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陪三歲的兒子去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到最後,他以為哪吒要死了,握著拳頭哭著:你可不要死啊,一定要打敗他們……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英雄夢,無論是不喑世事的兒子,還是想要逆天改命的哪吒,在內心裡都有被人認可的渴望。
孩子如此,父母亦如此。
孩子沒有來到這世界前,我們都期待他能擁有「靈珠」的恩賜,可到後來,才發現,他們往往背負著「魔丸」的標籤。
看起來是宿命,但孩子的人生是否就此註定?
這部影片讓我們看見:真正塑造孩子人生的,是父母。
標籤不是孩子的人生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說: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定的人。
哪吒一出生就自帶混世魔王的標籤,要危害人間,上天只給他三年時間。
因此他被世人拒絕、厭棄、憎惡,他一次次想要靠近他們,卻一次次被誤解、被傷害、被嫌棄。
申公豹說: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
為什麼他這麼說?
因為他也是帶著標籤長大;他是妖怪,是豹子,即使他歷經艱難、拜師學藝、苦煉成仙,仍不被認可。
成長的痛、不被認可的傷,讓他因一念之差走上邪路,偷換靈珠,甚至要敖丙殺死所有百姓。
影片里,申公豹從頭到尾都是惡的代表;
而哪吒卻由惡轉善,迎來新生。
他倆從本質上來講是一類人,為何結局截然相反?
因為申公豹沒有遇到李靖夫婦那樣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真正命運
為什麼在短短的時間裡,這部影片能破13億?
章子怡給出了答案:曾經的自己是不是那個哪吒?自尊心強,憋著口氣不服輸,就算哭也要背過身去……
很多人在這裡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那個曾經不被理解又渴望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
表面上是看是神話故事,實際上卻是親子教育,這部影片告訴我們一個常被忽視的真相: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命運。
愛與接納創造孩子的奇蹟
魔丸轉世的哪吒,一生下來就六親不認:玩火燒自家房子,咬了護著他的母親。
他是百姓們口中的妖怪,是為害天下的魔王。在一次次努力得不到認可之後,性格愈發暴躁冷漠,最後自暴自棄,自詡「小妖怪」。
但李靖夫婦,始終站在他的身後:
太乙真人要殺他,李夫人捨身求道:別傷害我的孩子;
百姓要除掉他,李靖豁出臉面:他是無辜的,也是受害者;我會把他關在家裡,如果他做了傷害他人的事,我第一時間出來擔責。
為了哪吒,李靖夫婦日夜不休,降妖除魔為民除害,只是想讓百姓對哪吒能多仁慈一點、更接納一些。
有人說,彪悍的殷夫人,把所有的溫柔都給了哪吒;而不善言辭的李靖,更是不惜用以命換命,只因為「他是我兒」。
莎士比亞說:「愛,可以創造奇蹟。」
到最後,哪吒轉惡為善救了百姓,不僅扛過只活三年的咒詛,還獲得眾人的認可。
沒有真正生來就壞的孩子,只不過是不曾被無條件的接納與愛罷了。
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支持,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不是孤獨的,從而新生溫暖,積極向上。
現實會很殘酷,命運會不公平,但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能鑄就了孩子的奇蹟,改變他們的宿命。
被看見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英國心理學家布拉夫曼(A.H.Brafman)教授說:「真正成熟的父母,不會只想著去處理孩子的問題,而是先去處理孩子的感受。」
哪吒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擁有一對能看見他的父母:
在他誤傷百姓時,母親安慰他:「你不是真的想傷害百姓,對嗎?」
他流下了眼淚。
在他被人說是妖怪,灰心失望時,父親用善意的謊言鼓勵他:「你是靈珠轉世,天生神力,所以大家誤解你,但只要好好修煉,造福蒼生,就會得世人愛戴。」
於是他潛心修煉兩年。
水怪事件,他被誤為擄走小女孩,被百姓不容,父親說:「我知道你手上的傷是水怪夜叉所致。」
