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帕金森病康復的那些誤區


帕金森病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有數據顯示,目前帕金森病已經成為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全球約有500萬帕金森病患者,其中有一半在中國。由於帕金森病患者的壽命一般不受影響,但疾病無法治癒,並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逐漸加重,患者也會伴隨著一系列的功能障礙。帕金森病的康復介入可以有效地增強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狀況,延緩疾病的進程。但在實際中,許多人對帕金森病並不了解,對於帕金森病的康復介入也存在很多的誤區,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帕金森病康復的那些誤區!




是不是只要被診斷為帕金森病就需要康復呢?

專家解讀

答案是肯定的。帕金森病的康復不僅僅是治療,更重要的是康復的管理。對於患者而言,疾病無法治癒並且會逐漸加重,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的功能障礙。康復治療的介入是從軀體功能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學會康復管理可以有效地幫助患者更安全方便地生活。例如,一個存在一定程度認知障礙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會忘記吃藥或是忘記完成吃藥的具體步驟,我們就可以給患者列出操作的步驟,貼在顯眼的位置,患者就可以根據提醒正確地完成吃藥這件事。這個過程既是患者對自己生活的管理過程,更是一種認知的重複訓練。




帕金森病治療是以藥物為主,康復就沒什麼用了?

專家解讀

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帕金森病臨床治療雖以藥物為主,控制其病情的逐漸加重,但是疾病所帶來的功能障礙和日常生活的影響,需要康復的介入。康復的介入不僅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功能狀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更能有效地延緩疾病的進程。所以,康復在帕金森病的治療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幫手」。




帕金森康復只要手腳靈便了,就可以回家了?

專家解讀

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復需要依據患者的Horhn-Yahr分期,詳細評估後制定個體化的康復方案。手腳不靈便只是眾多功能障礙中的一種,雖然有些患者在服用藥物後,症狀有很大的緩解,以為自己的功能障礙就不存在了。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許多帕金森病患者存在「開關」現象,功能障礙依舊存在,藥物可以暫時控制症狀,功能狀況的改善卻需要持續的康復介入。是否回家,需要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需要專業客觀的康複評估,而不是主觀臆斷。




帕金森病康復可以在家裡進行嗎?

專家解讀

需要客觀評估患者的狀況。帕金森病的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患者處於Horhn-Yahr分期不同的時期,其表現出的功能障礙,以及康復方案都是不同的。輕中度症狀的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專業正規的康復治療後,可由康復團隊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居家康復方案。而嚴重功能障礙的患者仍需要以住院康復為主,便於系統、全面、持續的康復治療,才有可能很好改善患者的生活狀況。居家康復一定的時間後,患者都需要做定期的複診和康復的再評估,以便調整康復方案。




帕金森病康復到什麼程度才算好呢?

專家解讀

帕金森病的康復無止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完善患者的康復方案。但是並不是說患者需要放棄以往的生活,一心投入到康復中來。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復大多是融入在患者的生活中的,目的是幫助患者重建生活,將疾病對生活的影響程度降到最低,使得患者能夠最大程度地獨立、有尊嚴而快樂地生活,給家庭和社會減輕負擔。所以,對生活的影響程度最低就是康復的目標,在保證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要鼓勵和幫助患者正常生活。




只要病人沒有臥床不起,可以不進行康復。就算臥床了,有家屬照顧飲食起居就可以了

專家解讀

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帕金森病患者在早期並沒有太多的臨床症狀,疾病對生活影響也很小。但是隨著疾病的加重,各種功能障礙就會表現出來,影響患者獨立生活。而在疾病的早期,患者就需要康復介入,提早預防後期會出現的功能障礙。並且,每個人都有權利成為照顧自己的專家。患者不僅有獨立生活的需求,更有追求有尊嚴而快樂地生活的需求。若只是由家屬照顧飲食起居,患者的生活能力將會越來越低,功能退化將會加速,疾病的進程也會加快,更不利於患者的健康,個人尊嚴個價值也無法得到體現。因此,在疾病早期進行康復介入,對於患者長遠獨立有尊嚴地生活大有裨益。


來源: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 晏光林)

審核:王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qL4bHEBrZ4kL1VizU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