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管25隻基金 基金經理「一拖多」說明了什麼?

2023-06-16     皮海洲

原標題:一人管25隻基金 基金經理「一拖多」說明了什麼?

基金經理「一拖多」的問題在基金業由來已久,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真正地解決過,以至「一拖多」的問題如今仍然較為嚴重。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管理基金超過10隻的共有114位基金經理,其中34位管理數量超過16隻。從單個基金經理管理基金數量排名來看,排名前十的基金經理旗下基金最多達到了25隻,最少的管理數量也接近20隻。這些基金經理大多來自於大型公募。

具體看,管理基金最多的是南方一家大型公募旗下一位基金經理,旗下產品數量達到了25隻,大部分產品為混合基金,總規模超過220億元。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一位明星固收基金經理,在管的19隻基金規模接近450億元,絕大部分為債券基金。

一個基金經理管理25隻基金,這確實是挺嚇人的一件事情,人們不禁要問:這基金經理是神嗎?如果是平凡人,他忙得過來嗎?

實際上,一人管25隻基金,這並非是基金經理「一拖多」的紀錄。比如,2019年下半年時,基金經理「一拖多」現象就引來市場關注,當時一名基金經理最多管理27隻基金。而更早的時候,博時基金的陳凱揚,其單獨管理的基金數量高達30隻,參與管理的基金達到32隻;嘉實基金的曲揚管理34隻基金,管理資金規模達294.35億元。

基金經理「一拖多」的做法一直為市場所詬病,為此,相關部門出台有關規定,要求基金經理與督察長在申報產品時承諾基金產品不存在「掛名」行為,各家基金公司開始「做減法」。 而2020年5月1日起實施的《基金經理兼任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投資經理工作指引(試行)》規定,基金管理人應當確保兼任基金經理具備充分履職能力,合理調配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數量,原則上不超過10隻(完全按照有關指數的構成比例進行投資的產品除外),但該指引還是為基金經理「一拖多」洞開了大門,這也是基金經理「一拖多」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了。

基金經理「一拖多」,甚至一人管理20幾隻、30來只基金,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麼?本人以為,它至少說明了這樣幾個問題。

首先,從表面上來看,基金經理很重要。畢竟一些基金在營銷的過程中,打的是明星牌,而一些投資者在投資基金的時候,也會關心基金經理的情況,看看基金經理是誰。基民們都希望自己買進的基金能由明星基金經理來打理。於是,一些基金公司,尤其是一些比較大的基金公司,往往會讓一些基金經理在旗下的基金中多掛職。

其次,從本質上來看,基金經理一點都不重要。一個基金經理管理10幾隻、20幾隻基金,如果是盡職盡責的話,那根本就管理不過來,畢竟基金經理是人不是神,其精力終究是有限的。而一個基金經理掛名了10幾隻、20幾隻基金,這其實是管理不過來,有的基金經理也就是掛個名而已。這也表明在這隻基金中,基金經理原來一點都不重要。

其三,基金經理「一拖多」,一人管理20幾隻基金,這表明了目前基金的野蠻發展狀態。一些基金公司為了多賺管理費,盲目擴大基金規模,盲目發行新基金,而基金公司本身在基金經理的培養上卻出現了斷層,於是就搞「一拖多」的做法,甚至讓一名基金經理管理20幾隻投資基金,這是典型的野蠻發展,而不是有序發展。

其四,基金經理「一拖多」,這其實也是對投資者利益的一種傷害。作為一個正常人,一人是管理不了20幾隻投資基金的。一些基金經理「一拖多」,這其中不排除有的基金經理只是一種「掛名」,這其實是對投資者的一種「忽悠」,並損害到了投資者的利益。比如,在「一拖多」的基金中,業績分化是非常明顯的。

比如深圳一家大型公募旗下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11隻基金整體上偏成長賽道,包括科創板三年定開、消費創新、半導體主題、數字經濟等主題基金。截至目前,消費創新在這位基金經理不到3年的任職時間裡虧損超過40%;半導體主題在近2年任職時間裡,虧損也超過25%。但科技創新、網際網路主題、科創主題等管理超3年的基金,任職回報分別超過了40%、60%、80%,基金業績首尾差最大超過120%。對於虧損超過40%的基金,其投資者的利益是不是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8f9c036be32e64ce1ad4012d47e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