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是空調吹多了或者上火了
沒想到是又一次新冠感染」
「除了沒有連續高燒
喉嚨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又經歷了一遍」
......
近期,不少網友表示
自己又「陽」了
出現發燒、咳嗽、渾身疼等症狀
網友截圖
廣東7月新冠病毒感染髮病數
增加1萬餘例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7月份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顯示,7月1日至7月31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重症病例203例、死亡病例2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0例、基礎疾病合併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2例)。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樣病例新冠病毒陽性率從第27周(7月1日-7月7日)的8.9%持續上升至第30周(7月22日-7月28日)的18.7%。也就是說,新冠病毒感染呈現上升的趨勢。
全國哨點醫院流感樣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陽性率變化趨勢。(圖源:中疾控官網)
與此呈現相同趨勢的是,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的2024年6月和7月全省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6月廣東省新冠病毒感染髮病數為8246,7月為18384,增加了1萬餘病例。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今年7月廣東新冠病毒感染髮病數。
奧密克戎變異株為主
XDV系列變異株占比上升
病例數上升
那麼,病毒株是否發生了變異?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信息顯示,與6月相比,7月我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組有效序列,均為奧密克戎變異株,主要流行株為JN.1系列變異株和XDV系列變異株,其中XDV變異株占比上升。
全國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變異株變化趨勢
其中,XDV系列變異株占比由6月份的25.1%-32.9%上升至7月的38.8%-43.6%。「也不必緊張,現在的新冠毒力沒那麼強。」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科主任醫師印根權表示,目前病毒致病力已經大大降低,大眾不必擔心。
可能每隔四五個月
出現一輪流行高峰
針對這一輪流行情況,近日,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因毒株不斷變異和免疫屏障階段性衰減,新冠已與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類似,逐漸成為我國階段性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但其疾病的嚴重程度已維持較為穩定的狀態。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診療中心主任彭劼也指出,新冠病毒感染與流行性感冒相似,可能每隔四五個月就會出現一輪流行高峰。這種周期性波動,與毒株不斷變異以及人體內抗體變弱或消失有關。
夏季新冠感染
為何異常增多?
「氣候對於流感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傳播影響較大,存在明顯的季節性。但從已有數據來看,氣候對新冠病毒的傳播影響較小,並沒有一個明顯的季節性。」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說。
在他看來,新冠病毒在夏季仍有較高傳播率,可能受人員流動、聚集增加、病毒變異、個人防控措施放鬆、室內環境、個人免疫狀況等因素影響。
是否需要繼續接種新冠疫苗?
世衛組織近日呼籲,國際社會應關注夏季新冠感染異常增多情況,建議為最高危人群接種新冠疫苗。
那麼,普通人群是否還有必要繼續接種新冠疫苗?
盧洪洲認為,應關注權威部門發布的疫苗接種建議,並結合自身健康狀況、暴露風險和當地疫情形勢,做出決策。
「目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斷變異,雖然疫情形勢相對平穩,但仍存在局部散發和小規模流行風險。接種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後的重症和死亡風險,增強對病毒的免疫力。」盧洪洲說。
除了新冠
這些傳染病也需防範
手足口病
夏季也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臨床表現多以發熱,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缺乏等症狀。
預防手足口病應遵循「洗凈手、勤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曬衣被」的「十五字」方針,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埃及伊蚊傳播。典型症狀包括突發高熱,皮疹,面、頸、胸部潮紅,全身關節痛等。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熱的傳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9月。
圖源:北京疾控中心
目前沒有治療登革熱的抗病毒特效藥,主要採取對症治療措施。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防蚊隔離、早治療。
軍團菌肺炎
軍團菌肺炎是由軍團菌引起的,以肺炎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發病時間集中於每年的6-10月,高峰期為8-9月。
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以及肌痛、腹瀉、嘔吐等症狀,甚至會引起橫紋肌溶解、急性腎功能損害等,嚴重可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軍團菌常經供水系統、空調和霧化系統而被吸入,引起呼吸道感染。建議定期清洗消毒空調,保證空調冷卻水的潔凈。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對於高風險人群來說
新冠病毒可能成為
加劇病情的「導火線」
甚至導致死亡
務必高度重視
做好個人防護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中國新聞網、廣州日報、羊城晚報、河南疾控、廣州疾控、大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