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二屆中國嬰幼兒發展論壇上,嬰幼兒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提出了新標準,嬰幼兒早期營養面臨著新的挑戰。與老版本相比,新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下調了蛋白質、鈣、磷、鉀、鈉和推薦攝入量,同時上調了維生素D、葉酸、B12、碘等營養素的每日需要量。文章還指出,在我國現有兒童當中,維生素D充足率僅有28.3%,其餘的都處於缺乏或不足的狀態,導致佝僂病的發病率持續走高。
冬季日照指數偏低,缺乏維生素D的現象更突出。那麼,「如何正確補充維生素D」成為媽媽圈的熱門話題,而部分媽媽覺得,多曬太陽身體就會合成維生素D,不必過分擔心。那麼,通過「曬娃」來補充維生素D的靠譜指數究竟有多少?為此,小編特意搜集了一些關於補充維生素D的常見問題,我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主觀型:冬天補D就可以了,夏天不用多此一舉。
靠譜指數--1顆星,推薦指數--1顆星
0-3歲嬰幼兒,尤其是早產兒、雙胞胎以及人工喂養的嬰兒,是缺乏維生素D的主要群體,因為他們先天的營養儲備不足,後天如果攝入不足,佝僂病發生風險會大大增加。特別是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節,日照並不能滿足日常所需,合理補充維生素D對預防佝僂病尤為重要。
因此,「冬補,夏不補」的觀點是錯誤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合成維生素D量的多少與年齡、性別、緯度、皮膚裸露面積、照射時間、紫外線強度、皮膚顏色等多種因素有關。隨著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霧霾天氣造成紫外線照射弱,加之城市人戶外活動比較少,孩子得不到充分的陽光照射,夏季同樣會出現維生素D缺乏。所以,夏天補充維生素D可不是多此一舉,而是必不可缺。
糊塗型:「曬娃狂魔」,天天帶寶寶出門曬不停!
靠譜指數--2顆星,推薦指數--1顆星
網傳最多獲取維生素D的方法就是曬太陽,但對於0-3歲的寶寶們來說,由於他們的皮膚表層比較嬌嫩,是不能長期大面積裸露日曬的,不僅容易曬傷,還會增加成年患皮膚癌的風險。對於大人來說,只要經常曬太陽,多吃些維生素D含量豐富的食物,如海水魚、動物肝臟、蛋黃和其他植物性食物,就能夠獲得一定量的維生素D。但是,鑒於嬰幼兒不能長時間暴曬在日光下,再加上日常飲食比較單一,動物肝臟又有富集重金屬和毒素的風險,不可頻繁食用,因此醫生往往會建議額外補充維生素D。
恐慌型:孩子缺維生素D了?怎麼補?趕緊補!
靠譜指數--4顆星,推薦指數--3顆星
如果媽媽們有及時補充的意識,是很值得稱讚的。根據目前正在使用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修訂版介紹,0-3歲的寶寶的每日維生素D適宜攝入量為10μg(微克)-20μg(微克)之間。換算成國際單位後寶寶每日維生素D的適宜攝入量為400IU-800IU,在《中國國家處方集(兒童版)》中,嬰幼兒的維生素D指導劑量同樣有此規定,每日按照這個劑量補充,是安全、有效的。如果沒有出現典型佝僂病症狀,每日補充400-800IU劑量就夠了;如果寶寶有典型的佝僂病前期症狀,需要明確診斷並在臨床醫生指導下增加補充劑量。
明智型:根據醫生建議每天AD同補,各項指標正常。
靠譜指數--5顆星,推薦指數--5顆星
全球範圍內主流的維生素AD產品都是人工合成製劑。對於嬰幼兒這個特殊群體,應選擇適宜的劑型,根據小編的經驗,年紀較小的寶寶適宜選擇單粒滴劑型產品,易於哺喂、方便吞咽,單粒包裝可使維生素AD不被分解,充分保證了補充效果。並且,人工合成的維生素AD製劑採用嚴格的藥品製造流程生產,安全性遠高於天然的魚肝油製劑。通常,從寶寶出生15天之後,醫生會建議父母每天給寶寶補充一粒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持續補充到寶寶3歲。
那麼,為何要選擇AD同補呢?首先,維生素A對於寶寶的視力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可以維護上皮細胞完整性,提高自身抵抗力,但我國整體0-6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情況不容樂觀,維生素A缺乏率為11.7%,亞臨床缺乏率為39.2%,合計超過半數存在維生素攝入不足的情況;其次,天然食物中的維生素A、D十分有限,寶寶通過輔食攝入的維生素A、D含量較少,單純依靠飲食攝取不能滿足嬰幼兒生長需要。因此,育兒專家和醫生也都會建議寶寶要AD同補,即從出生15天開始每日一粒伊可新,並堅持到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