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十字會紅了兩次,一次是因為郭美美,另一次則是因為此次疫情。
大眾輿論一邊倒的指責紅十字會的貪婪和不作為,憤怒的斥責其」沒良心」。
武漢紅十字會的所作所為的確讓人側目,這個地是無論如何都洗不白的。
但同時筆者在思考一個問題:市場經濟,商業社會,一切以追逐利潤為核心,如果換作是你在這個位置,你的表現是否就會比武漢紅十字會好多少?
那位說了,我肯定會比他們做的好,因為涉及救人的大事,這點素質怎麼會沒有?
筆者覺得不要太信任人性,很多事情一旦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掛鉤,當你不再是一個看客,而成為當事人的時候,你完全不知道最後勝出的到底是人性還是魔性。
在此次疫情中,大發國難財的可不在少數,黑心代購,天價口罩,造假口罩也是時有耳聞。
所以筆者認為要想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靠自律是不行的,人性只有在嚴厲監管面前才會有更大的機會展現出其美好的一面。
這兩天加拿大爆出了本國歷史上最大的稅務騙局,而且巧合的是這個案子也是涉及一家慈善機構,和武漢紅十字會遙相呼應。
這個案件似乎也能證實了筆者的觀點:人性靠不住,監管不能松。
這個案子利用的是加拿大稅法中的一條優惠政策:如果納稅人向慈善機構捐款,那麼稅務局允許該納稅人在稅前抵扣該筆捐款,該筆捐款所對應的稅金也予以退回。
這個政策的意圖很明顯,就是鼓勵大家做慈善。很多國家,包括中國,都有類似的慈善退稅政策。
但這個政策的漏洞就在於作為受捐贈方的慈善機構在稅法上屬於免稅企業,無論它接受多少捐贈,都不需要納稅。
脫離了監管,惡魔出現了。
此次涉案的慈善機構名叫Global Learning Gift Initiative (GLGI)。
它做了一件事情:讓捐贈者捐贈少量現金,然後虛報捐贈數額向捐贈人開具收據,捐贈人憑這張虛報收據向政府申請退稅。
舉個例子,A向GLGI捐贈了100元善款,按照他的邊際稅率(假設30%),稅務局會退給他30元稅款。
現在GLGI給A開具了1000元的捐贈憑證,A拿著這張憑證就可以問稅務局拿到300元的退稅。
A付了100元,拿到300元,凈賺200元。
那麼GLGI呢?由於它是慈善機構,無論是100還是1000,它都不用交稅。
完美!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的報道,此次案件涉案人數高達40,000人,涉案時間長達10年,涉案金額達5億加幣,報道沒有談到涉及退稅總額是多少,僅說從稅務法庭公布的決定顯示,僅2年時間,退稅就高達4億加幣。
稅務局已經向這4萬人提起了集體訴訟。
環球郵報舉了兩個例子,一位居住在安省Oshawa的居民Alexandru Tudora於2005年向GLGI捐款了5000元,然後要求稅務局退稅$30,526。
薩省的一位退休教師Douglas Moshurchak於2004年向GLGI捐款$14,250現金,卻申報了$57,004的慈善捐款,他在成功獲得退稅後,次年更是申報了$928,052的慈善捐款,獲得退稅超過20萬加幣。
更令人髮指的是GLGI取得這些捐款後,僅在帳上留下了10%,剩餘的90%都流入了操作者個人腰包。
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法庭上,一些虛報捐贈的納稅人竟然還敢明目張胆的跳出來,對著法官信誓旦旦的辯解,他們自己也是受害人,他們捐贈了100元,GLGI卻給了他們1000元的收據,這個錯在GLGI,不在他們自己,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只知道按照程序拿著收據申請退稅。
該案件的法官Pizzitelli在判決中寫下了這麼一段話:他們(捐贈人)忽視了稅務局明確無誤的警告,他們不能對實際情況視而不見,不能為別人的欺詐行為所帶來的後果而指責別人,他們也應該清楚,加拿大公眾不應該為這些損失買單。
脫離了監管,惡魔在人間,無論中外,人性使然。
如果您覺得文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及時獲取實用好文章!
「理個稅」提供最專業個稅資訊及籌劃與綜合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