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買房,未來5年「買不起」還是「隨便挑」?專家一語道破

2020-05-04     陸水新知

買房是很多人多年以來的奮鬥目標,不過房子是個大件,涉及到不少錢,所以在要不要買房的問題上人們也顯得比較糾結。

尤其是近幾年來,在國家嚴格而密集的調控之下,樓市大局逐漸趨於平穩,不少人也將買房提上了日程。

進入2020年以來,樓市又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不僅房企打折促銷,央行也大幅降息,就更讓人「動心」了。

不過根據調查,只有不到30%的人表示會將購房計劃提前,46%以上的人都更傾向於按原計劃慢慢看房,剩下的則還在觀望當中。

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賺錢不易,誰都希望買房買得值,既不希望還沒買就「全款變首付」,也不願房子剛到手就貶值。

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如果今年不買房的話,未來5年是會更加「買不起」還是可以「隨便挑」?其實有專家已經一語道破了。

恆大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自己通過10年的研究,將房地產總結成了一句話: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任澤平認為,判斷一個地方未來房價的走勢,短期看金融,就是看當地是否出台了貨幣刺激政策;中期看土地,就是看當地的土地供應;長期看人口,就是看當地的人口是流入還是流出。如果一個地方人口大量流出的,當地還在供地,房價走勢可想而知。

運用任澤平的判斷方法,我們來觀察一下目前樓市的整體情況。

短期看金融

就在4月22日,銀保監會明確要求銀行監控資金流向,要堅決糾正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行為。

這也意味著繼2019年融資渠道收緊之後,房地產行業難以獲得寬鬆的資金流向,少了資金的支撐,房地產也會出現更為明顯的下行趨勢。

中期看土地

此前住建部的副部長指出,未來對於房子的改造原則就是儘可能地避免大拆大建。住建部4月公布的計劃也表明,各地計劃2020年改造3.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是去年的2倍多。

由此看來,大拆大建將成為歷史,以後對於老舊房屋的處理方式就是改造。

此外,有專家估算我國有著夠30億人住的房子,這也意味著我國的房屋數量和土地供應都是足夠的,房地產市場有望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

長期看人口

房地產的迅速發展一部分也是得益於我國的人口紅利,不過隨著出生率下降、老齡化加劇,人口紅利也正在逐漸消失,房價也失去了上漲的支撐。

對於未來的房價,馬雲和李嘉誠早有預言。馬雲曾在2017年的一次大會上預言,8年後房價如蔥;李嘉誠則從2013年就開始出售國內的資產,還用「最後一個銅板」來形容樓市,未來5年房子是「金價」還是「白菜價」,不言而喻。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都是針對整體情況而言,各地實際上的人口流動、土地供應、具體政策存在差異,房價的走向也會有所不同,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一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正在進一步分化。

所以對於剛需而言,還是要結合自己所在城市的具體情況以及自身的經濟狀況,來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jOa4XEBiuFnsJQVuj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