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座國際化都市來說,世界500強總部越多,就說明這座城市的經濟就越發達,就越有吸引力和競爭力。從世界著名的一線城市來看,處於最金字塔最頂端的兩座城市分別是倫敦和紐約,作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倫敦和紐約的世界500強數量分別是15個和16個。除此之外,國際化程度稍差的幾個大都市中,北京和日本東京堪稱世界500強之都,粗略計算了一下,北京的世界500強總部有50多家,東京有38家,相比之下,東京的製造業企業總部更多一些。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那些世界級的都市往往都是高端的金融,貿易中心,與一般的製造業中心相去甚遠,最多擁有少量的高科技產業。不過東京是一個例外,它不光擁有發達的金融,貿易和服務業體系,實體經濟也一樣強大,製造業依然是這座城市的核心產業。對倫敦,紐約而言,製造業環節已經不存在,而東京明顯存在差異,企業總部的比例為6.6%,而製造環節的比例高達40%。
東京從城市結構來看,分為核心區,內環和外環三個圈層,所占面積分別為42平方公里,580平方公里,15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主要是企業總部,事業部和研究所,而大多數工廠分布在外環以及更遠的郊縣。從具體的產業來看,日本三大汽車公司豐田,本田,日產的總部都位於東京,日本主要的電子巨頭當中,除松下位於大阪外,日立,索尼,東芝,佳能,NEC,三菱等企業也都將總部設在此地。日本四大財團的核心企業三菱商事,丸紅,三井物產,住友商事,加上實力僅次於這些商社的豐田通商,日本五大綜合商社的總部都位於東京。如果說企業是人的四肢的話,那麼綜合商社就相當於人的大腦,是日本財團的指揮中樞。
日本以製造立國,雖然近年來日本的製造業已經大不如前,不過這些企業依然有很強的競爭力。曾經的日本六大電器巨頭,唯一消失的是三洋,後來被松下收購併分拆,夏普則被富士康收購。松下,日立,東芝,索尼依然是世界500強企業。東京作為日本首都,擁有幾十家世界500強製造業巨頭,不光在西方國家非常罕見,即使是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也不多見。北京雖然500強總部數量超過東京,不過都是大處於壟斷地位的央企;深圳電子產業發達,擁有的世界500強總部不過8家而已。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2017年東京的GDP是975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紐約排名世界第二,GDP總量為9007億美元。東京之所以能超過紐約,靠的肯定不是金融業,龐大的製造產業鏈才是東京成為全球第一城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