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場逗伴匠
前兩天,開完部門月度總結會議,我大致看了下屬們的現場筆記概況,結果是千差萬別。
有的人,從第一行寫到最後一行,整個筆記本滿滿當當,似乎內容很豐富。
有的人,一頁紙就寥寥幾行字,內容呈現有些雜亂無章,不知道想說什麼。
有的人,頁面分區記錄,紅藍黑三色有序標識不同重點的內容,圖文並茂。
其實,從一份筆記就能夠看出這個人的職場生產力,學會做筆記其實可以創造好效益。比如大家會有很多好想法,比如一個漂亮的筆記本、一支個性的筆、一堆五顏六色的標籤貼......
我發現,如果可以進行視覺化的記錄呈現,其輸出效果與價值遠勝於純文本。職場中,如何通過視覺表達讓筆記帶來生產力?有三點需要去好好琢磨:
第一,為什麼要做視覺化筆記?理清思路,發揮創意。
第二,什麼是視覺化筆記?通過圖形來進行深度思考。
第三,視覺化呈現的高手如何煉成?需掌握五個步驟。
當你學會做視覺化筆記,便可以讓記錄的內容高效轉化,為工作學習助力,帶來強大行動力。
一、 為什麼要做視覺化筆記?理清思路,發揮創意。
還記得自己日常工作中的筆記是什麼模樣嗎?
你可以抽時間,回看下自己或同事的筆記本,多半的結果是記錄的信息量不少,但作為查閱者,幾乎找不到當時內容的重點,分不清核心問題在什麼地方。各項密密麻麻的信息,看上去乏味無趣沒價值,有的看過之後,甚至不想再看第二遍。
有一次乘坐地鐵,在入口處看到一個可以自助拍照的設備。
旁邊有一位穿著黑色運動鞋的男生,站在設備前看操作說明,沒有堆砌般的文字說明,取而代之的是分步驟的圖示化解說,一目了解。其中,關於顧客痛點的圖示化表現是亮點,比如它用巨大的問號加上四大關鍵詞進行展現:「膚色過暗?色斑?眼袋?黑眼圈?每一個都不想要,隨手一掃定製您的專屬證照。」
同時,旁邊還有清晰的操作說明,言簡意賅,一看就懂。
這是一種圖文並茂,也是視覺化呈現的魅力所在。
細想一下,為什麼要做筆記?
我們不過是希望從大量的信息中抓住核心關鍵,在內容整理中記錄關鍵要點。
普通的筆記難以達到上述效果,而視覺化筆記能夠從三個角度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內容記錄與價值輸出。
角度一:讓呈現通俗化
畫一張手繪畫圖,越簡易越好,將想法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來快速呈現。
角度二:讓內容場景化
記錄當場內容與想法,並結合自身想像,讓左腦和右腦一同發力,構建基於內容本身的一個模擬場景,更生動有趣且容易記憶。
角度三:讓重點條理化
即便是再多的信息內容,沒關係。學會去進行重點提煉,從繁雜的內容里去粗留精,進行重點羅列。然後,參照邏輯先後順序,進行條理化排列,自己容易理解對方看起來也容易吸收。
俗話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務必從筆記內容的布局層面,讓重點內容條理清晰。
要知道,一個人的筆記,通常意味著其思維實力。
二、什麼是視覺化筆記?通過圖形來進行深度思考。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每天都離不開各種記錄,但是不是每一次都產生了價值呢?值得深思。
所謂筆記的能力,其實是考驗我們快速吸收、處理並提煉核心信息的能力。工作中,如果你學會做筆記,這也是一項職場競爭力,尤其是善於做視覺化筆記。
如何理解視覺化筆記?
舉例,有次路過一條常去的美食街,看了一下對面的那排門面的招牌。
只有一兩家能讓我印象深刻,事實證明也就那兩家生意最好。
我從左往右仔細看了每家的店招,其店名如下:海鮮燒烤、小炒菜、餃子館、老哥私房菜、川娃辣子魚、鮮魚館、農家小菜、小吃店、烤肉店......
其實,從他們的店名就可以基本判斷其生意的好壞。
這是生活場景里的視覺影響力。
想要生意好就得有明確的目標,圖文並茂進行信息外化,讓顧客能夠清晰知曉。
回到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我們所講的視覺化筆記,有三個層面的含義:
將文字內容轉為視覺元素有條理地呈現出來。
你不需要畫得多麼漂亮,而要用合理的視覺元素,簡單明了去表現出信息的關鍵要素。
如下圖,我在描述《深度工作vs浮淺工作》時的視覺化對比:
筆記里所呈現出來的內容,要麼是價值增量的信息點,要麼是有助於理解的表達呈現。
如有些地方不需要用文字內容表現出來的,一個直觀的圖形更能打動人心,體現出重點。
整理內容中的關鍵想法,深度思考其中關聯。
訓練自己對有效信息的篩選能力,捨棄無意義的廢話,以免占用筆記本的篇幅與空間。
真正會記筆記的人,不是將所聽到看到的信息,全部記在本子裡,而是邊聽邊想邊整理。
要善於及時記錄,有些靈感點子說來就來,就在那一瞬間,快速記下相關的想法及思考。在一步步整理中,去思考彼此之間有怎樣的關聯?應該如何實踐這些內容?
