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2020年法學考研報錄比參考書

2019-07-20     代代世界觀

大家好,我是育明教育的代老師。關於東北大學大學法學專業碩士考研信息匯總,了解一下。

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高水平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坐落於東北中心城市瀋陽,在河北省秦皇島市設有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由教育部、遼寧省、瀋陽市三方重點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為21世紀學術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最早設立研究生院的32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34所自主劃線高校之一。

一、東北大學法律考研招生目錄及人數

1、招生院系:法學院

2、招生專業:030100 法學

3、研究方向:

01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02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3 國際法學

4、考試科目:

(1) 101 思想政治理論

(2) 201 英語一或日語 或俄語

(3) 613 憲法學

(4) 805 訴訟法學(刑訴與民訴)

二、法律考研參考書目

《憲法學基礎》朱應平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沈福俊,鄒榮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製法》等行政法律,行政訴訟司法解釋以及最高人民

《民法學》 江平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刑法學》 曲新久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1年版本

《民事訴訟法學》 宋朝武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5年版本

《刑事訴訟法》 陳光中 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本

三、東北大學歷年分數線:

2019 公共課 50 專業課90 總分340

2018 公共課 45 專業課90總分330

預測2020年考研分數線 只高不低。

四、考研人必須養成的10個習慣

1.制定科學合理的複習計劃

每個人的學習情況不一樣,複習計劃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在複習計劃里一定要明確一點:多長時間內,完成什麼內容的複習。並且要儘量將這樣的計劃做細一些,最好細緻到一周內(甚至一天內)完成什麼內容的複習。這樣詳細的計劃會讓你的複習更有目標感,落實起來有據可依也會更好。此外,在制定複習計劃時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科目,為薄弱科目的複習多安排些時間。總之,考研複習就像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節奏地堅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績。

  2.及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制定完複習計劃之後,一定要嚴格執行,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複習任務。把每個規定的複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根據複習內容,為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複習任務,並要求自己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複習任務。這樣做,可以減少乃至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情況,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在完成每個具體的複習任務後,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時間段的複習中去。總之,千萬不要當「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的蹉跎先生。

3.做好筆記

在認真複習、聽輔導講座的同時,一定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多種顏色的筆。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僅能掌握當堂內容的30%,一字不落的記也只能掌握50%,而上課時在書上勾畫重要內容,在書上記有關要點的關鍵的語句,課後再去整理,則能掌握所學內容的80%。

  4.嘗試回憶與反覆識記相結合

我們在記憶一些知識點的時候,一般都會採用反覆識記的方式,即一遍一遍地背。事實上,心理學研究表明,將嘗試回憶與反覆識記結合在一起使用,記憶效果會更好。舉例來說,當識記完一部分知識點之後,合上書,將剛才所識記的內容在頭腦里像放電影似的放一遍。在放的過程中,遇到「卡帶」時候,即回憶不出來的時候,再重新識記這部分內容。嘗試回憶的方法還可以在你出去散步或者上衛生間的時候使用:在頭腦里問自己幾個關於剛才識記內容的問題,要求自己回答。如果回答不出來,回到自習室後的時候馬上翻看書或筆記將之記下來。這就好比牛反芻那樣,雖然將食物吃下去,其中可能有「夾生」的東西,休息時,再把食物回到口腔里,細細地加以咀嚼。

嘗試回憶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動腦筋思考。將所學的知識在大腦中「重現」,使其顯得突出、顯眼、深刻,自然起到鞏固強化記憶的作用。經常這樣回憶,不僅記憶力大增,而且還能養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此外,回憶是複習成果的無聲表達,如果表達不出來,自然會很著急地看書、翻筆記,自覺地把遺忘的部分作為重點來看。這樣看書和整理筆記就有了更明確的目的,積極性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5.過度學習150%

有的同學可能想,為了增加我們記憶的鞏固程度,那我就反覆地、不間斷地記唄。因為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嘛!但是,考研的知識點確實太多了,我們沒不可能有足夠無限多的時間來進行反覆的、不間斷的記憶。並且即使有足夠無限多的時間供我們記憶,我們也可能會發現,記憶效果並不與記憶次數呈單純的正比關係。研究發現:人們對所學習、記憶的內容達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序後,如果再用原來所花時間的一半去鞏固強化,使學習程度達到150%,記憶效果最佳。即過度學習150%時效果最佳,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是很不經濟的,因為過度學習太多,會出現注意分散、厭倦、疲勞等消極效應。在這種情況下,學習時間越長,越學習不進去,從而導致「報酬遞減」現象,記憶效果自然就不好。

