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川西,少了丹巴怎麼行?

2023-08-21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去川西,少了丹巴怎麼行?

去川西,少了丹巴怎麼行?

橫斷深處,大渡河畔,

藏著一片秘境的天地。

這裡既是「千碉之國」,

也是嘉絨藏族世居之地,

更是《西遊記》中「女兒國」的原型——

「東女國」遺址所在,

這就是丹巴,

一座隱藏在橫斷山脈中的秘境之城。

丹巴最為響亮的名片是:

古碉、藏寨、美人谷

然而,當我們深入了解這片土地後,

就會驚喜的發現,

丹巴的魅力遠不僅限於此!

丹巴,好一座川西秘境之城!

丹巴位於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屬於甘孜、阿壩兩州連接地帶,是深藏在橫斷山脈中的世外桃源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執行總編單之薔認為「中國的美景在棱上」,而「棱」是造山地帶,是地球構造運動最為劇烈的地方,是高大壯美的山脈出現的地方,山的出現,彙集水流,水流成河,河切出峽谷,再創造出更多極致景觀。

大橫斷奇美,更美在甘孜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增附刊 2022年07期

事實的確如此,處在「棱上」的丹巴,具備了橫斷山脈地理最經典的特徵。全縣境內峰巒迭嶂、峽谷幽深,最高海拔5820米,最低海拔1700米,相對高差達到驚人的4120米,有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被譽為「岩巔上的」。

當來到丹巴縣城,一定會被城區的奇特布局、四周環繞的高山和湍急的河流所震撼。海拔僅有1800米的縣城,大小金川兩條河流在此相匯,再向東南奔去,始稱大渡河,丹巴縣也被稱為「大渡河畔第一城」。

丹巴縣城

在大小金川之間,聳立著一座神山,它是嘉絨藏族文化中心——墨爾多神山。其山為岷山之源,主體橫錯在岷山和邛崍山脈結合部,呈南北走向,余脈延伸至阿壩州境內。

墨爾多主峰高聳入雲,四周的群山一同朝向主峰,猶如「千山共捧,萬人齊朝」的壯觀景象。登上墨爾多峰頂,便可望見四姑娘山的英姿,峨眉山的金頂,岡底斯山的雪頂。

墨爾多神山

如果說橫亘在丹巴東北部的墨爾多神山作為神聖的象徵被來往的人們頂禮膜拜,那麼丹巴西部的黨嶺雪山則是一處徒步天堂。它位於橫斷山系大雪山脈的北端,集合了雪峰、海子、溫泉、草甸、叢林等元素,一步一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戶外愛好者慕名而來。

黨嶺最佳旅行時間在秋季,

這時候的黨嶺呈現五彩繽紛的璀璨

黨嶺雪山主峰夏羌拉山,藏語意為「美女神山」,它與山腳下村莊的垂直海拔落差足有兩千多米。

若親自體驗了在短短二十公里之內跨越這般天塹,也就懂了什麼才算是徒步界的天花板。此外,色彩各異的30餘處高山湖泊,每一處湖泊都有獨特的形態,環山繞谷,分外靈動,仿佛是大自然賜予到此漫步者的特殊獎賞。

眾多湖泊(海子)中,最值得一看的是海拔4000多米、形似葫蘆的葫蘆海,是黨嶺最著名的景點。

高山之下便是湍急的河流。丹巴是邛崍山和大雪山之間的一個高山峽谷區,這裡擁有獨特的山形河勢——「漩渦狀旋鈕構造」,大金川、革什扎河、氂牛河、小金川、大渡河5條河流,以丹巴縣城為圓心,呈梅花狀向四周散開。

這是一幅法國SPOT衛星於2001年1月拍攝的丹巴地形圖,5條山脈與5條河流所組成的360度輻射狀地貌,形若梅花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2006年12期

