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從維熙《母親的鼾歌》疑被抄襲,涉事者此前被中國作協網永久禁言

2024-11-02     澎湃新聞

近日,有網友向澎湃新聞記者爆料稱,今年10月6日刊發在《現代快報》副刊版面的的文章《母親的鼾聲》(署名「河北廊坊 靳小倡」),疑似高度抄襲著名作家、作家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從維熙早年發表的文章《母親的鼾歌》。

從維熙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從維熙文章早年在《讀者》等眾多雜誌發表、轉載,並多次成為中學語文考題來源,對比上述「靳小倡」的文章《母親的鼾聲》,從維熙文章中眾多帶有個人印記的用詞,均被「靳小倡」替代、抹去,但基本框架、遣詞造句,兩相對比就能看出高度一致。

例如,從維熙文章寫道;「風搖晃著冀東平原上的小屋,樹梢像童話中的怪老人,發出尖厲而又顯得十分悠遠的聲響。我在這古老的童謠中閉合了眼帘,到童年的夢境中遨遊。」

「靳小倡」的文章則改為:「那時,外面的風正搖晃著陝南半山腰上的小屋,樹梢像童話中的怪老人,發出尖銳而又悽厲的聲響,我卻在母親古老的童謠中,閉上了雙眼,到童年的夢境中去遨遊。」

從維熙是河北玉田人,因此在文章中寫了「冀東平原上的小屋」,而「靳小倡」的文章改為「陝南半山腰上的小屋"。

類似的改動之處還有不少。

例如,從維熙文章寫道:「我發奮地讀書,我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當我在1950年秋天背著行囊離開古老的通州城,到北京師範學校報到後馬上給她寄了一封信。」

到了「靳小倡」這裡,這段話被改為:「從這天起,我開始發奮地讀書。2009年秋天,我背著行囊離開安康,到河北求學。」

公開資料顯示,從維熙,河北玉田人。1933年出生,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成員,曾任教師,北京日報記者、編輯。著有中篇小說《大牆下的紅玉蘭》《遠去的白帆》,長篇小說《北國草》,長篇紀實文學《走向混沌》,散文集《歷史,從未這樣》等。因《大牆下的紅玉蘭》,從維熙也被稱為「大牆文學之父」。從維熙已於2019年10月去世。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次被揭發疑似抄襲從維熙的「靳小倡」,其實已有多次被檢舉的前例。

例如,中國作協主管的中國作家網2023年12月19日就曾發布了一則《關於撤銷靳小倡「本周之星」資格的公告》:近日,2023年第3期「本周之星」靳小倡作品《大寒:一朵梅丈量到春天的距離》涉嫌抄襲,經編輯多方查證,情況屬實,該作品確係大量抄襲作家宋長徵發表於《西部》2019年第2期的作品《一任冬白》。我們已經對作者和相關作品進行撤銷「本周之星」資格、刪除稿件、帳戶永久禁言等一系列處理。

中國作家網在公告中表示:我們再次申明,中國作家網投稿平台所刊發作品均以原創為最基本原則,堅決杜絕抄襲現象的發生。對於涉嫌抄襲的作品,一經發現證實,將予以刪除稿件、用戶禁言以及全網公示等嚴肅處理。請您知曉,慎重對待創作和投稿。

11月2日下午,《現代快報》副刊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已經掌握「靳小倡」抄襲問題,已經禁止使用此人稿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7827cc41101afac45da7fbfa72f4c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