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自嘲詩」,看似淒涼無奈,其實霸氣豁達

2022-04-08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自嘲詩」,看似淒涼無奈,其實霸氣豁達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這是北宋文豪蘇東坡在生命最後階段寫下的一首自嘲式的六言絕句,他用一種自嘲與調侃的口吻,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總結和回顧,雖然看上去有種淒涼和無奈之感,但實際上卻充滿了霸氣與從容。

蘇軾

以世俗的角度來看,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失敗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蘇軾本人,對自己的生平實事求是地做了兩句總結: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被貶謫三地,非蘇軾所願,或許對仕途中人而言,被貶他鄉並非一件光彩的事情,蘇軾或許也曾為之痛苦、為之憂愁。

蘇軾

但在生命最後的階段,蘇軾以一種非常豁達的心境,將自己的落魄經歷升華為生平功績,當我們站在歷史的維度重新審視蘇軾的一生,就能體會蘇軾當時的心境,是一種精神的脫變,是對苦難與挫折的超越,更是心靈的升華。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蘇軾,毫無疑問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蘇軾,仍然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正常人,無論他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他也照樣會有情緒化的時候。

蘇軾

比如在自題金山畫像這首詩開頭的兩句: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在這兩句詩當中,就流露出了一種淒涼、一種無奈的情緒。

心似已灰,就是心如死灰的意思,也就是說蘇軾當時的心境,就如古井無波一樣寂靜,回首一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一種無悲無喜、無怨無悔,甚至無欲無求的境界;

蘇軾

不過,儘管蘇軾的心境如此,但作為一個血肉之軀,他在宦海浮沉的人生經歷,就如一葉孤舟漂泊不定,值得慶幸的是,宦海浮沉的蘇軾,終究沒有隨波逐流,他在漂泊的歲月中,活出了真我的本色。回望自己的生平,蘇軾既有傷感,也有無奈,但卻至死不悔!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蘇軾這兩句詩,滿是調侃詼諧之意,在這種自嘲式的口吻背後,其實是一種悲涼和無奈的感慨——這輩子哪有什麼功業呀,不過是一貶再貶的失敗經歷而已。

蘇軾

如果再結合詩的前兩句,蘇軾的人生就可以濃縮這樣一句話:宦海浮沉,一葉孤舟。從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再到流落惠州與儋州,正是這坎坷的經歷,讓蘇軾真正參透了對人生的領悟,直至生命的終點,蘇軾以一種從容豁達又不失霸氣的姿態,走完了最後的旅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fcb93fc76fe9222bfecefd3e9b01e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