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風險警示發布,平台準備好了嗎?

2019-10-18     澎湃新聞評論

評論君說

央行上海分行此次及時發布了風險警示,其他相關監管部門也應行動起來,通過對平台的引導和約束抑制泡沫。

作者 |楊鑫宇

「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台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近日,央行上海分行發布《警惕「炒鞋」熱潮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

《簡報》點出了整治「炒鞋」亂象不可忽視的關注點:「炒鞋」平台。指出,毒、Nice、鬥牛等國內十餘個「炒鞋」平台,呈現出參與者數量多、交易量大、價格波動劇烈等特徵。「炒鞋」行業背後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值得警惕。

最近幾個月里,球鞋二級市場的炒作現象異軍突起。其實,在球鞋收藏領域,用戶之間的交易並不鮮見,限量產品也常常成為商家炒貨的對象,但讓交易迅速向全社會普及,從小眾變為大眾,顯著提高市場熱度的頭號「推手」,非平台類App莫屬。

在這些App出現前,球鞋的二手交易市場是典型的「愛好者市場」,有行情,但波動不大,圈子之外的散戶和大資本很少入場。然而,「炒鞋」App的登場,及大肆的廣告宣傳,讓市場迅速膨脹,出現了顯著的投機趨勢。這些抱著投機而非消費動機入場的「炒家」,讓球鞋的市場價格迅速被推高,達到了遠超使用及收藏價值的水準。

在亢奮的投機者眼裡,熱炒背後藏著巨大的暴富機遇;但在理性的投資者和監管層看來,更多是難以預測的可怕風險。對於這種典型的泡沫現象,倘若放手不管,「炒鞋」市場很可能會在哪天,因為「黑天鵝」事件而轟然崩盤。屆時,不僅投機者要「吃不了兜著走」,許多普通的球鞋買家,也會蒙受沉重的損失。

球鞋交易平台提供「證券化」交易平台

然而,就像開賭場的人不會在意個別賭客的輸贏、總能穩賺不賠一般,作為交易平台的「炒鞋」App,不會因為市場的波動蒙受損失。相反,在沒有外部制約的情況下,市場炒作越猛烈,作為中間服務商的「炒鞋」App越能獲利。換句話說,「炒鞋」App既扮演了讓市場迅速膨脹的原動力,也在炒作升級的過程中推波助瀾。因此,他們很難有動機對市場進行規範和整頓,承擔起幫助交易者規避風險的社會責任。

而且,在網際網路技術不斷升級,平台大規模湧現的背景下,球鞋、盲盒之類的收藏品交易市場與正規的金融市場,差異正在變得越來越小,許多收藏品交易市場都出現了「金融化」的趨勢。

因此,監管層必須及時轉變思路,不能再將這些市場看作民間的「小打小鬧」。我們可喜地看到,央行上海分行此次及時發布了風險警示,其他相關監管部門也應行動起來,對其嚴肅看待,通過對平台的引導和約束抑制泡沫。

網傳有人一夜虧了30萬,意圖輕生

同時,也要看到,不論收藏品交易市場多麼旺盛,和金融市場多麼相似,兩者之間還是有決定性的差異的。真金白銀、股票期權的價值雖也會受到炒作影響,但歸根結底是受到整個金融貨幣體系和法治大廈的支撐的。而球鞋、盲盒之類的消費品,市場價格完全由交易者的心理預期決定,且太容易受到一兩家廠商的掌控。

這意味著一旦市場被投機、炒作的心態綁架,混亂失序是遲早的事情。已經有年輕人投入大量積蓄,抱著「暴富夢」在球鞋交易市場上大肆活動,最後血本無歸的案例發生。有鑒於此,除了監管層面,仍要提醒個體充分認識到風險,謹慎入場,避免悲劇發生。

※ 編輯|甘瓊芳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有深度、有態度、有溫度的新聞評論,盡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7OY4G0BMH2_cNUgpk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