供圖/阿布

具體來看,5條河流形態各異。氂牛河安靜秀麗,猶如仙境,兩岸布滿許多草灘。當河流來到丹巴縣東谷鄉的峽谷地帶,兩岸的植被隨著海拔的提升,從針、闊葉林帶,高山草甸,再到雪山美景的轉變,仿佛一座「天然盆景」,將橫斷山脈的峽谷地貌特徵和春夏秋冬四季展現得淋漓盡致。

丹巴氂牛谷

革什扎河兼有秀麗與險峻,山窮水盡的時候,原始的世界忽然露面,好風景總是藏在道路就要中斷的地方。大小金川地勢險峻,深溝巨谷,大地好像露出了五臟六腑。它們在丹巴章谷鎮匯合後向南成為大渡河,大渡河甫始,就呈現王者之勢,開闊大氣、平緩深沉起來。

丹巴大渡河峽谷

丹巴還有一處高原牧場,被三座神山環抱,生活在這裡的牧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莫斯卡」的名字也很有特點,乍一聽還以為在國外,但其實是藏語方言意為祥瑞平坦的地方。

正如藏語所言,此地在4500m以上為古夷平面的殘留,地勢平坦開闊。善良的人們在這裡築起居所,一座座房屋聚集在一起形成村落,村落又被高高的圍牆包裹如同城堡。這座高原袖珍城為這片土地增添上獨特的魅力,使其在整個涉藏地區中獨樹一幟。

莫斯卡

莫斯卡的四周,常有旱獺出沒。這種憨態可掬的動物其實十分膽小,一旦有些許風吹草動,就以極快的速度鑽回洞內。

莫斯卡的旱獺卻不一樣,由於受到這裡善良藏民的保護,它們是高原上的精靈,是虔誠的陪伴者,它們逢人便作揖,喜歡與人親近。當遊客到來的時候,也不時有旱獺跑過來,抱著人的腿要食物。(提醒:來到這裡,請遠離旱獺,善待這裡的每一個生靈!)

莫斯卡的土撥鼠

值得一提的是,去川西有一條距離成都最近的甘孜州秘境小環線——G317-S572(丹道環線)

丹巴出發至道孚360公里的路程中,囊括黨嶺雪山、玉科草原、道孚民居、龍燈牧場、墨石公園、木雅嘎達、亞拉雪山、氂牛谷天然盆景、美人谷丹巴,以環線形式串聯起甘孜州丹巴縣和道孚縣的美景,是一條名副其實的人文與風光相互交融的秘境大道。

中國丹道秘境環線

圖源:線上道孚

丹巴也由於處在低海拔的河谷地帶,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形成了四季皆宜的丹巴經典遊覽指南:春賞花、夏納涼、秋選美、冬沐陽!這一獨特的氣候特點,使得丹巴成為一個適合全年旅遊的勝地

春季,開滿梨花的甲居藏寨

千碉之國與嘉絨藏寨

橫斷山脈孕育出無盡美景,漫步其中,便能體會墜入景觀寶藏庫的感覺。應接不暇的美景,讓遊客們看得眼花繚亂。想要引人注目,就得拿出自己最佳的珍藏,所以川西地區的每一座城都「很卷」。

正是有了古碉、藏寨、美人谷,丹巴從一眾川西之城中脫穎而出,早在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系列中就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的第一名。

丹巴縣是嘉絨藏族主要分布的區域,嘉絨藏族作為藏族的一個支系,被定義為生活在河谷一帶從事農耕的藏族,在四川多地都有分布。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讓這裡成為了漢羌藏重要的民族走廊。

罕額依遺址——丹巴縣中路鄉(墨爾多山鎮)發現一處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標誌了川西高原的石砌建築傳統,至少在5000年前已初步形成。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增附刊 2022年07期