6.充分利用好醒來後和臨睡前的時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記憶中會出現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前攝抑制是指先學材料對回憶後學材料的干擾。倒攝抑制是指後學材料對回憶先學材料的干擾。相比較而言,一天當中,剛剛醒來的時候我們的記憶將不會受到先學材料的干擾,臨睡之前我們的記憶將不會受到後學材料的干擾。所以,「醒來後」和「睡覺前」的時間是兩個絕佳的記憶黃金時段。睡前的這段時間可主要用來複習白天或以前學過的內容。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可知,對於24小時以內接觸過的信息,我們能保持34%的記憶,這時稍加複習便可恢復記憶。加之不受後攝抑制的影響,識記材料更易儲存,會由短時記憶轉入長期記憶。另外,根據研究,睡眠過程中記憶並未停止,大腦會對接受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編碼、儲存。所以臨睡前的這段時間是非常寶貴的。早晨起床後,由於不會受前攝抑制的影響,記憶新內容或再複習一遍昨晚複習過的內容,則整個上午都會記憶猶新。

7.不同科目交叉複習

很多同學在學習與制訂複習計劃時,總是喜歡半天或一天複習一個科目,而且一下複習很長時間,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的。研究表明,內容的相似性越大,相互間的干擾也就越大。而且因為複習一個科目的時間過長,容易產生厭倦感。所以,在複習時應該不同科目交叉複習,如果能做到文理交叉複習,則效果會更好。

  8.複習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有同學在複習的時候,往往只用眼睛看。如只看數學公式、英語單詞,不動手寫,也不動口讀。結果發現,在做題的時候往往將公式寫錯,將單詞遺忘。朱熹曾經提出,讀書要做到「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加上一個最好加上一個「手到」。其實歸根到底,就是我們在複習的時候要多通道協同記憶。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25%,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15%,若把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能夠記住65%。如果在加上動覺的參與,即「手到」,相信記憶效果會更好。所以,在複習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注意力集中(心到)、眼睛看(眼到)、嘴巴讀(口到)、手在寫(手到)。此法尤其適於複習外語、政治、數學公式這類一記憶性較強的學科內容。

9.形成知識網絡

考研需要複習的知識點非常多,將所有知識形成網絡就非常重要。舉例來說,如果已經複習完了政治科目中毛澤東思想概論的所有知識點,這個時候必須跳出單個微觀知識點的局限,將自己放在一個較為宏觀的位置來俯視這些知識點,找出這些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如果已經複習完了幾個知識塊,也同樣要俯視這些知識塊,找出知識塊之間的內在聯繫。總之,不能讓知識點零散地堆積在我們的頭腦里,一定要將它們組織起來,形成網絡。這樣,我們不但能快速、準確地找到我們需要的單個知識點,而且對所有知識點之間的關係有整體的認識,這樣在碰到綜合類題目時就能應付自如了。

  10.定期對複習進行反思

有同學在複習的過程中只顧埋頭複習、勇往直前,從來不回過頭來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複習狀況,。因為覺得回頭來看是浪費時間,影響前進的速度。但事實上,我們是需要不時回頭反思自己的。定期反思一下近段時間的複習狀況,有利於我們及時總結複習中的成敗,找出複習效果不佳的原因,發現複習中的薄弱環節等等,而所有這些將使我們在複習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

  養成良好的備考習慣時應該注意什麼?

1.從小事做起,注意細節。一個人的習慣好不好,素質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

2.要明辨是非,隨時提醒自己。

3.習慣是通過過程養成的,而過程都有開頭。只要是想好了準備做的事,就要果斷地開頭,不要拖,不要等。

4.開了好頭就要持之以恆,遇到困難要咬牙堅持,千萬不能鬆勁。

5.不要找藉口!這對於養成好習慣非常有幫助。人最容易原諒自己,事情沒做好,想辦法找一些原因,讓自己心安理得,這是一種壞習慣。它會讓你軟弱,會讓你偷懶,會讓你逃避,結果你喪失了勇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PBlGWwBmyVoG_1ZxC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