被父母看見的孩子,終究也會看見自己,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找到一個更真實、更美好的自己,也能學會愛與被愛。
在影片的末尾,哪吒對敖丙說:「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算。」
敖丙是靈珠轉世,背負著興旺家族的使命,在孤獨中長大。只要他制服哪吒,就能請賞天庭、消除偏見、赦免他的族人,就完成自己的使命。
遇見了哪吒,他也遇見了看見,知曉彼此的孤獨,接納彼此的友情,看見彼此的需求。
為了這份看見,他用那集家族榮耀於一身的的盔甲,去救哪吒,與他共赴天劫、無畏生死。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說,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見。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等待一個看見自己的人。
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哪吒被父母看見,從惡轉善,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
敖丙被哪吒看見,放下一已之私,學會愛與被愛。
每一個被看見的孩子,最終都會活出了自己,改變人生。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心理學上說:「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心理態度、人格特質,在早期的親子互動中早已奠定了基礎。」
父母的言傳身教奠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底色。
李靖是陳塘關的總兵,權傾一方,夫婦兩人以斬妖除魔為己任,在百姓眼裡,是救世英雄,令人尊敬,但他們從未因此居功自傲,凌駕百姓之上,
相反的,為了哪吒,他們求百姓不要戳破哪吒是魔丸的謊言;
哪吒闖禍,他們首先賠罪,低聲下氣地求百姓饒恕;
為了讓百姓知道水怪事件的真相,李靖挨家挨戶地求他們過來參加生日宴。
夫婦兩人正真、善良,不記仇、大公無私,成為哪吒心中善的種子。
所以,帶著宿命咒詛的哪吒,在百姓面臨滅頂之災時,仍能奮起出手拯救,那既是善的種子在生根發芽,也是來自父親的言傳身教:
我命由我不由天!
是魔是仙,自己說了算!
愛是循循善誘的引導,是以身作則的影響,是身體力行的潛移默化。
哪吒那所謂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底氣全來自父母的影響。
正如董卿所說: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得是什麼樣的人 。
身為父母,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也無法改變孩子的出身,但絕對可以給孩子一個更好的人生。
陪伴,是孩子童年時光里最甜的糖
影片中,哪吒在赴死前,對父親說出自己心中的遺憾,極其催淚:「我還沒和您一起踢過毽子呢。」
在哪吒的成長里,父母的陪伴是缺席的,不僅是父親李靖,就連母親陪他踢毽子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回回不能盡興。
說好的「下一次」,並沒有如期而至!
他們都愛哪吒嗎?
當然愛。
只是,李靖夫婦都以斬妖除魔為己任,陪哪吒的時候很少。
我們常以為,比起陪在他身邊,給孩子一個好的物質環境更重要。
事並非如此。
今年年初,在網上看到這一張圖片,瞬間讓我淚目。
一個孩子雙手提著自己的「行李」,準備和父母一起走。
可是,等他收拾好「行李」,卻發現父母已經走了,絕望無助的他嚎啕大哭。
也許他不需要多好的玩具、多大的房子,他最想要的是每天抱著他講故事、陪著玩遊戲的爸爸媽媽!
《奇葩說》里有個環節,節目中讓孩子們在父親的陪伴和最愛的玩具中選擇,每個孩子都選擇了父親的陪伴。
因陪伴而帶來的安全感、底氣、自信、愛與被愛的能力,是金錢物質所無法代替的。
沒有陪伴過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遺憾,也是為人父母的空白。
父母的陪伴,是散落在孩子童年時光里的糖,是溫暖他們一生的回憶。
當然,真正的陪伴絕對不只是陪在孩子的身邊,而且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給予多少金錢和資源,而是父母在愛中陪伴他更好地成長,既能教給他溫柔又勇敢地面對世界,也能學會更有力地追求自己的夢想與未來。
你的每一次優質陪伴,都將給孩子「逆天改命」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