攝影/陳志文

據實物和史料記載,新石器時代,丹巴一帶就有了先民生活。唐代以前,這裡形成了「嘉良夷」、「白苟」、「哥鄰」等部落。到了唐代,吐蕃和大唐在邊境常有戰役。

為了固守邊境,吐蕃贊普調來了大量軍隊,駐守在大渡河、岷江一帶。吐蕃瓦解後,這些軍事將領又各守一方,成為了本地土司,與當地土著部落融合、繁衍,逐漸形成了嘉絨藏族

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嘉絨藏族跳起了鍋莊舞

圖源:丹巴縣融媒體中心

由於自然環境和歷史發展因素,嘉絨藏族有著區別於其他藏族支系的生活生產方式。他們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之道,用石頭壘起房屋,牆外用當地的觀音土(現多改為石灰)抹上了他們熱愛的白色,紅色部分則為木頭。

一幢幢紅白黑配色、外形美觀、網格統一的寨房依著起伏的山勢迤邐而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

甲居藏寨,「甲居」在藏語裡意思是百戶人家。居住在這裡的藏族人家,沿著起伏的山勢,在相對高差近千米的的山坡上,建起了一幢幢藏式樓房,點綴在大金川河谷的綠茵間。

這種房屋多為四層,底層為畜圈,二層為廚房、貯藏室和鍋莊房,三層作居室、陽台,四層被稱為「拉吾則」。「拉吾則」的含義是曾經建造碉樓的地方,屋頂有四個高出的塔狀石角,小屋一般都是供奉神位的經堂,象徵性地代表著碉樓,這便是丹巴的藏式民居與普通藏式民居不同之處。

碉樓是一種軍事建築,通常有二三十米高,通過建造此類高大的碉樓來防禦外敵入侵,是藏族人和羌族人獨創的建築形式。

丹巴古碉在造型上有四角、五角、八角和十三角之分,碉角越多,建造工藝難度越大,蒲角頂上的十三角碉是惟一留存下來的孤品,被視為碉中極品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2018年10期

橫斷山脈的廣闊天地都有古碉分布,但保留最多的還是在丹巴地區。丹巴是川西高原上碉樓分布最密集、數量最多的地方,共保留著碉樓562座(2004年統計,包括殘損的),被譽為「千碉之國」。最令人驚嘆的是梭坡古碉樓群,這是丹巴古碉最為密集的地方,共有175座聳立在梭坡鄉。

丹巴梭坡村的藏寨碉樓群

站在河谷向上望去,造型別致、層次分明、色彩明艷的民居與古碉,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迤邐起伏的坡間崖旁,是當地人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完美演繹。

丹巴有個美人谷

在丹巴曾有這樣一種說法:「丹巴自古出美女,美女出在巴底鄉」、「巴底的女子,中路的漢子」。過去丹巴所稱的「美人谷」指的是巴底,從近些年的情況來看,丹巴不僅是巴底出美女全縣的5條河谷都出美女,而且各有各的特色

高高的鼻樑,大大的眼睛,健美的形體,是丹巴美女給人的總體感受。

自21世紀初以來,每年一度的丹巴嘉絨風情節已成為丹巴地區的一項選美盛事,以金花、銀花、石榴花冠以選美前三名的女子。隨著選美活動的延續,以丹巴美女為代表的康巴美人,就開始引發外界關注,「丹巴有個美人谷」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

丹巴嘉絨風情節

圖源:丹巴縣融媒體中心

對於「美人谷」的由來說法不一:

一說丹巴是古東女國故地,有女王的遺風留韻;

一說西夏王朝滅亡之時,大批皇親國戚、後宮嬪妃從遙遠的寧夏逃到山美水秀的丹巴,因而造就了「美人谷」;

一說很久很久以前,一隻鳳凰飛到了墨爾多山,隨後化成千千萬萬美麗迷人的美女,於是墨爾多山下便成了美女如雲的地方。

《西遊記》中描寫的「女兒國」給人留下了無盡遐想,在歷史上,橫斷山區的確存在過一個女兒國——東女國。儘管都城遺址尚未確定,但很多觀點都認為東女國所在範圍主要在大小金川流域

