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翁同龢:其後人無償捐美183件文物引發爭議

2019-11-25     歷史天下

說起翁同龢,在清末歷史,甚至整個清朝歷史上,都是個知名人物。

不但源於他27歲以殿試一甲一名,考中狀元,開始為官生涯。

更因為同時擔任過同治,光緒,兩位皇帝的老師,堪稱兩朝帝師,榮耀無限,引人注目至極。

一生清廉為官,兩袖清風,為贊同和反對他的人都表示同意,世所公認,是清朝清流派的領袖,清流派主張"厲以風節",反對貪官污吏;敢於揭露弊政,甚至有時還直接指責慈禧太后。

可以說一生基本沒有污點了,在對外方面,也支持維新變法,富國強兵。

作為皇帝的老師,可以說是堅定的愛國者了,然而他的後人做的一件事,就惹人爭議了。

在2018年12月13日,一個重磅新聞震驚了世界。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在其官網宣布,接受了史上數量最多且意義最為非凡的一批中國書畫捐贈——翁萬戈家藏。

這批捐贈文物共有183件,該家族收藏共傳承了六代人之多。執行此次捐贈的是今年100歲的翁萬戈及其家人。

翁萬戈,翁同龢的五世孫,也是美國著名的華人社會活動家,八十年代曾任對中美文化起過積極推進作用的華美協進社的主席。

翁先生於193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次年,中日戰爭爆發,上海很快淪陷。

為了能完成學業,翁先生於1938年赴美在以工程著稱的普渡大學留學,並獲該校工程學學士和碩士。

之後取得了美國綠卡,並生活至今。

從四十年代初起,翁先生開始了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的工作,數十年來,翁先生參與拍攝和獨立製作了數十部教育片和紀錄片,向西方介紹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中國佛教》一片(1972)曾在1973年亞特蘭大國際電影節獲金獎。

2018年7月28日,翁先生於自己百歲誕辰當天宣布向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捐贈183件文物,為該博物館接受的史上數量最大的一批中國古代文物。

在過去的10年間,他曾向該博物館捐贈過21件文物,其中包括清代畫家王翬的《長江萬里圖》。

等於總共向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捐贈的文物多達200多件,且件件價值非凡,說成是國寶也不為過。

翁氏家族在清朝時是個名門望族,世受皇恩,翁同龢的崛起,得益於其父翁心存。

翁心存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後為同治帝師。

自此,翁氏家族進入鼎盛時期,稱「一門四進士、一門三巡撫;父子大學士、父子尚書、父子帝師」。

在道、咸、同、光四朝,翁氏兩代累任高官。咸豐六年(1856年)翁同龢以27歲中一甲一名進士後,便擢任翰林院修撰。同治四年,接替父業,入值弘德殿,為同治師傅,前後教讀九年。

同治病逝後,光緒繼位,慈禧又命翁同龢入值毓慶宮,為光緒帝師傅。是名副其實的兩朝帝師。

從教授光緒啟蒙識字到被撤職回鄉,翁同龢與皇帝之間以師生關係相處長達24年。僅憑這層關係,翁同龢定能在晚清內政外交中發揮重大作用。累至六代,因此留下了許多價值連城,有極高歷史價值的文物。

翁先生卻毫不吝嗇的翁氏家族的文物收藏全部捐出去了,捐給了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管,可以說是大手筆。

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不免為此議論紛紛。都說怎麼不捐給我國,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認為,這個結果,雖然讓國人抱憾,但也不必苛責,「現在是人家是美國公民,東西是美國公民的私人財產,捐給誰人家有自己的考慮,我們無權置喙。波士頓博物館技術條件良好,未嘗不是文物的好的歸宿。」

但更多的人則認為,目前中國對文物前所未有的重視,國有博物館保存條件也非常之好,這些文物是當時文物是國家混亂時出境的,如果到現在,未必可以出境,

因為這些並不都可以理解為私人收藏,更是國之重寶,翁氏家族把這麼多國寶無償捐給美國,而多年前給上海圖書館的古籍卻是通過拍賣收取了450萬美元,兩相對照,讓人多少不是滋味。「中國文物在國外就一定被善待嗎?未必,英國收藏的《女史箴圖》就被遭到了很大的破壞。」

還有讀者朋友說:「前兩天去清華大學博物館,看日本一美術館館藏的西方油畫,人極多。我跟女兒說,西畫在中國幾乎沒有收藏,來到中國不容易,要抓緊去看。

看了翁家捐贈美國如此多文物,鬱悶啊,中國書畫、祖宗的寶貝,想看的話,也得去那麼遠的波士頓看。要是一輩子不去波士頓,還就無緣得見了。」

翁氏家族最著名的成員當屬翁同龢,他是清代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狀元宰相,且兩入軍機,又身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是晚清政局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就像很多文官一樣,翁同龢酷愛藝術品,由他承接其父翁心存的收藏並逐步積聚而遂成大觀。這些文物收藏品,毫不誇張的說,大部分是翁同龢的心血之作,有他當時的收藏,還有翁同龢的書法,繪畫等文物。

有資料介紹說,翁萬戈是翁同龢的第五代嫡孫,今年91歲,家住美國新罕布夏州。他在郊區的住所幾十年來一直吸引著中國藝術的愛好者前去參觀。翁萬戈現已退休,一直製作有關中國歷史和文化教育的電影。

他本人是一位收藏家、詩人、藝術家。他說他承襲了家族的藝術愛好和歷史意識。

"如果沒有歷史意識,怎麼會收藏這麼多年呢,歷史意識在六代人甚至歷時更長的收藏過程中是最重要的支柱。"

據翁萬戈介紹,由於翁同龢沒有子嗣,他的家藏均傳給他哥哥翁同爵過繼給他的兒子翁曾翰。

在之後的翁氏世系傳承中,又有兩人因沒有子嗣,均從翁同龢另一個哥哥翁同書那一支的血脈里,過繼給孩子來繼承。這樣就輾轉來到了翁萬戈老人手中。

這麼說來,翁萬戈老人並不是翁同龢的嫡系子孫,是略帶支系的,他的這個做法,不知道作為同治,光緒皇帝的老師,兩朝帝師的翁同龢,是否會同意呢?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對此讀者朋友們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本文由歷史天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SZhvW4BMH2_cNUg_L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