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以來,一直降雨不斷的桂林曾讓中央氣象台都忍不住發出驚呼「桂林到底養了幾條龍?」
今年入汛以來,桂林市連續遭受了多輪強降雨過程,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氣頻繁,強降雨造成多地不同程度受災。
那麼對於桂林市民來說,最關心的就是在暴雨洪澇災害之後,桂林的蔬菜水果市場如今怎麼樣了。
根據市農業農村局公開的數據,截至6月中旬,我市共有9個縣區74個鄉鎮1818個村屯36.4236萬人受災,毀壞田地24619畝,農業直接經濟損失67600.33萬元,農作物受災面積46.0145萬畝,對農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給農民增收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其中,這次洪澇災害受災嚴重的有全州、興安、資源、靈川等縣。早春播蔬菜受連續陰雨天氣影響,導致葉菜類、茄果類蔬菜苗期生長緩慢和瓜豆類蔬菜播種死苗補播面積較大。截至6月底,全市夏播蔬菜面積27萬畝,與去年同期減少了1萬餘畝,下降了4.61%。
因為極端異常天氣等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蔬菜生產中病害發生嚴重,且因雨季偏多,防治難度也相應加大。
此外,因為極端異常天氣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死苗後重播種的面積偏大,病害發生率增加,用藥的次數增多,隨著農資市場的生產物質價格提升、人工投入成本上漲,導致蔬菜生產投入增加,最終影響產出投入比,降低了蔬菜生產的經濟效益。
在今年的洪澇災害期間,資源著名的紅提也遭受重創,減產約達四分之三,因為暴雨侵襲,即便在汛期存活下來的紅提品質也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影響到了上市後的銷售價格。
從廣西農業信息中心公布的農產品價格行情數據了解到,在今年7月13日-7月19日一周內,廣西主要農產品產地價格止跌回升,與前一周相比,蔬菜、水果產地價格環比上漲,食用菌產地價格小幅向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
其中,因為主產區蔬菜進入「夏淡期」,供應量逐漸減少,加上近期疊加的強降雨天氣導致蔬菜、水果受災、減產,上市量減少,致使蔬菜、水果產地周均價上漲。
此外,記者走訪超市、菜市及五里店果蔬批發市場等地,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綜合了解到,在前段時間暴雨洪災期間,桂林市場上的蔬菜價格平均上漲了20%左右。
「喔豁,這葡萄要9塊多一斤,吃不起。」27日,在桂林市內一商場超市內,兩位正在採購蔬菜水果的市民看了看葡萄的價格後放棄購買。王老先生說,平常他買的葡萄價格約在6塊左右,「等過段時間價格下降我再買。」
對於不少市民消費者來說,汛期的蔬菜水果價格有所上漲也基本能夠理解,不過更多人關心的是蔬菜、水果價格何時才能恢復常價或開始降價。在五里店果蔬批發市場,家族從事果蔬批發30多年的秦先生告訴記者,目前他批發銷售的本地水果主要有桃子、橙子、西瓜、百香果、葡萄,在前段時間的價格算是比較穩定的,沒有較大的漲跌。
隨著天氣轉好,農產品種植搶種、補種,接下來蔬菜的價格漲跌還不好預計,但是隨著暴雨季的結束,市場應該會有所緩衝。秦先生說,桂林本地的水果市場則會隨著各地水果上市的產品越來越多,包括北方大量水果上市補充,價格預計會慢慢往下走。
業內人士預計,8月之後接近9月,不出意外的話,蔬菜、水果的價格將會逐漸平穩或下降,市民消費者們可以再耐心等等價格回跌,目前多挑選一些價格平穩的水果、蔬菜進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