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忠實擁躉者的肺腑之言:油車,早就該被淘汰了!

2024-06-02     汽車扒一扒

大概4年前,從比亞迪宣布淘汰燃油車開始,燃油車的好日子就已經到頭了。

當然,我說的是純燃油車,也就是「只裝著發動機」的傳統燃油車,四年之後的今天來看,電動化滲透率已經超過了45%,今年年底將會正式突破50%。

買燃油車的成為了少數派!

今年開始,混合動力車型成為了核心的消費方向,內燃機、電驅、電池的全新動力組合,給用戶的出行帶來了無限的可能。

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混合動力系統的市場占有率攀升速度是EV純電動車的四倍以上。

以目前最火的秦L為例, 其主銷車型為11.98萬的120km領先版,配置豐富、純電行駛里程120km,且饋電油耗可以穩定在4L-4.5L左右。

配置合理、純電續航夠長的秦L,落地價在12萬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報廢用戶,其補貼能夠給到13000元,也就是說這台秦L的裸車價在10.7萬左右,這相當恐怖。

必然會吸引一大批傳統用戶換購。

混動有幾大優勢,是過去的燃油車比不了的:

1、駕駛狀態多樣化,既可以EV純電行駛,日常代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使用成本,同時因為內燃機的兜底,長途使用完全沒有問題。

2、使用成本極低,在混合動力系統中,電機、電池的出現,頂替的是內燃機低熱效率的工況,起步、掉頭這種油耗極高的動作不存在,油車時代動輒7L-8L的油耗,在混動時代調整為了4L-5L。

如果之前開的是老德系、美系車,油耗在8L左右,現在換成混合動力車型,油耗在4L左右,100km節省30塊錢的成本,比較可觀,重要的是不是每一次出行都需要啟動發動機,市區純電出行,節省的費用可以更多。

關鍵是,目前混合動力車型的價格都不高。

啟源A05的價格是9萬左右、銀河L6的價格在10萬左右,風雲A8的價格也在10萬左右,秦L主力車型的價格在12萬左右。

這些混合動力轎車的價格其實放在合資車時代根本就不高,更何況新能源車不用繳納購置稅,其實購置成本要比當年的燃油合資車更低。

2018年,落地一台1.4T朗逸的成本,也需要14萬左右。

時代變化的很快,如今的市場,燃油車已經不具備太強的競爭力,當然我們不否認內燃機強大的技術表現力。

其實,電動化的發展核心支撐力,還是離不開內燃機,優秀的內燃機能夠提供更好的發電能力,這是保證電動化產品擁有紮實產品力的核心關鍵。

電池、電機、內燃機協同做工,是最合理的一種方式。未來的發展既離不開內燃機,也離不開電池系統。

一方面,沒有內燃機的車輛,續航一定是個大問題,在用車強度極高,或者偶發性高強度出行的用戶群體看來,沒有內燃機的車輛不具備購買價值,所以車輛一定要有內燃機做技術支撐。

另一方面,智能化、自動化需要大量的算力,對電量也有一個極高的需求,傳統內燃機的結構無法保證這些算力,很難讓產品的體驗感有一個較大的提升。

其實無論是油耗、科技、自動化,還是體驗感,傳統燃油車都已經不具備太強的競爭力,混合動力系統可以完美拿下燃油車用戶群體。

所以,未來的市場中,只有內燃機的純油車,市場表現也會越來越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3d761e04c4ea48e5e17b4dff415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