嘉絨藏族也被被認為是

生活在嘉絨地區的東女國後裔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2018年10期

但從地理上談論丹巴為何出美人?其原因就藏在丹巴的河谷之中

5條河流以縣城為中心呈梅花狀向四周散開,切割出一塊塊山原、台地,又孕育出綿長的地理通道。橫斷山脈帶來了巨大的地理阻隔,使每條河谷的居民產生了不同的族群文化,不同之處直接體現在了五花八門的語言上。

僅一個丹巴縣有著藏語康方言、嘉絨語、爾龔語、安多語等多種語言,鄉鎮之間有時候都很難正常溝通,需要藉助漢語才能勉強交流。

丹巴縣中路藏寨,遠處是藏區的墨爾多神山

語言不通卻不會阻攔婚姻的紐帶再次融合,反倒讓不大的丹巴縣出現了類似「混血」的顏值效應。丹巴人群的多元化和交融狀態,正是橫斷山區的一個縮影。

雪山、草原、湖泊,

與這裡特有的碉樓、藏寨、美人,

共同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的和諧畫卷!

丹巴,絕對算得上一處川西寶藏旅遊地!

夏日炎炎,熱浪滾滾,

尋找一處清靜納涼勝地勢在必行。

而在丹巴黨嶺雪山腳下,

「丹巴有風·清涼一夏」納涼音樂嘉年華

已經掀起了一場獨屬於

美人谷丹巴夏納涼的旅遊新浪潮!

不如抓住夏日尾巴,再來一場旅行吧!

參考文獻

[1]于堅,丹巴 橫斷山中的歷史活化石.中國國家地理 2006年12期.

[2]于堅,莫斯卡 詩意地棲居.中國國家地理 2007年02期.

[3]焦虎三,石頭與夯土的樂章.中國國家地理 2006年10期.

[4]李忠東,誰在甘孜唱情歌.中國國家地理增附刊 2022年07期.

[5]小米,一方水土一方屋.中國國家地理增附刊 2022年07期.

[6]于堅,丹巴:橫斷山中的千碉之國.中國國家地理 2006年11期.

[7]林俊華,康巴為何出美人.中國國家地理增附刊 2022年07期.

[8]丹巴縣特色文化資源調查.四川民族學院 學報編輯部.2019-10-18.

[9]魏偉,橫斷山區東北部的高山深峽,隱藏著嘉絨藏人的生存「密碼」.中國國家地理 2020年08期.

[10]曉然.中國傳統古村落之丹巴藏寨[J].中國工會財會,2019(05):53.

[11].錦繡中華之丹巴藏寨[J].資源與人居環境,2014(08):82.

[12]瀋海濱.丹巴藏族之美[J].今日民族,2014(04):47-48.

[13]盧海林.走進中國最美的鄉村古鎮——丹巴[J].黃金時代(學生族),2012(02):48-49.

[14]堂珂.丹巴藏寨:中國最美的古村[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07(05):52-53.

[15]杜渝,王鈾.千碉之國 丹巴[J].中華手工,2004(03):60-63.

[16]張昌富.墨爾多神山及嘉絨藏族的山神崇拜[J].西藏藝術研究,2003(02):83-87.

[17]田犎,丹巴:眾神居住之地.好玩甘孜,2022-09-16.

因微信近期推送規則改版

未加「星標」就無法展示完整封面

將會錯過我們精挑細選的大圖封面

後續精心編輯內容

也很容易被淹沒

若您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為我們添加愛的「星標」

中國國家地理視頻號

大美中國,山河錦繡

本文創作團隊

編輯:廣平

設計:巍巍

圖片:視覺中國、圖蟲

話題

你對丹巴還有哪些深刻的影響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e534beb53ab17d4e9fc69451b69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