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筆地勾描,直至風起,直至雨落

2020-04-03   紅鯉魚文化


畫家姚廣自幼酷愛繪畫,通過多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其作品也在全國美術作品展中頻頻入選並獲獎。尤其是2008年創作的工筆重彩畫《清夏》,在間隔了28年之久的第三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中再次入選,最終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為其履歷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姚廣:1978年生於山西。2003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07年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蔣采苹重彩工作室。現為北京台湖畫院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重彩畫研究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山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


2008年,作品《清夏》一榮獲「和諧家園」全國工筆畫大展優秀獎;作品《清夏》二入選「第三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作品《歲月流金》入選「第七屆全國工筆畫大展」;作品《鳶尾》入選「學院工筆—全國首屆青年工筆畫新銳藝術展」;作品《輕舞》入選「北京工筆重彩畫會畫展」;2009年,作品《歲月悠悠》入選「2009百家金陵中國畫展」;作品《秋戀》入選「2009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作品《風清揚》入選「微觀與精緻」第二屆全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出生的姚廣,受其父影響,從小就親近自然,喜愛繪畫。在外求學時,每逢暑假歸來,她都會騎車到城郊寫生。無數個清晨,她踩著尚未消失的露水,嗅著泥土散發的芬芳,端坐在田野間,一筆筆地勾描,直至風起,直至雨落。



自然與人文,是姚廣畫作永恆的主題。晉西北小城湛藍的天空、無垠的原野、冷峻的山峰、穿雲的飛鳥……這是她熟悉的風光,也是她創作的源泉。



「那一列列如哨兵般蔚為壯觀的向陽葵花,那一簇簇爭相綻放迎風揮舞的黃芥胡麻,那一株株身逾三尺恣意伸展的苦苣狗尾……這些隨處涌動的炙熱生命——旺盛、蓬勃、濃烈、絢爛、婀娜又多情,不滅亦不休。



《草色芳華》《清夏》《芥園拾遺》《歲月流金》等作品皆因此而生。正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探索真善美應是藝術創作的核心」,她如是說。



繪畫於別人而言,或為興趣,或為生計,於姚廣則是沉甸甸的責任。「這責任如此深遠,以致將貫穿她的一生,因她已然將繪畫當成了一生的使命來看待!她把對畫畫的感情全部滲透在作品裡。



從拓稿、勾線、上牆、敷色,每一步都用心去做,無一處不完善,無一處不踏實,每一筆中間都畫著認真到底的沉著。就算是用了淺淺的豆青積色,也絲毫看不出浮起來的氣息,讓人一睹曠野清風后心中一定。」同在蔣先生門下的師姐崔錫玲感慨如斯。



論及此,姚廣強調,是父親帶她走上了繪畫之路,雖然道阻且長,但父親的支持和鼓勵就是她最大的動力。自此,她心無旁騖、一往直前。對於如何創作好的作品,姚廣有著自己的領悟和解讀——「天地大相,壯美也纖柔,絢麗也素凈……整飭而簡約,有無相間,總讓人心動不已。



任何一種形式的生命,存在之時亦在悄然流逝。天人交感,心物相契,定格在瞬間即逝的靜美。摒棄塵世之紛擾,體驗寧靜之大美, 善哉,幸甚!朝聞道,夕死可也。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確實,「姚廣的畫作,給人最初也最深刻的印象即是本真。」「她將沉著堅定的心灌注在每一筆的平凡裡面。她簡單生活、溫暖做人,再用那樣的堅定來播種,自然會生長出美好蓬勃的花草,自然會有生動的鳥蟲紛飛進她的畫作里。」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陳明曾撰文評價:「姚廣筆下的花草蟲禽都似籠罩在一種格外靜謐的氣氛中,清新雅致的色調也使畫面呈現出一種別樣的靈氣。



《歲月流金》中安靜綻放的向日葵、《輕舞》中高雅清逸的蜀葵、《春醒》中瑩潤潔白的玉蘭,以及《芥園拾遺》中婉約的花和飛舞的蝶,無不融入了畫家的情思。或許,這些清遠絕塵的花卉正是畫家自身的寫照。



再仔細看,還可在姚廣的工筆中感受到一種脫俗的夢幻感,仿佛她筆端的花草是由天宮跌落人間的,正如鄭燮在題畫詩中所云,『春雨春風洗妙顏,一辭瓊島到人間』」。



姚廣的畫就是有著這樣的氣質,亦真亦幻,似簡若繁,既清且艷,剛柔並濟。若此刻再讀「天地大相,壯美也纖柔,絢麗也素凈……」自有一番況味。



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這是一種對生活的接納與滿足,看似淡然,實則飽含智慧。時光那麼長,愛讓人成長,一個對自然、生活、乃至人類社會,有著最質樸情懷的畫家,一定有著最善良而純粹的心性,而這樣的心性,勢必會綻放華光。


一筆筆地勾描,直至風起,直至雨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