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英國MUJI」,治好了所有極簡風患者

2019-11-21     TOPMEN男裝網

相信在我們的小夥伴當中,應該有不少都是 Normcore 極簡風的推崇者,每次一說到稍微花哨點的品牌,紛紛都實名 diss,而像 Jir Sander 這些比較實穿的,個個就讚不絕口。

可大家心裡應該都清楚,跟「花很貴的錢穿得很窮」的 Vintage 一樣,極簡風雖然看著簡單,但想要穿好了,也並不便宜。

因為沒有了其他設計的「掩飾」,更加 考驗衣服的面料和剪裁,所以,能真正表現出風格來的極簡衣物,不太「好買」。

就好像上面說到的極簡風代表 Jir Sander,動輒七八千,上萬的價格,對於很多人來說,只能當做是一個過眼癮的品牌了。

而如 優衣庫、MUJI 這些稍微大眾點的牌子,也許質量會佳,但剪裁卻無太多的講究,由於考慮到不同層級定位的因素,往往它們只能算是樸素,還沒到達「極簡」這個層面。

那麼有沒有折中的選擇,既不會像 Jir Sander 定價較高,同時又注重做工品質?

這個當然有,還不少,今天葉子就再來推薦一個能夠滿足多數極簡患者需求的品牌,Margaret Howell

極簡淡雅的直觀印象,Margaret Howell 很容易會被人誤以為是日本品牌,雖然它跟日本的關係密切,但卻是實打實的英倫背景出身。

也可能由於品牌的風格看起來非常年輕,你也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個新興牌子。

實際上,Margaret Howell 早在 1972 年便已誕生,儘管跟許多英國老牌不能比,但幾十年過去了,也早已形成自己的底蘊。

近年來,Margaret Howell 在國內也漸漸有了名氣,但可能是因為創始人兼設計師是女性,所以粉絲群體也多是女性,在男裝當中還算是稍微冷門的。

但品牌當初卻是以男裝發跡。

Margaret Howell 是由 Margaret Howell 女士創建並擔當設計的同名設計師品牌,她不算是那種特別知名,備受追捧的設計師,也不算正統的科班出身,學的是美術雕刻,以一件男裝店鋪開展了自己的時裝路途。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 Margaret Howell 已經躋身成為 英國品牌里風格化的高級成衣代表

Margaret Howell 女士

而 Margaret Howell 在全球範圍內形成影響力,則是從日本開始。

90 年代,隨著部分經營權被日本的公司收購之後,Margaret Howell 正式進入了日本地區,憑藉著不矯揉造作的設計、優質的品質以及整潔的細節,很快就受到了日本人的喜愛。

很多日系雜誌里的造型特輯,都可以見到 Margaret Howell 的影子。

《Clule》19 年 10 月刊

為此,Margaret Howell 還專門推出一條價格更低,更加年輕的副線 Margaret Howell London,風格也更加貼近日系化一點。

嚴格上來說,Margaret Howell 算是一個生活風格品牌,除了主要的服裝之外,下面還涉及到了各種家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旨在打造一個全面的美學範圍。

因此,Margaret Howell 常常會被人用來跟 MUJI 做對比,也有「英國MUJI」之稱。

那麼,Margaret Howell 到底是不是英國的 MUJI 呢?

  • 超越極簡風的 Margaret Howell

多數時候,我們說到極簡品牌的時候,都喜歡用「不受潮流」影響來形容,卻忘了極簡本身就是一種潮流趨勢。

不能否認的是,很多品牌只是為了「極簡」而極簡。

這樣的品牌設計,它很容易就會在你的衣櫃里過時,當新鮮感褪去之後,能被剩下的只有單調而已,儘管你也不知不覺。

說透了,你在裡面感受不到太多的「設計溫度」

Margaret Howell 不是那種極簡趨勢品牌,在它創建之時,Normcore 還遠沒有在時裝領域形成一種特有的概念。在這一點上,它跟 MUJI 還是不同的。

