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縣中真的「塌陷」了嗎?

2024-11-06     澎湃新聞

區別於「精英教育」的選拔功能,「兜底教育」更強調全體公民接受基礎教育的平等權利。這就意味著,縣中面對的是更加多樣的教育對象,相應也就承載著更加多元的教育功能,片面以所謂「尖子生」數量、本科錄取率等指標衡量一所縣中的好與壞並不科學。

近日,全國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現場推進會在湖南常德召開。縣域中學教育一直是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有媒體調研稱,在廣東、陝西、安徽等省,全縣中考前100名的學生中,至少有一半都被所在的市、省會城市中學挖走,中考前20名留在本縣讀高中的人數幾乎為零。

有學者把這種現象稱為「縣中塌陷」:一邊是「尖子生」大量流向城市重點中學,生源結構被破壞;另一邊是逐年下降的本科錄取率和「清北率」,曾經依靠苦讀締造的「高考神話」越來越難以複製。人們不禁開始思考,縣中到底怎麼了?

縣域是城鄉的紐帶,縣域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共有普通高中1.54萬所,在校生2803.63萬人。其中縣中0.72萬所、在校生1468.4萬人,縣中的學校數量和在校生規模均占全國普通高中總數的一半以上;縣中的一本上線率普遍較低,除了一些重點學校,多數縣中的一本上線率不到5%,大多數畢業生走向了二本、三本學校或者職業教育院校。無論是從生源規模結構還是畢業出路來看,縣中教育都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底色,承擔著兜底基礎教育的重要角色。

明確了縣中「兜底基礎教育」的這一定位,再來回看所謂「縣中塌陷」的觀點,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偽命題」。區別於「精英教育」的選拔功能,「兜底教育」更強調全體公民接受基礎教育的平等權利。這就意味著,縣中面對的是更加多樣的教育對象,相應也就承載著更加多元的教育功能,片面以所謂「尖子生」數量、本科錄取率等指標衡量一所縣中的好與壞並不科學。縣中的發展方向應當是更加普及、更加優質均衡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就是強調辦好縣中對鞏固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帶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服務國家鄉村振興和人才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面對這些新形勢新變化,縣域中學應該找准自身定位,兜好基礎教育這個底。

首先,要打破以升學為導向的單一評價體系,為孩子留下成長空間和更多可能的賽道。在縣中的課堂里,高考作為無可置疑的重要指向標決定著授課內容,成績是最主要的評價標準,一些「跟不上」「學不好」的孩子往往被貼上「差生」的標籤,從而對上學徹底失去興趣。加之上級主管部門往往以「升學率」「本科率」等量化指標作為考核標準,衡量不同學校的資金投入水平,「拿考試成績說話」幾乎成為學校爭取資金支持的唯一途徑。然而,隨著社會的選擇越來越多,學生的出路並非只有高考這一條,與其用不平衡的教育資源和生硬僵化的教學手段「拼成績」,不如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做好職業教育分流,拓寬每一個學生的成才之路。

其次,要因地制宜發展音體美教育,豐富教育內容,拓寬教育維度。對於不少縣域學生來說,藝體教育不僅是一條考試之外的出路,更是一種人格的滋養、文化的傳承。四川涼山州昭覺縣有中學通過組建合唱團,幫助學生學習合唱和民樂,不少人因此在藝考中脫穎而出,「唱歌改變命運」成為當地一些孩子的人生寫照。與此同時,通過一次次的演出和文化交流,加上老師的引導,有些孩子對於本民族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明顯。在「全國武術之鄉」湖南東安縣,東安武術已經成為各中小學的校本課程。學校從當地聘請有威望的武術教師,武術、腰鼓、舞龍、舞獅等特色活動在校園廣泛開展。一些學生家長發現孩子不僅膽子變大了,在愛說、愛唱、愛跳,展現陽光形象的同時,也收穫了成長的喜悅。

最後,要因材施教重視情感教育,讓教育回歸「人」本身。基礎教育的核心是為人的一生打基礎。在中學階段,分數固然重要,但對於這些正處於三觀形成關鍵時期的孩子來說,情感教育更不能缺位。對於縣中的孩子來說,父母不在身邊、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不在少數,學校教育作為一種重要補充,對學生的影響更為關鍵,如果只是定位於「應對考試」,那麼對於受教育者來說,必然是遠遠不夠的。筆者在新疆且末縣第二中學看到,有孩子出現學習跟不上的情況,學校老師便會在日常教學之餘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鼓勵他們盡力而為,但不要過於在乎結果。能讓學生形成「一件事情既然要做,就把它做好」的人生態度,比考多少成績更加重要,已經成為這所縣中老師的共識。

當然,給予每個受教育者更好的未來,單靠一所縣中自己的力量顯然很難。對於教育部門來說,「指揮棒」做得輕巧一些,也許對解決問題更有幫助:少一些升學率的硬核指標,多一些素質教育投入,給縣中一個寬鬆的生存環境,給老師一個留下來的理由,讓縣中放下「擔子」,讓教育回歸「人」。

好的教育應該是包容多元的。與拿到一個好成績相比,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都應該被排到前序,畢竟在人生道路上,還有很多種「考試」,比學校里的可複雜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98ad051390ddccbe9df4616a453e0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