整理內容的本質,就是打開自己的思維視角。
A.對方說了哪些信息,可以如何進行分類?
B.這些分類按照內容輕重緩急,如何排序?
C.思考這些排序,從實操層面上有何關聯?
符號化輸出記錄的信息點,有章有法有結構。
在筆記中,一種符號就相當於一類坐標。我們要讓每一個輸出的符號,都體現其代表的意義。
比方說,上次出差剛剛出高鐵站,就碰到一位女士,右手拎個紫色的包,背著黑色的雙肩背包,頭戴卡其色的遮陽帽,在打電話。
通話的對象是本應到站來接她的司機,結果兩人沒有成功匯合。
於是,那位女士有些不耐煩地說:「你別跟我說東南西北,我不知道,你講一個看得到的地標建築,在那裡碰頭。」
溝通要說對方聽得懂的話,而不是講自己所認為的。
後來,司機說了一個不遠處的可視地標建築,兩個人終於成功匯合。
在上面的例子中,地標建築就是一種信息符號,它是能高效達成匯合的關鍵要素。
日常的記錄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不應只是簡單做著信息的摘要,而要去進行符號化的筆記輸出,能夠讓別人一目了然,如此一來工作生活會變得更形象生動,這也是深厚功力的體現。
想記好筆記,還需要懂點「結構真功夫」,它是一門思考全局的藝術。
有人說:「聰明的人,其實就是能夠將信息儲存在框架里的人。」
的確,工作生活里的高效與否,就看這個人有無框架。框架,這是一種有章法的結構。
綜合以上三點,視覺化筆記,就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將思考想法進行外化,讓表達更清晰。
千萬別小瞧了筆記,厲害的人透過一個人的筆記,就可以捕捉到他的內在苦樂歡喜。
第三,視覺化呈現的高手如何煉成?需掌握五個步驟。
從筆記小白到視覺化呈現的表達高手,都有哪些步驟?想寫出讓別人一看就懂的工作筆記,其實有章可循。所謂的牛人,只是達到自身最好狀態的普通人。
如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說:「如果你要創造令人精神舒暢的空間的話,那你就得考慮各個物體結構之間那些空著的地方。」
想成為視覺化呈現的表達高手?需要掌握這五個關鍵步驟:
步驟 定主題
操作要點:畫出圖像+內容匹配
問問自己,如果要給眼前這些內容定一個主題,會是什麼?
憑藉自身的理解,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眼前的信息內容予以概括。
步驟 分論點
操作要點:抓關鍵詞+標題凸顯
定好主題後,相對應就會產生各種觀點(論點),你要學會識別並進行有效區分。
請記住,沒有核心觀點(論點)即使你記錄再多也意義不大,因為這是在捨本逐末。我們在記錄的過程中,應當讓每一點記錄,都圍繞那幾個核心關鍵論點,有序進行展開。
更好的一種方式是,將各個論點(觀點)整理出層次感。
步驟 說事實
操作要點:內容串聯+場景描述
論點整理出來了,如果沒有實例來支撐,就會顯得蒼白無力。
因此,我們需要就每一個論點進行相對應的事實描述(摘要重點即可),力爭讓內容本身更具象化,厲害的筆記高手可以在筆記本里讓當時的內容「再現」,當時的情景似乎歷歷在目,如此一來大家自然就容易理解消化。
步驟 找問題
操作要點:精準聚焦+重點挖掘
基於每一個實際事例的描述,去發掘背後存在的各種困惑,直到找出關鍵問題點。
從關聯度方面,一般選取3~5個最為核心的要點,進行呈現出來。
步驟 給方法
操作要點:可視化解決方案+行動計劃
針對找出的問題點,至少選取一個最為緊迫的給出解決方法。
列出針對問題的大致行動計劃或框架,或者提煉一句話(一幅圖)來進行結論輸出。
推薦:視覺化筆記的日常行動習慣
A.固化常用裝備:中性筆、三色原子筆、空白A4紙、三色便利貼、筆記本、活頁本、便簽卡。
B.總結視覺元素:圖像、對話框、箭頭、符號、形狀、點線面、文本。
C.布局記錄版面:注意留白與空行、重點分類、段落對齊、明確分區(上中下、左中右)。
視覺化筆記是一種有效的輸出,沒有高頻高品質輸入難以持續輸出。
OK,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請停止無重點的記錄,開始信息視覺化,持續輸出影響力。
楊絳說:「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於自己。」
從一份簡單的筆記開始,讓視覺記錄綻放出自己的價值。
行動起來,見證精彩!
-END-
關注【職場逗伴匠】:每次學一招,職場沒煩惱。
逗趣職場每一面,伴隨你我每一天,匠心傳道每一言。
我是職場逗伴匠,一個跑馬拉松的知識手藝人,助力職場人的自我效能提升。
【作者簡介】職場逗伴匠,「我是好講師大賽」全國50強 / 美國ACI認證職業講師 / 今日頭條&悟空問答 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 / 青雲計劃獲獎者 / 生涯規劃師 / 自我效能管理達人/ 專欄原創作家 / 5:00早起倡導者 / 馬拉松跑手 / 讀書控 / 旅行生活踐行者 / 視覺手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