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建屋不建龍頓宅,十家起造九家敗」,龍頓宅什麼?

2023-04-24   關山聽風

原標題:農村老話:「建屋不建龍頓宅,十家起造九家敗」,龍頓宅什麼?

龍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常用來象徵祥瑞。在我民間傳統思想觀念中,大凡與龍扯上關係的事物,都是吉祥的徵兆。

可「建屋不建龍頓宅,十家起造九家敗」 這句農村老話之中,有一種叫「龍頓宅」的房屋,雖然帶了一個「龍」字,可民間認為不吉利,這是為什麼呢?

這裡我們得先了解一下,什麼樣的宅院或者房子,才是「龍頓宅」。「龍頓宅」這個詞有歷史來源,出自由明代萬曆年間王群榮編著的《陽宅十書》,原話是這樣的:

「凡人家蓋屋,屋後不可建倉庫,否則就叫龍頓宅,主家財不興。」

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大意是:只要是有人家修建房屋,正屋的後面不可以建倉庫,否則就是人們所說的龍頓宅,會讓家財不興旺。

從上面這句話可以看出,「龍頓宅」是指整座宅院的布局而言,不單指哪棟房屋。

只要在正屋後面建造了倉庫,整個宅院就成了「龍頓宅」,否則就不能稱之為「龍頓宅」。

民間對「龍頓宅」這個詞有多種解釋,主要的解釋是,糧倉是家中的龍之穴,為龍居之所。龍活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家財就會興旺,不愁吃不愁穿,日子過得好。而如果龍不活,年景就不好,影響家裡的收入。

舊時,我國長期處於農耕社會,不管是農村人家,還是城市一些大戶人家,主要收入來源靠農業。年景好,農作物豐收了,家裡的收入也就穩定了。如果農作物欠收,家裡就得勒緊褲帶過日子。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龍之所以被神化為神異動物,並被視為祥瑞的象徵,主要是因為龍可以布雲施雨。

舊時,每遇大早之年,農村民眾就自發到龍王廟求雨。而在春節期間,鄉村都要開展舞龍燈或舞龍的民俗活動,這項活的傳統主旨就是,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龍頓宅」之中的「龍頓」,在民間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龍頓」即「龍鈍」,也就是說龍遲鈍,沒有靈氣,沒有活力,要死不活。

另一種「龍頓」即龍叩首,龍在住宅內叩首,完全失雲龍的尊貴和尊嚴,有「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的味道。

舊時農村,所謂倉庫,就是指糧倉。這與現在的倉庫是不同的兩個概念。現在的倉庫可裝各種各樣的物品。舊時只有裝糧食的房子或房間才能稱倉庫,而擺放其他物品的房子或房間,則被稱之為「雜屋」或者「雜屋間」。

宅院裡倉庫為什麼不能建在正屋的後面呢?民間一些唯心論的說法,這裡就不討論了,這裡主要討論一下,「龍頓宅」的布局,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合理之處。

我國傳統民居中的正屋,按照民間習俗,既不能開窗戶,也不能開後門。農耕時代,糧食是一家人的命根子,糧倉是一家人平時看管最嚴的地方,糧倉出了問題,那可是關係到一家人的肚子大問題,容不得掉以輕心。

如果把建在正屋的後面,正屋後面無門窗,看管起來就不方便,如果有人偷竊糧食,很難發現。即便發現了,要雲制止和追趕偷竊之人,要從正屋前繞一圈,人早就跑了。再說,自己家取糧食也不太方便。

過去農家的傳統習慣,一般在正屋內,或者東西廂房內,隔出一小間房間用來儲藏糧食,哪怕家裡人口再多,住房再緊張,都會把糧倉的安排放在首位。這樣就有利於對糧倉的看管。

另外,從我國傳統民居的布局上來看,除了多進院中的後屋,與正屋一樣高,長寬也差不多,用來住女眷外,後面一般是不可建小房子的,或都比正屋低矮的房屋。

比如,在正屋後建小屋,是不可以的,民間俗稱為「停喪屋」。在正屋的後面附加接連披蓋,一邊倒水的披頭屋,也是不可以的,民間稱為「披孝屋」。

當然,舊時代民間所說的「龍頓宅」、「停喪屋」、「披孝屋」等,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民間所說的建這些房屋之後,造會成所謂的「後果」,是沒有道理的,不足為信。但是,這些說法在客觀上對村民建房起到了約束作用。

過去的農村建房,不像現在有一定的規劃,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在村莊建設和宅院的布局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形成了一些地方的民間習俗。

為了讓人們遵守,只能通過一些社會心理達成共識,從而形成一種民俗心理,並以此來「嚇唬」人。這些民俗習慣未必科學,但能規範人們的建房行為。

比如,村莊人家的宅院,均按幾橫幾縱來修建,且在一個平面和一條線上的宅院,屋脊高低一致,前後的院牆,或房前屋後的屋檐滴水一致,很少見到正屋的高代突兀和前後參差不齊。

再就是村裡的宅院修建,在房屋的布局上也基本一致,讓人感到每個宅院都是通過統一規劃設計的,是一個模子出來的。事實上,那時還沒有規劃設計這種概念,更沒有誰來管這種事情。

在還沒有村莊規劃的舊時代,村莊的建設錯落有致、有條有理,宅院布局相對合理,人們不敢亂搭亂建,與村民受到民間建房的傳統習俗約束並自覺遵守是密不可分。

我們現在還能夠從保存完整的古村莊中,看到這種村莊布局和宅院布局,對現代的村莊和宅院規劃,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