翻開品牌多個系列設計,你會發現幾乎不會有太大的相差跳躍。

可每每也不會讓人感受到無聊,反而是「越看越想要」。

Margaret Howell 的美學理念並不是單純的簡約舒適,設計師本人生長在戰後的環境里,因為物資的短缺,造就了 Margaret 女士的「克制」理念:用一定的資源去造就更好,更加長久的東西,而不是買更多的東西。

也是這樣的經歷,Margaret Howell 擁有一種克制的細膩力道,對設計、剪裁、面料選用,以及製作工藝上格外注重,一切的細節比例都保持在恰到好處當中,多一分嫌多,少一分不夠

在文章開頭拿 Margaret Howell 和 Jir Sander 比較,並不是說 Margaret Howell 只是 Jir Sander 的替代品,儘管前者的價格確實要比後者便宜不少。

在之前提到 Jir Sander 時,葉子就曾說過,Jir Sander 的極簡主義受到建築領域的影響十分深刻,尤其是德國的「包浩斯」風格,講究原始的裸露,配色的冷淡。

相比之下,Margaret Howell 不太像一個時裝牌子,身上的「時裝化」痕跡比較少,更多的只有基本的日常感,這既受到設計師的經歷影響,也是品牌出身英倫的背景使然。

Margaret Howell 的風格設計帶有非常濃厚的英倫文化美學,Harris Tweed 的粗花呢,蘇格蘭的羊絨等經典的英式面料,帶來了非凡的質感紋理。

配色上,更多以綠色、棕色、褐色煙灰色等低飽和度的大地色係為主,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溫暖自然,同樣讓人看見了英國傳統戶外低調優雅又飽含「生命氣息」的風格色彩。

Margaret Howell 2019 秋冬

這讓它既比 MUJI 高出了不少層級,也跟極簡派的典型代表 Jir Sander 有所不同。

最直觀的是,Margaret Howell 不像 Jir Sander 那麼冷淡凜冽,由於日常感使然,它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溫暖自然,更多以低調的大地色係為主,沒有強烈的性冷淡,也就沒有了太過明顯的疏離感。

用一句最貼近我們中國文化的句子來形容便是,Jir Sander 的極簡是「出世」的,Margaret Howell 的極簡則是「入世」的

而跟不少經典英式品牌相比,Margaret Howell 也是與眾不同的。

以西裝來看,Margaret Howell 沒有那股禁錮般的死板老套,看起來要更加年輕且充滿活力,不會過分強調英倫男性風格的正式優雅,一切的細節都是那麼地隨和平常,還有自然。


就算是一些傳統的軍裝單品,經過 Margaret Howell 之手改良,這時候也絲毫感受不到什麼粗獷的味道,改以簡約細膩的調性出現,讓人看到經典衣物的新意一面。

葉子個人認為,Margaret Howell 是基於傳統英倫而進化出來的「新英式」品牌,有著不一般的新鮮感。

傳統的一面除了體現在面料和配色的運用上之外,還有那股無不呼應對照的「制服感」。

不僅是西裝,看 Margaret Howell 的衣服你很容易就能發覺其中的整體性,上下左右非常對稱平衡,婉約實穿,即便不是同一套,也有極高的融合程度,這得益於設計師對於服裝剪裁細節的成熟把握。


也不難看出 Margaret Howell 的剪裁比較寬鬆一點,但它並不是時下流行的 Oversize,嚴格來說更加接近 Loose Fit 廓形,也就是「寬鬆直筒」,這是 Margaret Howell 進化的表現。

幾乎可以說,任何一件單品,Margaret Howell 都會刻意保持一定的寬餘距離,又不會用力過猛,有著經典英倫服裝難得一見的垂墜感,這便讓品牌從單一的局限中給解放了出來,充滿著生命力和表現力。


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細節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Margaret Howell 的褲子都是九分剪裁的。

這不是單純的覺得九分褲好看而已,設計師認為人最性感的地方就在於腳踝,因此不管男女裝,Margaret Howell 都會在腳部留出一定的距離空間來營造簡約感和中性氣質,上下整體有著輕鬆自由的制式風格,算不上太過高級,但也十分精彩別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eHDjG4BMH2_cNUgnQd1.html