末代帝王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和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因此沙俄不但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雙頭鷹標誌,東正教也成為沙俄的國教。

雖然有鄂圖曼這個共同敵人存在,但是隨著歷代沙皇對歐洲領土的擴張還是引發了歐洲的警惕。來自不斷蠶食的領土紛爭以及宗教的衝突,讓以文明社會著稱的歐洲人對「野蠻人」沙俄沒有什麼好感。直到歐洲革命的爆發,沙俄以歐洲憲兵的身份鎮壓才讓沙俄更多地介入歐洲事務。當鄂圖曼不再成為威脅時,俄羅斯認為自己作為雙頭鷹旗幟和東正教的唯一繼承者應該取得東羅馬故地。隨著沙俄對於溫暖出海口的執著讓英法為了自己利益成為沙俄的對手。說來說去還是利益作祟,克里米亞戰爭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粗魯、野蠻以及脫離文明社會是歐洲對沙俄的固定印象,封建農奴制與逐漸走入資本主義的歐洲也有些格格不入。雖然因為利益關係在一戰中英法俄結成協約國,但是一戰還沒結束沙俄就因為國內革命解體了。

冷戰思維下的美蘇爭霸階段,西方與蘇聯對峙達到頂點

蘇聯成立以後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與西方的關係日趨緊張。尤其是在二戰以後邱吉爾鐵幕演說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形成了軍事對峙。雙方逐漸發展成在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的較量,長達半個世紀的對峙造成了極度緊張。

在世界兩極格局下發生了類似柏林圍牆、古巴飛彈危機的政治事件,美蘇一度在核武器、太空探索等多方面進行競爭。這是後來西方與俄羅斯不限不睦的最重要的原因,長達半個世紀對峙讓彼此互信不是短時間所能解開的。

俄羅斯試圖與西方緩和並沒有被接納,隨著北約持續東擴以及併入克里米亞西方與俄羅斯進一步緊張

雖然俄羅斯曾經向西方釋放過緩和氣候,但是俄羅斯龐大的軍事實力和恐怖的核武器存量依舊讓歐洲心存疑慮。而美國出於自己的目的更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出現,所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不斷東擴。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等等不斷加入加入北約,俄羅斯感到了自身安全的威脅。雖然俄羅斯多次表達發對北約東擴,但是北約依然不斷東擴。甚至包含與俄羅斯曾經合併數百年的烏克蘭都表達了積極加入北約的訴求。

俄羅斯把克里米亞併入本國領土的行為讓本就緊張的西方、俄羅斯的關係更加疏遠。不斷的經濟制裁讓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從上圖可以看出,北約幾乎通過東擴把俄羅斯壓制幾乎喪失了海軍出海口。如果北約成員國關閉領空的話,俄羅斯幾乎喪失了遠距離投送兵力的能力。去年還是保加利亞開放領空,俄羅斯運輸機才能攜帶S400飛彈參加塞爾維亞的聯合軍事演習。

小結:

無論是歷史淵源還是曾經的兩極時代,都讓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不會那麼友好。死者俄羅斯把戰略要地克里米亞納入版圖以及即將加入北約的烏克蘭的訴求,西方對俄羅斯的各種制裁不能停止。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aed62a6a3c43daa29871855cdb89e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